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2万

积分

好友

主题

[政能量] 黄石有这么一个地方,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

发表于 2021-4-8 11:27:19 | 查看: 33717| 回复: 6| 来自湖北

清明时节,烟雨蒙蒙,鄂东南的连绵山川平添了几分神韵。

2日,记者一行来到全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之一、当年有“东方小莫斯科”之称的鄂东南苏区首府——阳新县龙港镇,追寻先烈足迹,重温峥嵘岁月,无不为这里的革命遗迹之众多所惊叹,无不为这里的红色故事之悲壮所感染。


当时在龙港设立了“48大机关”


龙港镇位于阳新县西南始建于元末,是一个因埠头而兴的古镇。1925年春,中共武汉地委在龙港镇建立阳新县最早的党组织——下畈党小组。从此,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开始闻名全国。

111938dcy939ddvlnk396y.jpeg

1927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在龙港组织“秋收暴动”。次年春,龙港党组织发动黄桥、朝阳、茶寮三地武装暴动,随后建立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龙港遂成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最早的红色区域。


1929年秋至1930年夏,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各纵队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


1930年1月,阳新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同年5月,中共鄂东特委成立。鄂东特委辖湖北阳新、大冶、鄂城、通山、黄梅、广济、蕲春、蕲水8县,及江西瑞昌、武宁两县(后将咸宁也并入)。


1931年初,中共鄂东特委迁至龙港,同年8月改名为中共鄂东南特委,方步舟任书记,设立了鄂东南兵工厂、被服厂、银行、劳动总社等48个机关,并相继开办了造纸厂、石膏矿等工矿企业,组建了红三师。一时间,龙港成为湘鄂赣苏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龙港现今保存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16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龙港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的气息,“红军理发”、“八一文具”、“铁军副食”还有当地有名的红军街。

111938k78qdh8r837b7ata.jpeg


红军街又称龙港老街,亦称革命旧址一条街。全长800余米,宽5米,清一色青石板路面,街道两旁为二层单檐砖木结构瓦房,多数建于清末,古朴典雅,保存基本完好。

1931年,中共鄂东南特委成立后,设立的48个机关大部分都在这条街上,这里遗存有彭德怀旧居、龙燕区苏维埃政府、鄂东南工农兵银行、鄂东南特委等15处革命旧址,其中的12处集中分布在龙港镇红军街的中段。


走进红军街,扑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历史气息,穿梭在旧址与旧址之间,旧址与居民住房之间,“打土豪”“分田地”“武装暴动”等当年的标语、壁画随处可见,仿佛把我们带回那个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感受着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红军街对面是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前是一尊彭德怀塑像。

111938ysqs511ykbqqcosy.jpeg

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从湘赣地区来到龙港,同李灿、何长工率领的第五纵队会师,开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


在龙港,彭德怀带领龙港人民掀起了革命斗争的高潮,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他在龙港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英勇善战、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生动事迹,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馆内陈列着文告、书信、苏区货币、武器、烈士遗物等革命文物和照片,再现了彭德怀、李灿、何长工、吴致民、黄火青、曹大骏、叶金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191位烈士安葬在“红军村”


走在龙港街头,一些隐蔽的地方依旧还能见到烈士的石碑。1929年,阳新地区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富河风暴席卷两岸。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武装斗争“秋收暴动”的烈火在龙港首先点燃。9月中旬,龙港的党组织在中共阳新县委的直接领导下,阳新手枪队的全力配合下,“火烧关帝庙,痛歼常练队”占驻了龙港。


10月,彭德怀、李灿、何长工率领的红五纵队从平江走修武、崇通一路斩关夺隘,一直杀到阳新,攻下阳新城,又横扫周边各县镇土围子,使得鄂东南苏区连成一片。在随后保卫鄂东南苏区的斗争中,红军指战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由于当时医药条件极差,许多战士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遗体由红军留守处和红军后方医院所在地的苏维埃负责就近安葬在龙港各处。


位于龙港镇正西方向约5里路的上泉村有“红军村”之称,村里有一处红军烈士墓林,立烈士碑191块。这处红军烈士墓位于村委会办公楼旁,一直是几名村干部在整理维护。多年来,每到清明,上泉村的村民都会自发祭扫长眠在此的烈士,从未间歇,而村中也一直流传着众多的红色故事。


“过去我们这里叫岩泉村,因为地理原因,革命时期,红军鄂东南后方医院、电台、石印局等重要机关都设在这里。”村民陈敬柏介绍道。


陈敬柏今年59岁,他的爷爷就是这191名烈士之一,因此他常年义务守护着村里的先烈陵墓,收集村里的红色故事。


陈敬柏说,岩泉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正北方是山高林密的连绵大山,正南方是绝壁悬崖,山中古林参天,一进山林,就看不到太阳。由于山高林密,地形偏僻,革命时期,该村是理想的红军后方所在地。


1931年春至1932年秋,在湘鄂赣边区前线反“围剿”战斗中,有一千余名负伤的红军,被转到位于岩泉村的红军后方医院治疗。在艰苦的革命岁月,后方医院设备简陋,病房、医药紧缺。虽然经过医务人员精心治疗,有大部分伤病员伤愈归队。然而,还是有132位红军战士,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4人(董自洋、秦文圣、何才旺、柯益兴)。


