|
11月10日下午,我们‘网络大V荆楚行’小队来到长江航务管理局,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将是——穿越三千年,读懂长江航运的‘前世今生’! 我们进入长江航运史陈列馆,从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到清代帆船模型,从《清明上河图》中的漕运场景到近代轮船公司的股票凭证,三千年航运文明在眼前徐徐展开。尤其让人驻足的是1949年的历史节点——“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图文旁,一盏锈迹斑斑的船灯静静陈列,仿佛仍在诉说着那个改天换地的年代。“航权沦丧,救亡图存”——在“大江载沧桑”展区,民族航业在殖民侵略下的挣扎与抗战时期的牺牲,让所有参观者神情肃穆。而当脚步迈入“航运谱华章”展区,动画投影上集装箱船队穿梭三峡的壮观场景,又将我们拉回日新月异的当下。
“从四川宜宾到上海长江口,2808公里干线、三峡枢纽通航、外轮引航、沿海安全监管……”听着现代长航局的职责介绍,一组数据令人震撼:长江航运承担着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更让小编惊叹的是科技赋能:在智能调度中心大屏上,成千上万的船舶化作光点实时移动,每条船的航向、货载、吃水深度一目了然。古代舟楫与现代巨轮,在这条大江上完成了跨越千年的对话。
当夜幕降临,我们登上游轮,白天的历史沉淀瞬间被璀璨的现实点亮。两岸楼宇披上霓虹衣裳,黄鹤楼、龟山电视塔在夜色中勾勒出巍峨剪影,长江大桥与二七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面。游轮破浪前行,货船、客轮、工程船在航道中有序穿梭。每一盏航灯背后,都是长航局构建的安全保障体系在默默守护。眼前这番“货畅其流、人便其行”的盛景,正是下午在陈列馆看到的那些历史画卷最生动的续篇。
凭栏远眺,江风拂面,小编忽然理解了“赓续荆楚文脉”的深意。这条大江的故事,从来不只是水的故事,而是人与水共生、借水兴业的文明史诗。从刳木为舟的远古智慧,到如今服务国家战略的“支点”担当,长江航运的每一次变革都紧扣着民族命运的脉搏。 离船登岸时,明月已升到中天。三千年前的先民或许也曾仰望这轮明月,思考如何征服这条大江;三千年后的我们,则在思考如何让这条母亲河永葆生机。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那股“兴水之利”的精神传承。今日的行程探访虽已结束,但小编心里依旧热血澎湃,不由的期待起明天的行程,明天的花博汇与咸宁三国赤壁古战场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震撼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