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网页时,无意中看到谈桥的这张老相片,立即点燃了我的记忆,把思绪拉回生我养我的土地,拉回到我烂漫的孩童岁月。
谈桥是灵乡镇的一个村庄也是一座桥,一座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垒起的石拱桥,人们在桥的周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逐渐形成了谈桥这个村落。我也不知道这座石拱桥有多少年了,我爹说是清代修建的,以前的桥可以过车马,后来损坏了桥就变窄了点。岁月的风雨将桥面的石块己经打磨得十分的光滑,露出或白或青或直或弯的好看纹路,我小时候总在想这是不是块玉石?能不能凿下来去卖钱?终因人小力微胆怂怕事而作罢。石拱桥边爬满了青苔,不知名的藤蔓在桥身肆意地生长。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拱桥下哗啦啦地流淌着,不慌不忙地奔向遥远的地方。旁边一棵年长的歪脖子枫杨树伸展着枝丫,倾听着小河里男人们牵牛喝水声、女人们洗衣服的麻捶声、孩子们戏耍声......
我家隶属南畈大队,但是离谈桥只隔两丘田的距离。我小时候总是在奶奶的“去买块豆腐”、“去买坨线”诸如此类的叫喊声里,我一次次地在田埂与石拱桥飞跑。走过这座石拱桥,就是谈桥老街。我记忆中的谈桥老街是一条不足2米宽,长约百米的石板街,与石拱桥一样的青石板铺就而成。在街的两边是如明清时老式样的房子,下面是门面,有卖豆腐皮子的,有卖粮油盐糖的,有卖针头线脑各种小零食的......一片片刨得平整的木板门在曙光中抽出,又在星光下拼接关拢。主人手指在算盘上飞舞,拔拉着收成。楼上木制的梁与门窗,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奶奶说,那是以前有钱人家的地主小姐才能住的,我脑子就浮现着小姐穿着五颜六色发着光的衣服倚在窗前吃着糖果看着楼下的人来人往的画面,心想小姐真幸福!
在谈桥老街前面就是谈桥公社办公场所及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那时谈桥公社有人办公,所以孩子们基本不去。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只有几张旧桌椅及生活用具,没有人讲故事也不能到处跑,对于我的诱惑力不如旁边的瞎子组、打铁铺,更不用谈啥都有的供销社了。当然,在那个物质匮乏经济紧张的80年代初,供销社也只能去看看而己。
幼小的我最喜欢去的还是谈桥,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摸鱼捞虾捡鹅卵石打水漂玩水仗折纸船.....就连枫杨树上那一串串的绿种子也能被熊孩子们玩出几十种的花样。渴了就跑到下面的自流井里喝一口甘甜的井水,饿了就偷偷钻进旁边的菜地里摘一个黄瓜或番茄填填肚皮,累了就躺在旁边的石板上或开满小花的草滩休息一下,或者去老街上听瞎子拉琴算命,亦或者去看打铁铺火花四射中把一个个铁疙瘩捶打成锄头、镰刀。积点小零花钱的时候,就跑到街上转,赤脚走在光溜溜的石板上比穿着生胶凉鞋还舒服。五分钱一小盅的瓜子,一毛钱几颗的苕糖都是我的向往,弥漫的豆子香、包子味更让人流连忘返。谈桥放飞着我的童年,滋长着我的快乐!
弹指四十年,生活消瘦了思念,我离谈桥越来越远。偶尔回灵乡,总是来去匆匆,近在咫尺的谈桥老街一次次的错过。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城市,也走过很多的老街,但是都没有记忆里谈桥的气息。老家的亲人给我带来了熟悉的谈桥千张、豆豉,也带来了谈桥的变化。桥重修了,小河也治理了,老房都拆建成洋楼了,公社旧址陈列飞机了,现在都去新街的超市大包小袋购物了.....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着,谈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桥当初的模样只活在每一个谈桥人的心里,或悲或喜,或美或丑,或长或短......
回忆是思念的愁。凝视着旧相片,此刻千里之外的我无比地怀念谈桥,怀念我可敬可爱的故乡,怀念如此简单快乐的童年时光!托问秋风,谈桥,你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