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1万

积分

好友

主题

[市直] 黄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表于 2021-2-4 22:51:10 | 查看: 108513| 回复: 0| 来自湖北

193141w7d0hm7u2tt2jvt4.jpeg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黄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吴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刚刚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极其特殊,疫情汛情叠加、大战大考不断,挑战前所未有、困难超出想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卓绝努力,战疫战洪战贫取得决定性成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守牢了社会稳定底线,夺取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分别下降 5.5%、4%、19%、26%、26.2 %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9%,特殊之年交出了一份极不容易、好于预期的答卷。

一年来,我们以感恩奋进应对历史性大考,以实干实效庆祝建市70周年,主要抓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生命至上,以战时机制打好两场硬仗。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体要求,全力阻断传播链、优化救治链、保障供应链、压实责任链,尽锐出征、艰苦作战,32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62天实现所有确诊病例清零。建立人地物同防、多点触发常态化防控机制,构建“1+5”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体系。全力以赴抓好长江及富河、大冶湖等流域防汛救灾,及时转移安置群众2.88万人次,改种补种农作物10.4万亩,修复各类水毁工程365处,成功战胜“98+”特大洪涝灾害。

(二)突出实体经济,以纾困惠企加速元气恢复。聚焦市场主体“活下来”,制定87条对接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清单,出台“黄金33”,发放稳岗补贴9929万元,减税降费21.58亿元。聚焦复工复产“跑起来”,坚持“六链协同”精准调度,198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在全省率先复工,“四上”企业复工率达99%,工业生产自5月起当月由负转正、逐月攀升,消费市场基本恢复正常。聚焦规上企业“多起来”,持续推进“4个100”进规扩库行动,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限上传统服务业企业90家、现代服务业企业51家、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89个。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4万户。聚焦产业质量“高起来”,把“重启键”变成“升级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1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2%,“惠游湖北·畅行黄石”活动吸引游客超260万人次,“天空之城”景区荣获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精品目的地大奖。

(三)突出项目攻坚,以有效投资稳住发展底盘。强力推进“6个10”重大项目建设,大冶有色40万吨阴极铜、优科精密制造、华新亿吨机制砂、宝钢黄石二期、新兴管业绿色铸造产业园、现代有轨电车、沿江综合整治等15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宏和电子、华新新材料与智能装备制造科技园及万吨生产线等158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下陆万达广场、华侨城园博园提档升级等155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棋盘洲现代物流园、捷利物流园、西商农博园等一期建成运营。创新云推、线跟、实签等招商方式,成功举办首届黄石楚商大会,新成立上海、武汉等黄石商会,举办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光谷产业推介会20多场,新签约联创电子、智慧激光、中特新化能等重点项目259个、总投资近1400亿元。开展项目前期“百日攻坚”,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4.59亿元、增长140%,33个项目纳入省重点并给予要素保障

(四)突出平台建设,以空间转型深耕区域布局。棋盘洲港区三期加快建设,蕲嘉高速黄石段、鄂咸高速大冶段、海州大道和新港大道北延建成通车,棋盘洲、武穴两座长江大桥即将通车,阳新高铁站即将投入使用,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1+6”快速通道、山南铁路适应性改造、武阳高速黄石段等项目加快推进,综保区获批建设,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公司组建,跨境电商通关票数实现120万票、增长40倍,“四港联动”优势进一步凸显。开发区·铁山区产城融合、大冶湖高新区产业升级、新港园区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完成,临空商务区、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河口临港产业新区谋篇布局、启动建设,“四区N园”布局更加优化。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光谷科创大走廊,深入实施“4个10”科创工程,新增省级科创平台21家,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投入使用,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五)突出服务升级,以环境重塑推动疫后重振。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精神,落实“十必须十不准”要求,深化“一网通办”“先建后验”等改革,黄石作为标杆城市代表湖北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深入开展“双千”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1500余个。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三区三线”优化调整,新增报批用地2.02万亩,建立企业“金融方舱”,新增贷款206亿元、增长15%,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8亿元,东贝B股转A股成功在主板上市,城发集团信用等级提升至AA+。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招工4.2万人,鄂东人力资源产业园升级为省级园区。

