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 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卫生室外, 骄阳似火,蝉声四起。
中午休息间隙,卫生室村医尹传波提着一个药箱,撑起身旁的拐杖,骑上电动三轮车,来到80岁的石则伟老人家中。
“叔,血压正常,保持得很好,天气炎热,注意饮食,多休息。”听诊、测量完血压后,37岁的尹传波细致地嘱咐。 这是尹传波行医16年来经常会上演的情景。翻山越湖出诊、早出晚归坐诊……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随叫随到、上门看病,用坏的16根拐杖,见证着他的付出与坚守。
日前, 他上榜2022年3月至4月 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走上从医这条路,尹传波有一段难忘的儿时经历。他10个月大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因治疗不及时,右腿落下残疾,从此,活动行走只能靠一根拐杖来支撑。2006年,他从阳新县卫校毕业,回到谷贞村当起了村医。“我生过病,知道乡村多么需要医生。”尹传波说,当时村里已多年没有医生,村民到镇上看病,要划一个半小时的船,当初执意要回来,就是想把村卫生室做好,让乡亲们看病更方便。“毛头小伙子看病,不放心啊!”起初,村民不信任他。尹传波明白,治病不能凭热情,关键还得看医术和服务。为此,他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培训,订阅医疗期刊,上专业网站看视频,苦钻医术。对村民的需求,他有呼必应,即便面临危险也勇往直前。
“有人劝我,当村医挣不了几个钱,还要受这么多罪,别干了。我也动摇过,但又一想,自己是缺医少药的受害者,不能让乡亲们重蹈自己的覆辙!”尹传波说,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村民因他的救治而免受或少受病痛之苦,值得。
多年来,他严格控制用药,几块钱可以治好的病,绝对不多加一分钱。他说:“我当医生是要让乡亲们方便看病,少花钱就能看好病。治病和做人一样,都得有良心。”
16年来, 尹传波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暖心120”。
山路崎岖,对尹传波来说尤其难走。“遇到下雨或下雪天,出诊时摔倒再爬起来是常有的事。”尹传波说,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做好随时出诊的准备。
“村里大多是老人、儿童,经常要上门服务。”尹传波说,各湾组分散在水库边、山坡上,以往都是土路,出诊基本靠步行和划船,后来通了公路,他也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出诊方便多了。
这些年, 尹传波用坏16个拐杖, 骑坏了3辆三轮车, “走”遍了村里的条条小道, 诊治患者3万人次。
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尹传波,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乡亲需要我,我也通过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对于未来,尹传波十分笃定:“继续坚守在基层医疗工作岗位上,为百姓健康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