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星期的春节餐桌的“奋战”, 是不是感觉自己把一年想吃的家乡菜都吃全了? 都说春节假期,脾胃肠最累, 要么就是大鱼大肉, 要么就是甜食糖果… 吃不消了吧? 肠胃当然要开始“闹脾气”啦!
春节过完了,冬奥会赛程才过半,春节期间大吃大喝,但很多人饱受节日大餐“洗礼”的肠胃就开始闹腾起来。 胃肠疾病作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的趋势,养胃不再是中老年人的话题了,肠胃健康也引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重视。
压力过大的上班族、老年人群体往往消化系统薄弱,抗感染能力差,容易出现腹泻,便秘、肚子涨、消化不良等,甚至可能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低下等症状。来看看这几个“毛病”你是不是也出现过?
1、胃食道逆流 晚上睡得正香,突然胃酸溢到咽喉,被酸得醒过来。事实上,这是得了胃食道逆流性疾病。 在消化道中,食道与胃连接的地方,称为“贲门”,紧邻贲门的食道壁内含有“括约肌”,负责防止胃酸从胃中逆流到食道之内。 当紧张、抽烟、喝酒、喝咖啡、摄取过多甜点、辣椒及油腻食物时,往往会造成括约肌的松弛,使胃酸得以乘虚而入,倒流至食道,引起黏膜的发炎、糜烂,甚至溃疡。
症状:除了“溢酸水”和“烧心”之外,还有可能因为胃酸逆流至喉咙,侵蚀咽腔黏膜及声带,引起咽喉疼痛和声音沙哑;也有些患者因胃酸逆流至气管,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难或气喘。 诊断:临床上,医生经常会根据患者症状来做初步诊断和治疗,不过,有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患者最好还是接受一次胃镜检查,以了解食道受损的程度,并排除食道癌、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重大疾病的可能性。 预防:除了遵医嘱按时服药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从而避免症状的复发。 1. 戒烟戒酒,少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少吃辛辣、过甜及油腻食物。 2. 睡前一小时别吃宵夜。 3. 饭后站起来散步10分钟以上,别马上坐着看电视或躺平刷手机。 4. 睡觉时,最好把床头垫高10—15CM,使食道的位置高过于胃部,减少胃酸逆流。 5. 注意控制体重,太胖容易造成腹压过大,诱发胃酸逆流。
2、胃炎 紧张的工作节奏,频繁的交际应酬,巨大的竞争压力,让很多年轻人患上“胃炎”,常常觉得胃部不舒服、打嗝、闷痛。 临床上,常按照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把胃炎分为两类: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通常是因为一下子喝太多酒、吃太多辣椒、食物中毒之类引起的。慢性胃炎常常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生活习惯不佳等引起的。
症状:打嗝、上腹胀、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上腹发闷等。如果只是偶然的上腹闷痛,可以不必看医生,但是如果是突然间的上腹剧痛,或者胃部的疼痛时间大于1个月,那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排除一些胃部的重大疾病。 诊断:胃镜检查是判断是否患胃炎的有效方式。在胃镜下,急性胃炎患者的胃常有多处黏膜红肿、出血的情况。而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上常有广泛性的小红斑,偶然可见小出血点。 预防: 1. 戒烟戒酒。 2. 每天最好保持20分钟以上的运动,既可以缓解压力,又能增进胃的功能。 3. 三餐定时、定量。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4. 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胃黏膜的抗氧化能力,少吃腌制食品。 5. 体检时记得查一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果有,一定要积极治疗。 3、肠燥症
焦躁的人常有“不安定的肠子”,肠燥症就是一种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它的特征是肚子经常疼痛或者胀气,同时伴有腹泻或便秘。有些人一紧张就拉肚子,有些人一遇到压力就几天没大便,肚子绞痛,这些都是肠燥症的表现。
症状:腹痛、腹胀、便秘、腹泻、解水便或粪便上有黏液。排便后,常会觉得舒服许多。 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做初步诊断,然后再逐步进行血液、粪便、X光或肠镜检查,来排除肠道感染、发炎和癌症等实质性问题,最后再做出确定的诊断。 预防:除了对于病情比较重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外,大部分的肠燥症患者都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治疗和预防肠燥症的发生。 1. 减压。自我要求过高,情绪紧张和爱钻牛角尖的人更容易出现肠燥症,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量力而行,随遇而安,肠胃自然不会承受太多压力。 2. 调整饮食。便秘型的肠燥症患者要多喝水,多摄取一些高纤低脂的食品,如蔬菜、水果、五谷。腹泻型的肠燥症患者要避免喝咖啡、浓茶及含糖饮料,少吃辛辣食物,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3. 改善生活习惯。三餐定时定量,每顿七八分饱,作息有规律,戒除烟酒,每天做20分钟以上的轻度或中度运动。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你一定会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2022“胃、肠两癌公益筛查”盛大启动 活动地点:黄石弘康中医医院 活动时间:2月20日—3月31日
本周日专家坐诊预告
中医学博士/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 薛卡明教授 2022年2月20日(本周日)来院坐诊 号量有限,请需要就诊的患者提前预约! 预约热线:0714-630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