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788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胡耀文 | 我用写诗来安慰自己​——在诗集《渐近线》分享会发言

发表于 2024-11-25 01:27:00 | 查看: 37157| 回复: 0| 来自湖北

我用写诗来安慰自己


——在诗集《渐近线》分享会发言


胡耀文
我出生于1966年的秋天,在贫寒中长大。由于姐弟众多,父母的辛劳付出也只能保证我们不被饿死。少时所玩的游戏有一种是撞身取暖,孩子们用幼小身体相互碰撞产生的热量来抵抗寒冷。比如两队小人背依着土墙肩并肩角力,还有在操场禾场上玩斗鸡等游戏。再一类玩耍是捉蝴蝶、抓青蛙或攀枝折柳,在昆虫和荆棵间寻找愉悦。如果说从身体的碰撞中我就产生了所谓诗意经验,未免为时尚早,那么从成长着的自身肉体的探掘来认识自我,并不断发展出对物的认知则是可能的。当然,这也是人与物,人与自然不断碰撞从而提升认知的漫长过程。童年时母亲和邻居舅婆所讲的故事印象深刻,母亲讲的故事多半带有教诲意义,比如“狼来了”和“偷鸡卵”这些,都是教人不要扯谎不要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而舅婆的故事多是鬼故事,和聊斋里面的故事相近。每个人的童稚时光都是一所大学,我的大学就在田间村舍,在民间故事里,我的一多半常识都来自这些体验和见闻。
我喜欢安静,阅读不但是身体的安静,还能使心灵安静。因此,我特别喜欢读书。小时候我多半看的是连环画,接触正规的文学文本特别是接触诗歌是在我18岁以后,那时我已经从初二辍学到村(生产大队)里工作了,村委会订阅有各类报刊杂志,从中我零星看过一些诗歌,喜欢上了这种体裁,然后偷偷地写,并不给人看,也没有想到要投稿发表,也就是所谓的抽屉诗歌,这些可怜的试验品在我多次搬家过程中大多丢失了,但这种摸索着自学写诗的爱好却从此留下了,并慢慢融入我的血脉之中。
还地桥镇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写诗的朋友不少,领军人物先是有黄荆、黄文博老师,与曙光等乡镇合并后有向天笑老师,这些老师在写诗方面“出道”较早,对我们还地桥年轻一辈乃至同辈写诗者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向天笑老师现在更是还地桥诗群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他亲历亲为提点着大家。在他的引导下,如今的还地桥诗群小有气候,影响力逐日递增。刘国平在还地桥诗群是一个老大哥,他的诗歌自带土地气质,天笑老师对他是特别关注,对他的诗歌发表和诗集出版都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平时向老师更是屡屡提醒我们搞诗歌活动不要忘了叫上国平。我在20岁之前,就与田圣堂、胡佳禧、陈桂华、刘光武、田晚池、向往等人认识并交好,我们都是热爱诗歌的人。那时候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谈诗,并乐此不疲。
我在我的诗集《云水谣》的自序中写道:对于我,写诗好比是一个平台与出口,只是日常的一样必修功课,是一种喜好。同时,诗意的照临能在庸庸碌碌的日子带给我安慰,也能在浑浑噩噩的困倦中带给我清醒。通过写诗,我与自然万物发生或建立联系。我书写自己的现实身份,抒发自己的生活情感,以及我对命运的抵抗和认同。我在诗集《渐近线》的自序中写到:我提笔写作的时候,世界陷入到它自己制造的黑洞中。我的思绪游走在旷野上:我看见鱼儿在天空飞翔,而鸟儿却深藏水底。从木然到惊奇,是物触动了心的开关,那伟大的张力扩展了想象。我靠着不太可靠的记忆线索,在丰饶回归平庸的日子中发掘词根和诗眼;我在混乱之景中抽丝剥茧去发现事物与生命的关联,并从万事万物的生命印痕中取得证明。
有时候我也想到写诗的意义,诗人是什么?我知道要深入谈论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借用诗人诗评家陈超的话说:诗就其功能而言,他是人类精神高迈盘诘体现中最了然最一般的存在形式。诗人从借喻的意义上来说是刻写墓志铭的人。这种说法近乎深刻。诗人要从精神而不是肉体的角度来衡量死亡,抛开时间的报复,诗人的答案是自由而又被限制的。自由导源于诗意想象,限制则导源于诗人终其一生对永恒精神的信仰。对于我,写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以安慰自己。别的意义也有,比如对文字边界的探索,在稿纸上用笔不断挖掘,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成长。还有是对一首好诗的期待,这应该也永远是处于未完成状态中,因为每个诗人心中最满意的那首诗永远是下一首。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诗意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只是有些人的诗意被遮蔽了。他还说:语言绝不能从符号特性上得到合乎本质的思考,也不能从意义特性上得到合乎本质的思考。语言是存在本身的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到达。他有一个核心的词叫“解蔽”。而诗人陈先发说:对语言的解蔽不过是——鱼跃出水面。
希望我们都是那能“跃出水面的鱼”,在自由的空气中得到诗意的安慰。


172751jh72j9x6osi71utq.jpeg


者简

  胡耀文,湖北大冶人,作品见于各类报刊,著有诗集《云水谣》《渐近线》《聆听花开》,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2 16:26 , Processed in 0.3833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