(六)突出新区引领,以功能完善提升城市价值。大冶湖新区科技城、教育城、卫生健康城、文体旅游城“四城”全面动工,四连山工业平台、章山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百花商业街开街,园博大道西延建成通车。启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89个、完工32个,开工各类棚改房7674套(户)、基本建成5516套(户),建设分布式社区肉菜店30家,设置便民市场107个。实施团城山路网改造等城建补短板项目54个,建成天津路、武汉路人行天桥,智慧停车系统扩容增效、新增泊位 1.2万个,新增上窑江滩、打鼓墩、青鱼路等城市公园14个,磁湖湿地公园全面建成开放。新批建人防工程22万平方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为抓手,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城区物业服务全覆盖进展顺利,整治“十乱”和打造“最干净城市”成效明显。黄石、大冶双双登上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阳新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

(七)突出补短强弱,以重点战役总攻全面小康。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大力开展“三送一稳”行动,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5.1万人,完成扶贫产品订单合同总额2.1亿元,1048个扶贫项目全部开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水利设施投资8.5亿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61公里,大冶沼山村、阳新南市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碧水、绿岸、洁产、畅流“四大行动”,狠抓沿江综合整治“六大工程”,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修复沿江开山塘口27个,“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任务圆满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13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113项。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政府债务实现“脱红”,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八)突出增进福祉,以更大力度做实民生保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实现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48个,续建和改扩建黄石十八中、十六中、白马山小学等项目92个,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美联实验学校、磁湖北岸学校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区教育“大班额”问题逐步缓解,市县两级筹集6.15亿元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二医院职业病治疗综合楼等项目加快推进,大冶市重大疾病救治基地开工,黄石社会福利中心、阳新卫生城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7个,412名“片医”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家门口”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效,大冶市获评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成率100%。全市社区(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华新水泥旧址等6个街区获批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湖北体操学院、湖北乒乓球学校、黄石足球学校启动建设。加强社区(村)服务功能建设,保障基层干部待遇,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深入推进“平安黄石”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疫后综合症”及涉房涉企等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

与此同时,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认真抓好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问题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分别压减18%和20%,市政府文件、会议数量均下降5%以上。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6件、政协提案180件,落实率分别为96.8%、97.2%,满意率均为100%。我们统筹抓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援藏援疆援利川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科普、统计、保密、档案、气象、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发展节奏,但黄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多年积累的转型发展势能没有变、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没有变。“十三五”时期,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五大目标”、推进“五大转型”,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爬坡过坎,首次跻身全国竞争力百强城市。GDP年均增长5%,总量达1690亿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7.4个百分点。大冶“全国百强”进至63位,阳新进入中部县域经济百强。

——这五年,我们熔旧铸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蓄足了高质量发展强大势能。累计技改投资近900亿元、年均增长30%,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对工业产值贡献率达35%,79家企业入围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17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百强,10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级重点,PCB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考核获“三连优”。“三区一港”纳入光谷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大冶湖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6.4%,主导产业研究院基本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2%、全省第二,黄石连续10年荣获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先建后验”改革、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等经验全国推广,黄石营商环境评价、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这五年,我们内外兼修,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市域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园博园、矿博园、奥体中心等一批城市新地标,城市绿地覆盖率提升1.45个百分点,黄石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大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华新、宝钢等一批企业退城入园,超额完成“十三五”各项约束性指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1%。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第十五届省运会,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四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穿山跨湖,步入大冶湖时代,建成区面积超过 80 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64.5%。

——这五年,我们外联内聚,“四港联动”优势持续放大,辐射能力和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四区N园”为支撑的全域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60亿元,武九客专建成通车,四座长江大桥连通一江两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长江中游第一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有望获批国家综合运输物流枢纽。成功列入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跨境电商综试区,黄石新港建成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黄石连续11年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城市、进至33位

——这五年,我们发展为民,短板弱项加速补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1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阳新县成功脱贫摘帽,黄石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新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位3.5万个。乡镇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5%。7.7万户棚改居民搬进新居。

