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上盛开着美丽的格桑花,茎干虽纤细,生命力却格外顽强,在贫瘠的土地上迎风绽放。在藏语中格桑花被誉为“幸福之花”,今天跟随黄石日报社记者的脚步走进西藏曲松这处秘境探寻一朵“花”盛开背后的故事,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盛开的格桑花与宁静的工厂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华新山南工厂,西藏山南市高寒缺氧,产业基础薄弱黄石企业却在这里孕育出了希望,扎根雪域高原,2003年8月,华新工作队进驻山南地区(现山南市)桑日县,开始筹建年产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线,并于次年7月正式开工。接着,华新又先后投资建设了西藏山南二期、三期生产线,以及日喀则工厂一期和二期生产线,在西藏形成500万吨水泥产能。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系统点火投产仪式,一方面,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西藏;另一方面,华新通过产能升级,为西藏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同时华新坚持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全力做好“绿色矿山、生态矿山”文章。华新的到来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还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就业和增收的机会,截至今年6月底华新西藏区域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78.68亿元。 黄石在高原上孕育出了一颗绿色工业明珠希望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生根、萌芽,2007年黄石接过对口支援山南市曲松县的接力棒,从此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黄石有了最亲近的“兄弟城”,曲松有什么?高原、雪山、土林、峡谷、森林、河流、湖泊、温泉、湿地、草原、遗迹、古寺、村寨等自然文化资源。
吐蕃王室后裔于公元12世纪建立的拉加里王朝王宫所在地就位于今天的曲松县城,王朝延续了9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
曲松的产业如何发展?翻阅历任黄石援藏工作队的总结,几个关键词贯穿始,终格外瞩目“战略对接”“走出去 引进来”。
通过深化“华新模式”为曲松财政培育可持续的财源,通过强化联动效应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通过开展靶向招商激发曲松当地的内生动力,黄石市援藏工作队在推进曲松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积极探索“黄石经验”,融入“黄石元素”让援藏项目真正发挥强有力的支持支撑作用。
经历了孕育、萌芽,成长的速度带来了收获,让人振奋援藏是为了变“输血”为“造血”,亦是黄石援藏工作队为之努力的愿望,充分依托黄石、曲松两地资源优势,充分借鉴历任援藏工作队的经验做法,以建设曲松、发展曲松为己任,探索出“援藏项目+招商引资”的新方式,“走出去”宣传曲松,激发活力;“引进来”发展曲松,为产业发展“强基”。 发电项目落户曲松并开工建设,多家企业到曲松考察,打造拉加里古城景区……“黄石干劲”跑出曲松速度,曲松发展有了澎湃动力,群众的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如今黄石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干部正在开展一项系统的“造血工程”,打造曲松县文旅产业,建设拉加里古城核心景区,赋能曲松经济发展,一个个项目拔节的声响响彻曲松大地。
项目建成后将会与周边景点融合共生,成为曲松拉加里文化的名片,下一步黄石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将积极引进商贸综合体项目,打造乡村文旅产业体验区,因地制宜发展曲松青稞增产、牦牛养殖、藏鸡养殖、藏药材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 展望未来让更多特色产品走向区外市场,推动“藏货”出藏,认真谋划“黄石产业园”为曲松县的产业发展能够落地生根打下坚实基础。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谢了又开,一批又一批黄石援藏工作队员步履匆匆、不曾停歇,让这里的产业遍地开花。黄石正持续擦亮产业援藏的“金名片”,曲松未来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