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6459

积分

好友

主题

[学习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话“三农”

发表于 2024-9-21 21:59:00 | 查看: 88971| 回复: 35| 来自湖北
学习进行时

秋分时节,瓜果飘香。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故事。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亲切关怀。

这些年,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田间地头,看收成、察粮事、问民情,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留下了许多生动故事。


142826snw3wwo4lr7rpyny.png


2024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时,走进果林了解相关种植、技术和管理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小苹果,大情怀

2024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

连片的苹果树生机勃勃,色泽浓红、五棱突出、果形高桩的花牛苹果,缀满枝头。每棵树挂果200多颗,重量达100多斤。

总书记走进果林向现场的果农、农技人员等详细询问花牛苹果品质特色、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花牛镇二十里铺村村民董桂红告诉总书记,她从开春到现在忙活疏花疏果、套袋、铺防草布等工作,“一天工资110元,一年收入就是3万多元”。

总书记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小苹果,大情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走进老乡们的果园,悉心察看、共话前景。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特意坐上越野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山梁高处的苹果种植园察看。得知坡地上种植的苹果亩产4000斤,能够收入2万多元,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

2022年,金秋十月,总书记走进延安南沟村的苹果园。看到苹果托起了乡亲们的致富梦,总书记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火红的苹果,镌刻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密码,连接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142826a14en1dr0rn5eeq4.png


2024年3月1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

沿着田边小道,总书记走向农田深处。

一旁的稻田里人们正在育秧,秧盘上的种子刚刚播下。“你们这里什么时候开始插秧?”总书记走上前仔细察看,并同在场的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等亲切交流。

“4月上旬和中旬。”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总书记对农业生产的熟悉,引来大家会心的笑声。

“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多少?”总书记关切地问。

“兼种油菜的话,加上种地补贴,大概可以拿到1300元到1400元。”

在场的种粮大户陈帅宇是一名“90后”返乡大学生,带头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承包了2800多亩水稻田。总书记和他攀谈起来:“大学学什么的?回来多久了?”

“我是学工商管理的,回来9年了。”

“打算继续干下去吗?”总书记问。

“肯定继续干下去,现在国家对种粮的支持力度很大,我们越干越有劲了!”小伙子高声回答。

离开稻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家中看望。戴宏告诉总书记,自己承包了480多亩水田,全部种植双季稻,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

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考察期间,总书记强调:“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142826luohbzuebz31ouei.png


2023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考察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深入田间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有大片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近年来,通过培育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改良生产栽培技术,盐碱地逐步变身“大粮仓”。

望着广袤的田野,总书记思虑深远:“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我国除了沿海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地区等,都有大片盐碱地。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专门考察了耐盐碱作物培育情况。

2023年7月,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山东东营、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他指出,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对现有大面积盐碱耕地进行改造提升,可以有效挖掘单产潜力。

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用好耕地存量的同时提高土地增量,将显著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142826ws7b9v91r99wg43w.png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走进玉米地,察看玉米长势。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0年7月22日,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玉米地一望无边、绿浪滚滚。

玉米地头,总书记谈及此行初衷,“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关键就看秋粮了。今年灾害不少,我很关心东北这里的农作物长势。”

梨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也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从2007年起,这里开始探索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形成粮食增产和黑土保护的叠加效应。

顶着烈日,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玉米地深处,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并同在场的农业专家攀谈起来。

在听农业专家详细介绍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后,总书记关切地问,“这个模式总结推广了吗?”