成之惟艰,尤为不易。五年的成就,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黄部队、武警官兵,向支持参与黄石抗疫斗争和疫后重振的江苏援黄医疗队及八千万江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黄石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黄石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挑战: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存仍然困难;经济总量不大,新动能势强力弱;城市功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少数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等。我们将正视困难、直面问题、弥补短板,让全市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黄石机遇叠加期、转型发力期、区域融合期、功能拓展期、品质提升期。根据《中共黄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依托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对接长三角为支撑,深化“五大”转型,丰富拓展“五城”内涵,再造黄石工业、再构区域空间布局、再塑综合功能优势、再创生态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黄石力量。

“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是:经济综合实力、创新发展活力、区域空间布局、城市功能优势、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市域治理效能实现“七个新跃升”,确保GDP超过25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都市区面积和人口在2020年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翻一番,基本建成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

“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是:

——再造黄石工业。紧紧扭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完善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由提升产业能级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转变、产业产品创新向系统集成创新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质量、能力、链条、生态、规模的全面再造。

——再构区域空间布局。坚持向外融合、区域协同,不断提升黄石在光谷科创大走廊和武汉城市圈的地位、长江经济带的价位、全国全省战略的席位,着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向南拓展、同城共建,深入实施“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布局,跨过大冶湖,穿越父子山,加速黄石与大冶、阳新同城化,构建大黄石都市区。坚持向内使劲、内涵发展,以“四区N园”为载体,加速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形成雁阵发展体系。坚持多点发力,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三纵一横”乡村区域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大、竞争力强的块状经济。

——再塑综合功能优势。发挥大临港、大临空优势,以打造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为目标,加密过江通道,畅通江海联运,全面对接空港,加快形成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大交通、大物流、大开放格局。坚持水港空港“双港”驱动、公铁水空“四港”联动,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设,推动黄石新港由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变,建成全国大宗工业品集散地,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对标自贸区,加快推进大通关、大经贸等开放平台建设,全面打造长江内陆开放高地。强化区域性中心功能,加快建成区域会展、科创、就业、物流、教育、医疗和文体中心,有效吸附一江两岸及周边地区资源要素聚集,全面提升黄石区域首位度。

——再创生态生活品质。坚持以长江大保护为抓手,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一江两环三脉六廊百园”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以工业史诗为主题,推进工业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培育壮大工业旅游、地矿科普等特色文化产业,加快新一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变。坚持以打造品质生活为导向,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补齐交通、停车、教育、医疗、养老、文体休闲、便民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进一步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

三、全力以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拓展地缘优势新空间

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挥好商会、友城、驻外机构作用,推动与沪苏浙皖产业、科创、港口、园区、人才等合作,筹建黄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延伸拓展苏黄合作成果,着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抢抓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和资源链接,打造中三角融合发展先行区。紧盯大湾区产业转移合作,瞄准成渝经济圈,谋划推进沿江重载铁路,畅通拓展西部陆路通道。

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打好临空临港临光谷牌,主动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积极参与城市圈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建成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谋划推进临空区科创岛、大学城建设,努力把黄石打造成为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功能区和副中心。加强与武汉城市圈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对接,促进黄石与武鄂黄咸等圈内城市融合畅通。

加快建设区域大市场。围绕打造全国大宗工业品集散地和区域交易中心,构建物流运输和贸易体系,加快贵重金属交割、临港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城市生鲜配送网络、海虹物流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强化交易、冷链、分拨、配送等功能,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3家。围绕吸引周边、辐射全市,提档升级花湖、胜阳港、上窑、团城山、大冶湖核心区商圈,加快引进一批头部企业、知名品牌、百年老字号,建设沉浸式体验、多业态集成的“商业航母”,着力打造鄂东消费中心。加快下陆万达广场、居然之家等综合体建设,打造广州路、情人路、百花路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启动磁湖西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推动消费中心中移南进。扩大教育、健康、文旅、体育、养老、家政、托育等消费空间,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直播带货、生鲜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塑造“零里生鲜”等本土特色品牌。

