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6165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赵邦洪的散文《挑江堤记》

发表于 2024-8-12 16:50:00 | 查看: 13039| 回复: 0| 来自湖北

 挑江堤记

     赵邦洪  

十八岁那年,我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回乡知识青年。那时的农村,还处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是最基层的生产单位。那时的生产队,基本上是以自然村为基础的、最小的农村组织。当时,生产队的各种农活,由队长根据不同农活的需要,每日派工。社员出工,以钟声为号,对社员每天的劳动量,实行计分制,即按每人评出的底分,记入每天的工分数,每月一次汇总,每年年终办一次决算,以每个劳动日(以10个工分为单位)的分值,计算出社员个人的全年收入,再将已分配给社员的粮食、油料及其它经济作物,作相应扣除,决算出社员的实际收入。平时,无论在生产队干什么活,都记上工分,等到年终决算时,全年收入是多(进)是少(超),一次兑现。
每年的冬季,生产队有一项较为繁重的任务,就是要安排劳力,去黄石长江河口江段修江堤。由县里下达挑堤任务,具体到公社、大队和各小队。生产队接到任务后,一般都在男劳动力当中,轮流派工。上一批干满半个月后下来,再换下一批人员上去。对上堤人员,生产队给每人每天记12个工分。那时队里的男劳力,最高底分为10个工分,即干完一天的农活,就收入10个工分。队里考虑到修江堤任务特殊,又不另外给补肋,所以每天多给2个工分。其它包括农具、吃的、用的,都由各人自带。1975年的12月,队里要派3名男劳力去挑江堤,听说我也位列其中。直到临出发前,生产队长特地找到我,说队里准备安排一部分正劳力,去有色冶炼厂做零工,所以实在挪不出人来,才决定让我上堤,因我刚从学校毕业,不知是否吃得消?我明白了队长的意思,二话没说,当即表示:不管怎样,让我去试一试,闯一闯。队长听我这么一说,忙接话:好样的!满意地点了点头。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平生第一次修江堤,出发前的头一天晚上,母亲忙着帮我整理要带的日用品:一个布袋,装了二十多斤大米;四个罐头瓶的腌菜;一包生黄豆;一套棉被和一件雨衣等。还有一个塑料袋,内面装着毛巾、牙膏牙刷、蛤蜊油等物品。一切收拾停当后,母亲还嘱咐我,做江堤是大事,干活要卖力……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专门为我准备了早餐。吃过早饭,清理好随身带的物品,我和村里的虎哥、兆华大哥一起,踏上了挑江堤的路程。
我们大队这次挑江堤的地点,是在黄石长江西塞的二百二堤段。我与虎哥,兆华大哥一行3人,从村里出发,步行至新下陆火车站,再乘上新下陆开往黄石的列车。在黄石站下车后,沿原老市政府门前的马路,一直往西塞方向步行,途经上窑码头、大冶钢厂一门至四门、道士袱等地。由于不熟悉路径,好在嘴勤,走一路,问一路,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才找到目的地。
黄石长江干堤二百二堤段,位于黄石西塞风波港下游两个桩号。1931年,此段曾出现两处溃口,1954年,内湖渍水与堤外江水位齐平,后经多年修堤整险,堤面标高到了20余米。二百二段长江警戒水位为22.50m,历来是黄石长江江堤重要的防护险段。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顺利地找到了大队的工地负责人,接着,他领着我们去到居住点。我们队和六小队的两名同志,被安排在离江堤两公里外的一个村庄里,共5名男同志,在一处住宿。入住户的这家主人,是位女同志,三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上小学二年级。她们家的房子,是栋农村连二式的土砖瓦屋,进门就是堂屋,左边是一间长房,前后两间,主人与孩子各住一间,右边搭了个偏房,当厨房用。进屋后,甭想就知道,我们肯定住堂屋了。看到我们来了,主家人很是热情,连忙端荼倒水,去屋外挑来两担稻草,还招呼我们去厨房的外墙根搬来一、二十块土砖,告诉我们说,家里条件差,让我们就在堂屋一侧,打个地铺,将就一下。看着这家女主人的举动,我的一颗心,立刻提了起来。都是农村的,感同身受,一个女同志,带三个孩子,多不容易啊!她这么细致、周到,真有点让人过意不去。女主人走后,我们马上开始搭地铺。将土砖放在堂屋的地上,围成一个长方形,算是床铺的边沿了,把稻草铺在上面,再铺上棉垫絮,地铺就算搭好了。铺盖一打开,他们四个,两人一床被,我是垫的、盖的带了一套,所以是一人一被。
