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飞防”为晚稻丰产“保驾护航” 眼下,正值晚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王边村大力普及推广科技化种植手段,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晚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让田间管理既轻松高效又节能环保,促进农业稳产增收。
2024年8月19日早晨,走进汀祖镇王边村响塘徐湾80亩和王边村卫生室对面的70亩二片水稻田,一片片翠绿的田野映入眼帘,绿油油的晚稻秧苗迎风摇曳,长势喜人。田埂边,植保无人机操控人员正在把勾兑好的农药加入无人机药箱,设置好飞行速度、药量等参数,一键启动后,随着螺旋桨的一阵阵嗡鸣声,无人机起飞按照设定的路线,沿着稻田匀速飞行,将白色雾状农药精准喷洒在水稻田里,为水稻病虫害防治送来一场“及时雨”。 据晚稻种植户徐泽正和谢建军介绍说:“今年7月25日我们用收割机收割完150亩早稻之后,然后速度耕田犁地,‘双抢’插秧晚稻于8月初结束。时下正值晚稻防治病虫害关键时期,我们采用无人机飞防作业,植保无人机低空喷药农药与传统人工喷雾器相比,无人机 ‘飞防’作业具有高效、精准、节约等优势。无人机不仅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农田防护工作,还能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避免村民长时间暴露于农药中和酷暑炎热天气易中暑的问题,提高了村民劳作的安全性。这架植保无人机能装10公斤药水,一壶药水大概能打5至7亩地,打完一壶药水只需10分钟左右。无人机喷洒速度快,省时、省工、省钱,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管理的效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植保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为王边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改革性的变化,也为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年来,王边村大力推广机械播种、无人机施肥、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和除草以及机械化收割等科技化手段,不断强化科技兴农措施,以现代化科技助力农业生产、帮助农户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文/摄:瞿泽敏 水稻“三病三虫”进入防治关键期。汀祖镇水稻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
水稻“一喷多促”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是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关键措施。 图/文:瞿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