(二)加速释放改革创新动能,着力激发转型发展新活力

打造创新强大引擎。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全力推进全链条、全布局、全要素创新,加快形成全域、完整、开放的创新体系。以平台为载体聚集创新资源,持续推进“4个10”科创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城、科创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启动工业互联网、换热器等一批产业研究院(所)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西塞山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积极导入武汉、上海、深圳等市外科创资源,着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的创新生态链。以人才为支撑打造创新高地,加大产业人才引育力度,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实施本土新生代企业家培养计划,加强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组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融合。以转化为核心加速创新应用,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和科研方向目录,围绕共性问题、核心技术开展“揭榜攻关”,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形成“钱变纸”“纸变钱”良性循环。以企业为主体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以上。

推动重点改革纵深拓展。坚持聚焦主业、整合资源,推进市属平台企业市场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把着力点聚焦到优势产业培育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岗位聘任、薪酬绩效、财税分享、委托授权等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动力、释放潜力。

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巩固和拓展纾困惠企成效,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全覆盖,推动“多规、多评、多验、多审合一”,推行“先建后验”全程监管、建好即用,加快不动产登记服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等改革,探索开展与周边城市高频事项跨省跨市通办。深入推进“评定分离”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净化招投标环境。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一体化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开展“双千”活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实施“4个100”进规扩库行动,培优培强更多市场主体。

(三)纵深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强化产业升级新支撑

推进产业集群和链条延伸。围绕九大主导产业,突出头部企业带动,引进关联企业集群发展,推进工业地产品内循环、企业上下游本地配套,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短板,全力打造先进电子元器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国家火炬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四区N园”产业布局,创新联合招商、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等机制,支持大冶湖高新区与黄石开发区合建电子信息产业园,支持下陆区联合大冶市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提高园区主导产业协同度。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包保、一份规划引领、一支基金扶持”的“链长制”,实现从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建成投产闭环管理。

推进技改焕新和数字赋能。坚持把工业和科技创新扭在一起抓,依托产业链,植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百企技改”工程,支持新冶钢、大冶有色、宝钢、新兴管业、华鑫实业等企业技改扩规、退城入园和新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融通高科、定颖、宏和、台光电子等二期扩建,推动新兴产业提能强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进5G、数据中心、“千兆城市”等新基建,构建系统完备、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和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完成150家企业智能化诊断,加快东贝压缩机等109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构建PCB、模具、劲牌公司等一批产业和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人工智能+”“5G+”等应用场景,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清零”和“上云”全覆盖。

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科创平台,大力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探索共享生产、柔性定制、网络协同、服务外包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创意服务、供应链服务等新型业态,着力打造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园区。

(四)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和招大引强,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后劲

提高招引质量。坚持月月有活动、每场一主题、县市区轮办”,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光谷等重点地区,针对性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科学编制招商地图,开展全产业链招商, 着力引进产业链关键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深挖“四老三会”人脉资源,擦亮黄石楚商品牌,大力实施资智回黄、项目回流、创业回乡工程。进一步完善信息来源、项目评估、政策牵引、落地服务、考评激励机制,新注册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1100亿元以上。

狠抓项目攻坚。聚焦“6个10”重点项目,强化全流程精准调度,开展“比晒亮”行动,新开工智慧激光产业园、娲石新材料等317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优科精密制造、秦河新材料、发网物流等295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确保华新亿吨机制砂、广合科技、联创5G中大显示屏、晶芯半导体、海越麦芽等23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实行项目“ABC”分类动态管理,做深做透项目前期工作,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接续的项目库。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快推进城市新型工业用地供应,开展低效闲置用地专项清理,报批建设用地2万亩以上。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千企千亿”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提高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引进基金公司来黄投资,加大迪峰、上达、朗天等种子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再添上市企业。强化能耗排放等约束性指标争取和全市统筹管理。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推广产业用工联盟“共享员工”模式,让企业发展“不差人”。