村子里,还搭建了个工地用的临时厨房,也叫伙房。里面有个两层的大蒸笼,是专为民工蒸饭蒸菜用的。民工用餐,用自带的饭盒或铁瓷盘,装上米,自己放进蒸笼,饭蒸熟后,再各自认领回,再用餐。一日三餐,其中,早、中餐,由伙房师傅负责送到工地上去吃,晚餐待放工后,民工各人去伙房自取。伙房只负责蒸饭,不管炒菜,所以,民工们吃的菜,大都是各人自带的腌菜。要想买点什么吃的,要到三、四里外的店铺里买。当时,即便想花钱也难买到东西,因为白天要上工,去不了,晚上店铺关门了,也是白搭。只有一天天的干,一天天的等,过完半个月,回家后,再好好地补补身子骨。
因为我们是头一天到达二百二工地住宿点的,所以,第二天先吃过早饭,再上工地。从住的地方到工地起土点,约有两公里多的路程,再从起土土塘到江堤上,一个单边有一公里多。一到工地,大家就开始了争分夺秒的紧张挑堤劳动。
再看看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歌声嘹亮。高音喇叭播放着响亮高亢,豪情万丈的革命歌曲,广播员时常广播一些动态消息和表扬稿件,激发着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的斗志和干劲。江堤上,不时响起打夯的劳动号子,公社宣传员手拿广播筒,向大家宣传好人好事和头天的工程进度情况。广播的高音喇叭声,劳动的号子声,人们的呼喊声,汇成一片,那场面,显得十分壮观,热闹非凡。
工地的挑堤任务,是由指挥部按整个工程量统一下达,由公社分到各个大队,再由大队细分到各个生产队。我们生产队与六生产队,同在一个起土土塘。我们队三人,每天要挑完6个硬方的土上江堤,平均每人2个立方的土,才算完成了任务。于是,我们三人进行简单的分工,我和虎哥年轻些,负责挑土上堤,兆华大哥负责挖土、起土。也就是说,两人挑堤,每人要挑走3个硬方的土,才能完成当天的挑堤任务,这样的劳动量,确实有点让人望而生畏。别说一担土至少有100多斤,要一担一担挑上堤去;就是空着手,从早到晚,一天不停地来回走那么多趟,也够难受的。
上堤的第一天,可能是大家心里准备不足,加之早上上工推迟了两个小时,结果,下午放工前,公社验土方的同志来我们队土塘验方,比任务少了0.6个方,头一天的任务算没完成。当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合计着,从明天起,起土的人每次给每只箢箕装5锹土,一锹土估计10来斤左右,也就是说,一担土总在100斤上下。这样,挑土的人少装快跑,多走几个来回,从而减轻各人每趟的重力负荷。这个办法果然奏效,不仅第二天完成了土方任务,而且,一直沿用下来,再也不差土方任务了。后来,这方法还被相邻的生产队所借用。
笫一天,我们队的任务没完成,可我个人却累得够呛。一回到住处,就感到整个身体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劲力。再看看肩膀,红红的,有边还擦破皮了,右脚跟也打起个血泡。在一旁的兆华大哥见状,便安慰我说,第一次做这样的重力活,脚起泡是正常的,不会有大碍的,一定要坚持住。于是,他找主家的女主人借来一根针,燃根火柴,将针头烧了烧,再把血泡挑破。又到伙房打来热水,让我泡泡脚,用热毛巾给我敷敷肩膀。不曾想,用了这些土法,我晚上睡上一觉,第二天居然好多了。
以前,我只听说过长江,可从未去过江堤上,更没有挑过江堤,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集中挑堤劳动,心里免不了有种新鲜感。刚开始两天,也许是年轻气盛,挑起土担来,健步如飞,没过几天,就感觉肩痛腿麻,一双脚不听使唤,迈不开步了。特别是到了夜晚,腰酸背痛,肩膀肿胀。正如工地上的民工安慰自己那样:三天的肩膀,四天的脚板。那意思,我的理解,不是过三、四天就不痛了,而是脚肩麻木了,自己也习惯了,才没有了痛的感觉。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上太阳还未露面,就出工了,下午太阳落山后才收工。白天一整天奋战在工地上,连早、中餐也在工地上吃,一点空余时间也没有。那种挑江堤的劳动环境是可以想象的,成千上万的人集中在一起,那么高的劳动强度,吃喝拉撒都是问题。特别是民工的吃、住等生活问题,更为突出。他们大都是自带粮食,吃的是腌菜萝卜,有时有点感冒发烧,还得咬紧牙关,坚持出工。我们挑堤的土方任务是一天一结,当天完不成的,加到第二天完成。所以,我们来这里的头等大事,不是去拿那12个工分,而是要完成每天的土方任务。绝不能拖到最后,留给后面上来的人员做。好在我们三个人齐心合力,克服困难,前面干完了七、八天,天天都完成了土方任务,连来的第一天差的0.6个方,也都补上了。