“当时,重伤的战士送到后方医院后,村民们会帮忙照料,频繁接触下,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加入了红军。”在这个时期,村里留下了许多军民一家亲的故事。

1931年,天干大旱,军民吃用水都很困难。岩泉村一直没有打井的习惯,祖祖辈辈都是饮用山溪水。“晴得三日溪见底,屋檐一响溪水浑”。留守处的红军决定利用空余时间掘土凿石,终于找到一股清泉,建成一口长2.5米、宽2米、深3米的井,解决了周边五个自然湾的群众饮水问题。岩泉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直亲切地称之为“红军井”。


陈敬柏的爷爷陈世炎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红军的。1932年10月初,龙港失陷,驻在岩泉村的所有机关医院也随鄂东南特委先后撤离,陈世炎跟随着红军离开,从此再没回来。


“后来,村里只有一个人回来了,是名炊事员,那天他做好了饭,却没等回一名红军战士,等了三天后,他把剩菜剩饭打包,一路穿山越岭回到村里报信,一时间家家户户挂上白绫。”根据报信所说,陈世炎牺牲在湖南一处名为小苏坪的地方,但至今没有找到准确的位置。


后来,村民为村里的烈士立了衣冠冢,与伤势过重牺牲的132名烈士葬在一处。并特意栽下杉树,形成了红军烈士墓林。现如今杉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浓荫如盖。



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


与上泉村相似的还有鹅塘堰的王家垴、张家祠的干塘山、黄道垅、骆家梁、石丘等地,后来,由于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野蛮破坏,部分石碑损毁,幸存下来的石碑是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埋在地下才得以保存。


1999年,鉴于烈士墓群偏僻分散、不便管理,为了形成园陵一体的施教平台,填补有园无陵的空白,阳新县政府向民政部报告后,投资筹建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红军烈士墓林,将龙港境内3011具红军烈士遗骸迁入现在占地面积64亩的烈士墓林中。据仅存的墓碑记载,以红十六军干部参谋长吴政芝为首的所有红军烈士生前来自湖南平江、浏阳,江西萍乡、万载、九江,湖北的鄂城、崇阳、通山、阳新等地,大多都是无名烈士,仅有29位有名有姓。

在了解完红军村的故事后,记者一行前往离镇区一公里的湘鄂赣边区红军烈士墓林。


墓林内纪念碑巍峨耸立,庄严肃穆。3011个烈士墓围绕纪念碑整齐排列,绵延远方。无名烈士碑上用编号代替了烈士的姓名,“0001”“0002”“0003”……松柏守军魂,风雨泣英烈,石碑上一个个数字似乎在述说着每一位无名烈士背后的骄傲与壮烈。

111939brqdu3ue6ozbnbzx.jpeg

烈士的牺牲我们没有忘记,每年清明,社会各界干部群众都会自发来到这里祭奠先烈。记者探访时,恰逢龙港镇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祭奠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广场上,千余名中小学生用稚嫩却铿锵有力的声音庄严宣誓“我们会延续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树立远大理想……”


雕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镌刻在人们脑中的记忆,却会永远清晰不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龙港镇先后投资1.1亿元,通过规划调整、开办革命教育课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等,将龙港镇打造成为全市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使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们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龙港的革命精神永远流传。


新老党员感悟初心


革命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我出生在龙港,聆听过无数个鄂东南地区革命斗争的故事,接受着红色教育的洗礼。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但历史是永远不能忘记的,英雄和先烈也更不能忘记。清明期间,我再次来到革命旧址,感怀先贤先烈们保家卫国的赤诚与无畏,在红色革命基地中汲取先辈们的智慧,凝聚共产党人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砥砺前行,奋发有为。——黄石市政府办公室科员 洪汉山

把爱国爱党之情落实到行动中

历史证明,共产党是伟大的。回顾百年历史,共产党的宗旨从来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牢记自身所承担的光荣使命与历史重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爱国意识,强化责任与担当。要向革命先辈学习,时刻不忘初心与使命,把爱国爱党之情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上泉村党员 陈绪国 

争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

没有烈士血,何来遍地红?今日中国这条巨龙傲立于世界高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今日的幸福生活有多美好,先烈们的牺牲就有多伟大。时间会流逝,革命精神却永垂不朽。历史在变化,时代在变迁。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个艰苦奋斗、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时代里,争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上泉村党支部书记 陈世海

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行摄者 2021-4-8 21:27 点赞 +1
粥粥很甜 2021-4-8 20:59 点赞 +1
发表于 2021-4-8 19:12:31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哪呀
发表于 2021-4-8 19:47:57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黄石还是挺大的,多的不了解的历史
发表于 2021-4-8 21:00:08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下次回阳新去看看
发表于 2021-4-8 21:04:33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话说莫斯科在哪
发表于 2021-4-9 09:30:00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老阿姨最爱
发表于 2021-4-9 09:32:20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好想去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7-6 08:23 , Processed in 0.20409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