(五)持续做强放大“四港联动”优势,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做强港口开放功能。提升港口吞吐能力,确保棋盘洲港区三期基本建成、四期启动建设,加快推进黄颡口砂石集并中心、富水富池至排市段航道疏浚等重点项目。完善港口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进新港铁路货运支线延伸项目建设,确保315省道新港至大箕铺段、203省道棋盘洲至富池段等疏港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绿色智慧口岸、盐田港长江总部等平台建设,完善分送集报、抵港直装、先放后检等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拓展港口腹地,加快海口湖新区工业园及功能配套项目建设。

推动交通外联内畅。完成交通投资130亿元。拓展外循环,启动实施发展大道对接大广高速连接线、机场高速二期、黄石新港至武汉光谷快速通道、对接鄂州机场南北大通道等工程,加快推进武阳高速黄石段建设。织密区间网,推进沿江大道、106国道铁山至大冶还地桥段和阳新沿镇至黄土坡段、314省道铁山至保安段、349省道大冶港湖至鄂州茅圻段等项目建设,201省道大冶刘仁八至金牛段建成通车。畅通微循环,现代有轨电车开发区段建成试运营,加快推进颐阳路改造、李家坊立交互通改造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彩虹路口等5座人行天桥,加快打通城区苏州路西延、广州路西延等29条“断头路”,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以上。

提升外贸外经质效。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稳外贸政策,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外贸企业30家。鼓励外贸企业设立“海外仓”,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市场,巩固和拓展出口渠道。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和出口产品转内销,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

(六)持续提升城市价值品质,着力构筑多点支撑新格局

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坚持整体规划、分区设计、成片实施,每个城区完成2条主干路的综合整理、亮化美化、景观提升。以完善小区道路、社区停车、管网管线、消防安防、人防避险、物业服务、电梯加装、文体设施、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功能为重点,分类推进亚光新村、中窑小区、老下陆片区等83个老旧小区改造。坚决稳房价保安居,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进政策性棚改存量清零,开工建设棚改房4302套(户)、基本建成8519套(户)。按照布局合理、规范标准、现代经营的要求,改建一批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分布式社区肉菜店100家、健康早餐品牌店100家。加快环磁湖绿道和亮化工程建设,新装路灯5000盏,新改建小游园50个,打造推窗见绿、举足亲水、山水相连、人城相融的公园城市。加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实施市政园林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完成违建拆除14万平方米,完成城区11条重点排洪港加固维修,新改建二三级污水管网100公里,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评。

完善新区功能。围绕大冶湖新区“四中心一客厅”定位,加快推进“四城”及兴隆咀商务街区、未来社区等项目建设,推动绿地酒店、保利时代综合体建成营业,加速新区产城融合、人口聚集。统筹布局环大冶湖东西向、南北岸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环大冶湖绿色交通网,加快奥体大道东延、四棵大道东延等项目建设,完成大棋路改造升级,确保奥体大道西延、钟山大道、鹏程大道建成通车。坚持“镇(街)园一体”发展,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提升章山新材料产业园、太子先进制造产业园等工业平台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大冶、阳新壮大县域经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县城、中心镇梯次转移,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深入实施以“七补齐”为主要内容的“擦亮小城镇”行动,建成一批配套完善、精致秀美、宜居宜业的重点城镇。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支持还地桥、灵乡、陈贵、富池等工业强镇重振雄风,支持金牛、刘仁八、殷祖、王英、龙港等乡镇打造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大老矿、老厂、老路、老码头、老街区活化利用,加快推进华新旧址历史文化街区、东钢工业旧址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植入生活场景、文创产业、运动休闲等元素,打造可记忆、可体验的“生活秀带”。积极推进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坚持文旅融合,持续办好地矿科普大会,大力发展研学游。加快推进华侨城园博园提档升级、卓尔文化旅游城、月亮湾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东方山、国家矿山公园、熊家境景区整合资源、一体发展,支持仙岛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时间和范围,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市书屋和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开工建设新国乒基地,建成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18个,承办一批省级以上赛事,办好第十一届市运会。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新水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开展“三送一稳”专项行动,整合1亿元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和巩固产业脱贫成果,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考核机制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弱劳力和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业,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逐步能致富。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双十双百”工程,进一步扩大茶叶、水果、蔬菜、苎麻、中药材等产业种植规模,全力打造“黄石福柑”“黄石稻虾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二品一标”农产品4个。大力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产品仓储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新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70%以上,稳定粮食产量。加快推进龙凤山、军垦农场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着力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坚持清干净、码整齐、拆畅通,深入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新改建户厕50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2%以上。开展农村水电路气网等设施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双车道”“微循环”“旅游路”“平安路”工程,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加快推进快递网点、村镇公交、安全饮水全覆盖,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宅地基“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合同清理,充分盘活集体资产,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0家。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工商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展示农村农民新风貌。

