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788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长江大保护”征文大赛 | 57 号:三临长江

发表于 2024-12-12 20:12:00 | 查看: 36427| 回复: 0| 来自湖北

三临长江


◎57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其干流流经11个省份,在湖北省境内占据了三分之一。如果说我们是喝长江水长大的,一点不夸张。但若问我零距离见过长江吗?确实是屈指可数。
15岁之前,我未出过远门。认识长江,是从书本开始的。真正见到长江,是在电视里看到《话说长江》的专题片。震撼的画面,激扬的解说,优美的旋律,让人流连忘返,仿佛身临其境。
那时起,我就被长江万里奔腾的气势折服,暗暗发誓,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长江。
1999年,在黄石西塞山,我第一次直面长江。那天,有斜风,有细雨,有友人陪伴。循着诗人张志和笔下的《渔歌子》,一路体验“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景,共述“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怀,思绪翻飞,脚不停歇。
在西塞山脚下,我迫不及待走近江边,激动的心随着一波江水向东流去。凝望微波起伏的长江,仿佛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那一刻,除了敬仰,找不到第二个可以表达内心的词语。
忍不住捧起江水,任她在指尖流淌,忘了已是黄昏时刻。一阵汽笛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临别前,面对着滔滔江水,说出了埋藏心底多年的话:终于见到您了,我的母亲,您的孩子来看您了。
第二次见到长江,是在2016年,一次真正零距离的接触。那年我当评选为单位先进个人,参加工会组织的疗休养,得知目的地是前往宜昌的三峡路线,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
四天的时间里,我们游览了三峡大坝,亲身感受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的磅礴气势。在坛子岭眺望长江,高山平湖与滔滔江水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视觉盛宴。
最让人心潮澎湃的是在长江中穿行。乘坐游轮,我们航行在三峡最长的峡谷--西陵峡之间,饱览“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波澜壮阔,一路憧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浩瀚无垠,由衷感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完全沉醉在母亲河的怀抱里。
站在石牌要塞保卫战的纪念碑前,动容于这场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画卷中,仿佛看到当年无数革命前辈,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独立船头,江水逝去,忍不住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
“歌唱祖国”,是我此刻唯一的诉说,不知滔滔江水是否读懂我的心声。
再次到见长江,是在疫情后的2021年。记得正是主汛期间,阳新富池长江段发生险情,洪峰直达警戒线,形势危急。接到公司通知,迅速组织精兵强将参加抗洪抢险。
那天,雨下个不停。精心挑选的30名党员突击队员整装待发,个个精神抖擞,一声令下,驰援阳新丰山。
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第二批抢险队员上坝轮换。天刚蒙蒙亮,只见坚守了一天一夜的队员睡的正酣。有的赤身躺在草袋上,有的趴在江堤边,身上泥水未干,疲态尽显。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大坝上迎风飘舞,诉说着刚刚发生的动人故事。
此刻的长江,与我之前所见完全不同。浑浊的江水一望无际,一遍遍冲击着堤坝。大坝脚下就是厂房和村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在旦夕。随着号令再次响起,大家挥动铁锹,垒坝筑堤,坚守两天三夜,直至洪峰安全度过。
我们不怪江水的无情,在大自然面前,只要遵循规律,科学治理,再危险的洪水,也能降服。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曾提出“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为我们立下了规矩,定下了红线,我们必须不折不扣落实,这是一代代人的责任使命。
这些年,我的手机换了多个,但存在手机里的歌曲《长江之歌》从未删掉,因为我无法忘记这个旋律。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去看看长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2 19:02 , Processed in 0.35608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