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2593

积分

好友

主题

[同城] 假“警察”真骗局!一女士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 “警银”联动挽损13万元

发表于 2024-7-17 21:04:00 | 查看: 42280| 回复: 0| 来自湖北

7月15日,对于大冶市保安镇桃树村51岁的王女士来说是最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当早上八点多钟,正在家里的王女士手机上接到一个00开头,来电显示为阿根廷)的一长串电话号码,对方是一位女性,与王女士核对完她的身份信息后,便自称是公安机关干部,因王女士的身份证涉嫌一起价值2千多万元诈骗案件,现特联系王女士处理这起案件。

一听到涉案价值2千多万元的数额时,王女士便慌了,不自觉的担心起自己银行里存着的六十多万元的安危,便忍不住问到:“我的银行里有六十多万元,会不会影响到这个钱呀?对方坚定的回答到:“不会受到影响的,但是为了证明这起案件与你无关,是别人盗用了你的身份证,需要你配合我们的工作做一些调查。”

110128qccmqmmf12x82gc5.jpeg

110128vg1srsnr5x00sgy0.jpeg

一心只担心自己存款安危的王女士放松了警惕,在对方的引导下通过抖音加了一位好友,对方发来视频,王女士看到对方是一名穿着警服的男子,还有公安的字样标识,王女士更坚信对方说的话,也就更担心自己存款的安危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存款,对对方说的话更是深信不疑。

王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向对方提供的不同账号转账近30次。据王女士回忆说:“当时他一会让我操作这个,一会让我操作那个,讲的很快,让我操作的很快,而且一直在不停的和我说话,整个人都是懵的,我根本都没有机会思考我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知道心里很慌,希望通过配合他们的工作,能够保住我的存款。

110128dezw4yqwb4ykr62g.jpeg

通话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多钟才结束,结束之前对方还告诉王女士下午两点多到当地派出所来办理后续的手续,王女士便以为一切都处理好了,还在庆幸终于证明了清白,保住了自己的存款,直到中午吃过饭后,王女士把此情况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马上意识到王女士被骗了,王女士立刻让女儿陪自己到银行,将自己的帐单打出来,最终显示卡里的钱共计被转走了678069元。这时候,王女士才恍然明白自己所有的存款都被骗走了。

接到王女士报警后,保安派出所立即行动,在派出所民辅警的共同努力下,为王女士及时拦截止付了13万元。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什么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被害人称被害人的银行卡、社保卡、医保卡等信用支付工具被冒用,或被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并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使被害人陷入恐惧,再以“资金清查”为由让被害人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的“安全账户”,或者下载共享屏幕APP,进行转账操作,以自证清白,从而实施诈骗。

诈骗套路揭秘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电话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准确的说出你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与家庭住址,以此获取你的信任。

第二步:诈骗分子谎称你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诈骗等,要求你配合调查。并且借公检法之名突破被害人的心理防线,使其陷入恐慌,失去判断能力。

第三步:诈骗分子要求被害人添加联系方式,通过聊天软件发送逮捕证、通缉令等虚假法律文书,甚至还会发来警察办公的视频,进一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第四步:诈骗分子声称为“调查办案”需要,要求被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或引导被害人将存款先转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被害人按其要求

强哥提醒:

1.公检法机关办案时会当面向当事人出示工作证件或者相关法律文书,绝对不会通过网络给当事人发送通缉令、逮捕证、拘留证等法律文书,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

2.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网络等办案、做笔录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

3.个人信息要保护好,尤其要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共享”邀约,严防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4.如一旦发现被骗,保留证据及时拨打110或到就近的派出所报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2 14:32 , Processed in 0.3791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