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又称为“华夏文化”,泱泱华夏五千多年的璀璨历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成就。 诸子百家争鸣,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的年代。其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他的思想,也成为现如今,全球研究、思探寻的对象。 儒家思想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行周礼施仁政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乃当时那个时期的国之根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008年奥运会印象深刻的,开幕式上一个巨大的“和”字,就充分的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和底蕴。“和”字,代表了全世界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希望世界永远和平,中国的和谐。简单的一个文字,充分的展现的中华文化的精妙所在。
孔子教学,讲求以六艺为法。所谓六艺,就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 礼节(即今德育) 乐 音乐 射 射箭技术(锻炼体格,品格修养) 御 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 书法(即今文学) 数 算法(即今数学)
提到汉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汉舞。汉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华夏舞蹈的艺术长河中,汉舞以其清新、苍劲、壮美的艺术风格独领风骚。在历经春秋战国那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大汉劲舞以其狂级之势,向世人展示了汉民族舞蹈艺术的泱泱风采。 同先秦乐舞的规矩雍雅和盛唐乐舞的华丽辉煌不同,大汉舞风洋溢着感性、豪放、质朴的艺术魅力,焕发着实现了大一统政治局面之后,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
说到汉舞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历史故事 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谋反叛乱之后,“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骤起,云彩飞扬。看上去是写自然现象,其实是在回顾自己辉煌的战斗历史。刘邦10多年鞍马生涯,南征北战,削平群雄,镇压反叛,军事上政治上节节胜利,正如风卷残云,横扫千军。大风起,云飞扬,这气势豪雄的六个字里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容?又显示了刘邦是何等的自负,何等的感慨!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如果第一句是回顾战斗的历史,那么第二句就是写现实的情况。写眼前的威加海内兮归故里。大风起的结果是自己的目标就要实现了,自己的威望空前提高,使海内臣服,中国统一,达到了成就帝王事业的顶峰。在这个人生顶峰的时期,他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生他养育他的这一片热土,怎么不叫他激动的热泪盈眶呢?四十多年来的戎马倥偬,千辛万苦,现在胜利了,却又让他乐极生悲。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然天下统一了,虽然叛逆除去了,但是太子太软弱,北方匈奴强悍,统治集团内部又有隐患,自己又老了,这样人老病死的自然规则不可抗拒。所以他深感创业艰难,守业更不容易,为了平定内乱,为了给太子除去祸患,他心狠手辣地杀了曾经为他建立功勋的大将韩信,彭越,英布等。此时此刻他的身边只有了萧何,曹参,周勃这样的谋士。他多么想如果自己千古了,也还有大批的猛士来帮助太子守四方,保卫和巩固汉朝的伟大基业。 短短的三句话概括了一代帝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一种磅礴的激情动人心弦。真不愧于帝王之作
在本次汉韵嘉年华会上,一位12岁的小姑娘,为我们献上了一段古筝表演。古筝又称“汉筝”。这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同时中国武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发展的特定内容,武术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武术,不是简单的动作,它浸透着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思维,民族的智慧,民族的文化。
汉韵嘉年华活动中,准备了很多体验活动。其中有趣好玩的投壶游戏,让来宾身临其境的感受着汉文化的魅力。投壶游戏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这个来源于射礼的游戏,一直被延续至清朝末期。
好玩的游戏不止有投壶游戏,上百人击鼓传花我们也是乐在其中,场面空前热闹。击鼓传花是中国古代,传统民间酒宴上的助兴游戏,属于酒令的一种,又称“击鼓催花”,在唐代时就已出现。
唐代《羯鼓录》一书中提到李隆基善击鼓,一次他击鼓一曲后,起初未发芽的柳枝吐出了绿色来。此典故初为“击鼓催花”,后用作酒令,改作“击鼓传花”。
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
书法作为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以汉字为依托,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向世界展示着汉字、以及汉文化之大美;
中国的茶文化,享誉全球。每一个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最想带走的礼物其中之一就有茶。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也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举一个茶文化的小例子“工夫茶”。讲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一壶乌龙 三两好友 品茶闲谈 生活雅致。工夫茶主要体现在“工夫” 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饮茶者观茶之色 嗅茶之香 品茶之味 久享回甘 神清气爽 。是不是想泡杯茶感受一下了。
特别感谢“汉唐天下”准备了上百件汉服,供大家体验。汉服又称 “华服”。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各个朝代都有专门的书记来对汉服进行记录和说明,典范之作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礼记》。汉服文化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
可以说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在几千年前那个历史时期,一套精美的汉服。关于服装的“染、织、秀”等杰出的工艺与美学,都充分展现了大国的实力与能力。
当然,在本次汉韵文化嘉年华,两台大戏正向人们渐渐的拉开序幕。汉文化的“成人之礼”、“汉代周制婚礼”,让所有来宾感受着历史文化的恢弘与壮丽。 成人之礼,是一个年轻人步入社会、长大成人的非常重要的仪式。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虽然满族入侵后,满清统治者一纸令下,终结了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现在随着汉文化的兴起,成人礼也正在逐渐恢复。
几千年前,两个年轻人若要结为夫妻。需先行过成人之礼,才可以举行婚礼。而汉式婚礼是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汉式婚礼被视为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视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起点,被视为人与自然阴阳相和谐而化生万物的本源。只有这样的婚礼,才足以同新人之间坚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相般配。
特别感谢:
执理、新郎、新娘的扮演者,来自黄石汉唐文化的优秀演员同时他们也是汉文化传播者 赞者的扮演者,来自中国墨题诗主持策划机构高端综合性主持人 2019年黄石十大著名婚礼主持人 程峰老师 本场汉代周制婚礼的主持人,来自中国墨题诗主持策划机构高端综合性主持人、鄂东南著名婚礼主持人、2019年黄石十大著名婚礼主持人 中国婚礼文化汉式婚礼传播者 欧阳杰老师
谢谢你们呈现汉文化试听盛宴 感谢对汉文化的传承与奉献
长达四个小时的黄石首届《汉韵》汉文化嘉年华会,圆满落幕。在当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时期。透过对历史长河的文化追溯、体验与学习,切身感受着华夏5000年璀璨的文明与辉煌。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更倍感骄傲与自豪。期待着明年第二节汉文化嘉年华会上与您再相见。 黄石市首届汉文化嘉年华 主办单位: 多瑙河大酒店 薇可·千禧婚礼策划 协办单位: 汉唐天下 黄石市婚庆行业协会 黄石市武术协会 雅玲艺校 延年文化希宝草堂书法工作室 合作商家: 周大生珠宝 碧桂园新城之光 湖北海景影视 美片桉树 墨题诗主持机构黄石分部 合作媒体: 在黄石 湖北播部落文化传播 今日头条 抖音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