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签” 落地项目68个 总投资额896.7亿元 “新春第一练” 21个重大项目扎堆亮相,气势如虹 新版“东楚英才卡”正式发布 第11个“双千”活动启动 1.05万名返乡务工者实现“家门口”就业 …… 广袤城乡一派欣欣向荣
二月的春风 吹开了新绿,蓬勃了万物 黄石正奋力以“点石成金”之势 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 加快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时间真实记录着奋斗的足迹 过去的一年 黄石聚力建功战略支点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多点突破向全面提升 由速度领先到总量跨越 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腾飞 这一年 黄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同比分别增长 7.1%、12.6%、12.2%、7.9%、5.1%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 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稳”字贯穿、“好”字添彩。2024年黄石建成投产重大新工业增长点90个,新登记市场主体4.7万多户,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从2022年的2000亿元到2023年的2200亿元,再到2024年的2305.8亿元,黄石经济运行稳健向好。 实力提升、排名上升。2024年黄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一;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增速全省第一;单位GDP能耗降幅全省第一;大财政体系建设“全套试点”、“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评估、“数公基”试点验收评分等均居全省第一。 能级持续扩大,开放活力奔涌。首创“江海直达+长江班列”物流运输新模式;临空科创、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先后建成开源;黄石货源占鄂州花湖机场周边集货总量24.4%;黄石新港成功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成为全省第4座亿吨大港。 高质量成色越来越足,发展动能不断增强。2024年黄石规模以上企业增至92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900家,26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企业、百强制造业企业。泓图(湖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设备调试奋进在 “积厚成势、点石成金”的关键时期 黄石牢牢把握省委提出的 “经济总量冲刺3000亿元”重要要求 把2025年确定为 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之年 大道之行,一以贯之 黄石在服务和融入全省支点建设大局中 强化支点意识 抬升发展标杆 主动对标对表 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省大局添彩
过去一年 黄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 增速连续3年 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 工业之于经济 是稳大盘的“压舱石” 制造业之于工业 是拼实力的“定盘星” 大冶特钢460钢管厂,一根根高端中厚壁无缝钢管穿轧成型黄石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引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冶有色、大冶特钢、华新水泥等一批重点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扩量倍增;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春江水暖鸭先知 企业实体 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也是生力军 最能敏感地觉察到 创新需求的强弱 创新措施是否有效 创新成果是否为市场所接受 从40纳米干到20纳米,再到19纳米,晶芯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芯半导体”)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之路。 2020年下半年,晶芯半导体晶圆再生项目落户开发区·铁山区。2021年6月全面量产,实现了国内晶圆再生进口替代。当时,该项目技术路线主要针对国内集成电路40纳米以上应用。随着国内集成电路飞速发展,对晶圆再生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做到26纳米、20纳米。 2021年9月,该公司投资重金建成了晶圆再生创新工作室,对关键的原物料进行品质监控、工艺提升,成功开发出20纳米工艺制造新技术。后不断迭代的中芯国际又提出19纳米工艺制造新技术。面对挑战,晶芯半导体启动扩产计划,项目达产后可年产480万片12寸再生晶圆。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 必定是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新动能 新的一年 黄石锚定 “规上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 新增规上工业100家”的目标 以“四抓四提升”的奔跑之势抓发展 何谓“四抓四提升”?市经信局相关人士解读:抓总量突破,提升工业强市支撑力;抓项目攻坚,提升重大项目牵引力;抓“三线并进”,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抓智改数转,提升实数融合驱动力。 围绕“四抓四提升”,黄石实施工业稳增长加力、优质项目支撑、集群强链聚力、实数融合赋能、助企服务提升、固本铸魂强基等“六大行动”。眼下,黄石工业企业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全力冲刺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 如果要赋予黄石一种色彩 答案毋庸置疑是绿色 过去一年 黄石11个省控以上断面 优良水体比例为90.9% 长江、富水、王英水库 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100% 青山绿水相辉映,再踏层峰望眼开 绿色生态画卷的背后 是黄石大力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带来的丰硕成果 不比城市规模比品质。黄石聚焦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升级街区业态、传承城市记忆、改善民生福祉,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不断激发城市空间、城市产业、城市文化、人居环境的活力。 为解决好居民“上上下下”的难题,黄石积极探索出一系列加装电梯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22部。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支点、强县域,以空间融合塑造新格局,黄石推进大冶湖新区建设,推动黄石城区与大冶城区同城化发展,建设阳新县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承载区,打造宜居宜业的县城空间尺度,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根基在乡村。黄石不断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文化、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等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集聚,办好就业、教育、保险、医疗、饮水、道路、信息“民生保障七大事”,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之美,美在千姿百态。城市文明与乡村风情深度融合,黄石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加快形成,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春回大地,万物迎新 黄石正以昂扬之姿 在全面绿色转型、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创新发展、保障改善民生 “四个方面”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守牢粮食安全 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 过去一年 黄石以非常之识、非常之举、非常之力 “抓项目落地、抓项目入库、抓项目投产” 以重点项目 求突破之举、聚升级之能、谋增长之势 打出多记组合拳
湖北优科年产120万吨焦化项目 这一年,华鑫钢铁智能制造等十大项目如期开建,远大医药制剂工厂等十大续建项目加快建设,湖北优科绿色精密制造产业园等十大项目基本建成或投产。 项目建设“落地有声”必定是招商引资“大步快跑”。2024年黄石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8个、总金额3167.5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6.8%,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 新的一年,大冶湖核心区谋划出61个项目,总投资306.85亿元,确保黄石市总部经济园等十大项目年内竣工。未来,更多项目将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过去一年 黄石突出改革为先 瞄准“一流” 凝心聚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让创新活力不断奔涌 围绕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黄石协同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协同的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办理。如今的黄石,办事流程显著优化,办事方式更加多元,办事成本有效降低。 市域发展指数、全国“百强县”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这一年,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2024》中,黄石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在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中,大冶市居第49位,较上年前进9位;在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中,大冶市居第6位,阳新县居第48位,较上年前进36位。 改革增活力 项目强支撑 规划谋长远 …… 在时间的刻度中 黄石蕴藏着蓬勃向上的生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