“梨树县已经推广了200万亩,全省推广了1800万亩,计划推广到4000万亩。”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保护黑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赴东北三省考察,关心黑土地粮食生产、黑土地保护利用等情况。2020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

发表于 2024-9-22 06:00:01 | IP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农民兄弟加油鼓劲,令人振奋。
发表于 2024-9-22 14:17:28 | IP未知
“小苹果,大情怀”生动体现了总书记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细致入微和对农民增收的深切期望。
发表于 2024-9-23 06:00:01 | IP未知
花牛苹果的丰收故事,是农业现代化的缩影,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案例。
发表于 2024-9-23 17:19:59 | IP未知
总书记亲自走进田间地头,不仅问收成,更问民情,这种亲民作风让人感动。
发表于 2024-9-24 06:00:01 | IP未知
通过与农民的直接交流,总书记的政策制定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行性。
发表于 2024-9-24 16:24:08 | IP未知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总书记的考察,为农业科技的推广指明了方向。
发表于 2024-9-25 06:00:01 | IP未知
“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这句话,直击农民心声,体现了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注。
发表于 2024-9-25 10:34:28 | IP未知
政策扶持与农民的积极性相结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总书记的话说到点子上了。
发表于 2024-9-26 06:00:01 | IP未知
盐碱地变良田,是科技创新与政策引导的双重胜利,总书记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发表于 2024-9-26 09:09:57 | IP未知
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战略眼光,展现了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深谋远虑。
发表于 2024-9-27 06:00:01 | IP未知
黑土地保护是长远大计,总书记的重视为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表于 2024-9-27 12:57:28 | IP未知
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
发表于 2024-9-27 20:40:29 | IP未知
从总书记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农业根基的坚守。
发表于 2024-9-28 14:48:15 | IP未知
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黑土地,是法治思维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意义深远。
发表于 2024-9-29 06:00:01 | IP未知
总书记的实地考察,是政策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例证,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发表于 2024-9-29 09:18:01 | IP未知
农业是国之根本,总书记的行动和话语,让人感受到了农业振兴的希望。
发表于 2024-9-30 06:00:01 | IP未知
在总书记的关心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蓝图更加清晰,农民的未来更加光明。
发表于 2024-9-30 08:45:07 | IP未知
科技兴农、绿色兴农,总书记的指示为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发表于 2024-10-1 06:00:01 | IP未知
总书记对农业的深刻理解,显示出深厚的“三农”情怀和战略思维。
发表于 2024-10-1 14:52:41 | IP未知
农民的笑脸,是最好的成绩单,总书记的关怀是背后最温暖的力量。
发表于 2024-10-1 20:20:15 | IP未知
从总书记的考察中,看到了对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关注,从小苹果到大产业。
发表于 2024-10-2 06:04:27 | IP未知
黄土地上的脚印,记录着总书记对农业现代化的深情厚望。
发表于 2024-10-3 06:00:01 | IP未知
总书记的鼓励,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全社会对农业的信心。
发表于 2024-10-3 06:44:45 | IP未知
农业现代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科技的创新,总书记的引领至关重要。
发表于 2024-10-4 06:00:01 | IP未知
从盐碱地到丰收田的转变,是中国农业奇迹的又一例证,总书记的关切功不可没。
发表于 2024-10-4 14:37:29 | IP未知
保护黑土地,就是守护国家的“金饭碗”,总书记的指示具有深远意义。
发表于 2024-10-4 18:19:05 | IP未知
总书记的农业发展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为农业现代化描绘了蓝图。
发表于 2024-10-5 15:09:58 | IP未知
通过法律保护黑土地,体现了法治国家的治理理念,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发表于 2024-10-5 21:29:18 | IP未知
总书记的亲自调研,是对农业工作者的最大鼓舞,也是对农业发展最直接的推动。
发表于 2024-10-6 09:25:07 | IP未知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保护并重,是总书记考察中传达出的重要信号。
发表于 2024-10-6 17:27:26 | IP未知
总书记的每一次考察,都是一次深刻的“三农”教育,让人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24-10-7 11:14:28 | IP未知
从总书记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责任感。
发表于 2024-10-7 18:34:29 | IP未知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点,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发表于 2024-10-8 09:08:34 | IP未知
总书记对农业的每一次考察,都是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器。
发表于 2024-10-8 14:29:47 | IP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的关注,体现了对国家根基的重视,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1 21:02 , Processed in 0.43051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