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招投标事前监控、事中管控的制度都修订了。今后绝不会再发生欠薪问题。”日前,当黄石港区检察院检察官再次来到当地某建设公司时,该公司负责人谈起管理方面的变化。
该公司于2020年承包了黄石某项目施工总包工程,随后分包给某劳务公司,该劳务公司又分包给刘某、程某。2021年至2022年,刘某和程某雇用汪某等83名农民工为该项目做工。截至2023年9月,83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106万余元。 涉及人数多、拖欠时间长、双方矛盾尖锐…… 听取案件汇报后,黄石港区检察院决定在“说讲活动”中集思广益,拓宽办案思路,共同提高履职能力。 “事关农民工血汗钱,不能就案办案,要解决案件背后的根源问题。” “我同意。拖欠工资的根源在于违法分包,违法分包还会导致工程质量监管缺位。” “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要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确保指出问题准、释法质量高、整改建议实。” “发出检察建议后,还要持续紧盯、跟进落实,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和案件管理部门的6名业务骨干进行了思想碰撞,该案承办检察官进一步厘清办案思路。2023年10月,该院依法引导监督申请人汪某追加总包公司和分包公司为被告,并依法作出支持起诉决定。2024年初,法院判令该公司承担相应责任。随后,检察官紧盯欠薪给付进度。春节前一天,汪某等83名农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全部工资。与此同时,黄石港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送达检察建议,要求依法调查案涉企业,并坚持跟踪问效。 黄石港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建华:本案通过“说讲活动”有效提升了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促使检察人员做实“三个善于”,运用检察建议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的转变。在这种思维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我院必将更加有效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部署,助力答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民考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