(八)突出抓好长江大保护,着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六大工程”,突出抓好“绿满长江”行动、岸线修复治理、滨江生态廊道建设、绿色码头创建等工作,基本完成长江干支流等重点区域开山塘口治理,整体推进江堤路景建设,打造美丽长江风景线。推进大冶湖、富河、高桥河综合整治,实施排江能力倍增工程,建成大冶湖、富池口泵站更新改造等16个项目,开工富池二站新建、海口湖泵站扩建等18个项目。实施“矿山复绿”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8万亩,创建绿色示范矿山8个。积极推进绿色园区、森林工厂建设,消除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源,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还地桥镇、黄颡口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促进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其他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大冶有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光大静脉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坚持源头化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建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启动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扩园,打造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区,构建“禁塑”长效机制,抓实垃圾分类工作,促进“万物新生”,建设“无废城市”。坚持公交优先,推动绿色出行。开展绿色创建行动,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完善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抓好示范河湖建设。加快建设用能权交易市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效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和增量。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提升证后信息化监管水平。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严查重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探索“两山”转化新通道,建立多样化的生态补偿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挖掘金山银山的“价值”。

(九)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社会建设水平,着力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全力稳就业扩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部门协作、托底保障的思路,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认真抓好全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无欠薪”城市创建。

提升教育供给质量。支持优质公办幼儿园整合社会资源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有质量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覆盖面。结合城市更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导老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大冶湖新区布局,加快湖师大附中、黄石二中滨江校区、美联实验学校、黄石外国语学校等品牌学校建设,新改扩建广州路小学、墨斗山学校、龚家巷小学、章山实验学校、大冶金桥学校、阳新彭山小学等中小学73 所,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支持在黄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鄂东职业教育集团加快建设新校区和技师学院,促进校区、园区、社区产教融合发展。深化教育“三项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新高考等“四个单项”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近视防控措施,促进体教融合,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

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完善全民社保体系,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对接全国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探索慈善参与社会救助举措,织密兜底保障网。健全“一老一小”普惠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养老机构监管,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殡葬新风尚。全面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加快健康黄石建设。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加强冷链食品检测,严格闭环管理,做好人地物同防和疫苗接种工作,依法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建设智慧医疗体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中医院传染病综合楼、二医院职业病治疗综合楼、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疾控中心实验室等一批重点项目,抓好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进全科医生驻社区(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双安双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抓好爱国卫生运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构建“一体两翼”治理体系,完善 “三社联动”“三调联动”等工作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防范和打击暴力犯罪及新型网络犯罪。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筑牢安全防线。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启动“八五”普法。

四、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重任千钧,激励前行。我们将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推动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实现更高标准的人民满意。

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巡视、审计、督察反馈各类问题整改销号,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完善治理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闭环。主动公开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健全重大事项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提神提效提能。坚持项目为王、干事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保持一往无前的干劲、冲劲、闯劲、韧劲,当好干事创业“领头羊”、改革创新“开山斧”、为民解难“孺子牛”。提高落实效能,聚焦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推动工作精细、行动精准,画好“施工图”、当好“施工队”。增强“八大本领”“七种能力”,敢于斗争、勇于碰硬,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

保持清正廉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健全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用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换百姓和企业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蓝图承载梦想,奋斗成就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黄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乘风破浪、善作善成,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小波 2021-2-4 23:22 点赞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3-28 19:08 , Processed in 0.58863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