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问题整改不力,辖区一家诊所收到了停业整改通知书,这是近三个月来区卫健局对民营医疗机构下达的第8份责令停业整改通知书。
为进一步推动全区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诊疗,今年9月以来,区卫健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黄石港公安分局、区医保局对全区109家基层民营医疗机构持续进行全覆盖检查,增强群众就医体验感及满意度。
为确保检查有序开展,黄石港区印发《基层民营机构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并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明确“依法执业、合理诊疗、使用耗材、院外送检、广告宣传、医保基金使用”等6个方面检查内容,聘请三级医院专家进行评估。
检查严格依据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发现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发现执业情况与诊所备案登记不一致的,约谈机构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对无法落实整改的进行“劝退”。三个月来,先后对60家医疗机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对8家医疗机构下达责令停业通知书,注销备案证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家。
“检查不是目的,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规范运行,让就医的居民群众满意才是目的。”区卫健局副局长邹雷说。堵疏结合、以检促管。专项检查开展三个月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区卫健局进行梳理归类,进一步完善日常监管体系,制定《基层医疗机构日常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季、月监管任务。统一规范印制“环境消毒登记本、医疗废物登记表、急救药品登记本”等5类行业台账管理模板簿,聘请专业监管员,分片强化日常监管。同时,建立日常监管、医疗投诉等情况通报机制,先后对4家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进行通报批评,邀请4家优秀的医疗机构进行行业交流,在行业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严把医疗机构、增设科目等审批关,对提交资料不全、诊疗科目不符、设置不规范、涉嫌医务人员挂证等情况,一律不予通过。”区卫健局局长严鸿斩钉截铁地说。
从源头上堵,从源头上查。不局限面上检查,更注重检查后医疗生态的培育。区卫健局结合“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十五件民生实事”等工作,治乱与纠风同步推进,治标与治本同步发力。
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治,印发《民营医疗机构行业自律倡议书》150余份,发放专项检查自查表169份,对各医疗机构“四类人员”谈心谈话16人,上报区纪委形式主义作风问题线索1条,形成了较好震慑作用。打造“基层云诊所监管平台”,80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安装信息系统,不仅为医务人员建立了便捷的交流渠道,更为居民群众提供了线上诊疗路径。
专项检查、强化监管、行风纠治......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全区民营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服务质量、行业风气都得到较大提升。据统计,近几个月来,民营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数同比平均提高了12%,投诉率整体下降了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