有天中午,在工地上吃完中餐,我将母亲给的那包生黄豆,抓了两、三把,装上罐头瓶,托来工地送餐的伙房胡师傅,将罐头瓶带回去,加点水,加点盐,放在大蒸笼里蒸熟。下午放工后,我跑在队伍的前面,竟直到了伙房,在两个蒸笼里找了半天,也没见到我的那个罐头瓶,便去问伙房的胡师傅。他告诉我,罐头瓶带回来后,他加了水,给了盐,还给了点香麻油,再放进蒸笼里。晚上放工后,他怕人多,担心被别人拿走,就先拿起来了。他边说,边笑眯眯地递给我罐头瓶。我接过罐头瓶,连声感谢!心里想,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我拿着饭盒和蒸着黄豆的罐头瓶,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宿舍,见兆华哥他们正在吃晚饭,便立即打开罐头瓶,一阵麻油加黄豆的香味四溢,引得同伴们食欲大振。于是,我拿起汤匙,往每人碗上搲上几勺,并说,给大家改善生活,有福同享。同伴们一个个笑容可掬,兴奋不已。  
干完一天活,到了晚上,虽然觉得人有点累,但身心得要绝对放松。我们五个人住在一起,也算是投缘。都是乡里乡亲,平时在村里村外,经常见面唠嗑,到了江堤上,更是相互关照。我在他们当中年龄最小,他们都是我的大哥,且总担心我刚从学校毕业,对这样的体力活,怕是吃不消,所以,对我嘘寒问暖,关爱有加。每天吃完晚饭,一有空闲,大家座在地铺上,你一言,我一语,天南地北地侃着。什么二百二的来历呀,大冶曾经管过黄石呀,还有为什么江堤不做成钢筋水泥堤啊,等等。这些,看似些闲言碎语,但也可以看出老百姓心中的牵挂。有时兴趣来了,聊着聊着,到了大半夜,每到这时,我总是提醒,切莫影响主人家的休息,大家这才蒙头睡觉。
工地指挥部也考虑到民工们的劳逸结合,有时,会安排露天电影,让大家开心一刻。请地方的电影放映队,将放映机搬到工地上,拉起银幕放电影。民工们用过晚餐,三三两两,各自带着板凳或扁担,来到放电影的场地,观看电影。那时的影片,多为战斗故事片,也有现代京剧片,让大家一饱眼福。白天,有时附近的学校组织的文艺宣传队,也来工地进行慰问演出。老师和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表演一个又一个的文艺节目,把最美的瞬间,送给了挑堤的民工们,使大家倍受鼓舞。
挑堤到了第十天时,早上起床,我感觉自己全身乏力,有些畏寒畏冷,鼻子阻塞,还有点头晕。上午,我去工地医务组要了点感冒药,再回到工地,干完一天的活。晚上吃过晚饭,早早睡觉了。第二天早晨起床,感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一摸额头,像是被一团火包围,明显是感冒发烧症状。于是,我托兆华大哥请半天假,服用了感冒药,早餐也没吃,躺下睡了。到了中午,主家的女主人,见我上午没去工地,料定是生病了,叫醒我后,就做了一碗泡蛋面,端给我,并关心地对我说:你还像个孩子,就上江堤了,真了不起!趁热把面吃了,吃饱了不想家。顿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哽咽着喉咙,不知说什么好。心里立即想到当时流行的一句话:祖国处处有亲人啊!
下午,我感觉身体好了许多,便去了工地,继续挑江堤。
十五天的挑堤时间,很快过去了,那是我刚走入社会,第一次满满收获的十五天;也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十五天。它给了我信心;也给了我力量;像一颗明亮的星,始终映照在我的记忆里。
现在看来,挑堤治水,已成为历史的某个片断,但只要长江在,防汛抗洪,保护大堤安全的历史重任,会一直延续着。好在现代科技进步了,堤防的加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不但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像过去那种靠人工肩挑背驮,万人酣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fakename.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9-10 16:33 , Processed in 0.13625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