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人要是坏起来真的是没有底线……只有想不到,没有坏不到……实在是太无语了……今天是315晚会,我们真的看得触目惊心!太吓人了!!其中曝光了很多案例,我们不可能完全写下来,写几个目前网上最关注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卫生巾!!!我们实在是想不到人没有底线可以到这个程度!!!这家公司很奇葩,完全不生产纸质产品,而是专门回收那些厂商不要的残次品和下脚料。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都要进行切碎处理,才能够流出企业。但山东济宁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却以260元到140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再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二等品”。这样在工业垃圾中挑选后翻新的卫生巾,竟然能在市场上倒卖到七八千元一吨!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刘总带着记者走进了公司的大院,院子左侧仓库的大门敞开,门口贴着“外来人员禁止入内禁止拍照”的提示,仓库中堆放着货物。刘总介绍,这些货正是他成吨采购回来的纸尿裤、卫生巾的生产垃圾。除了打成整包的垃圾,还有很多卫生巾、纸尿裤散落在地上,脏乱不堪。几百平方米的仓库一大半空间被这些生产垃圾占用,记者粗略计算,目测现场至少有上百吨货。刘总说的“好东西”就是生产垃圾中,相对完好的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的残次品。为了验证刘总的说法,记者从这些生产垃圾中,果然拽出了外观相对完好的婴儿拉拉裤,印花显示是知名母婴品牌麦酷酷。拽出的卫生巾上还保留着外包装,是知名卫生用品品牌自由点。刘总说,这样的货他们业内称之为“二等品”。接下来,刘总又到了另一处仓库,这里同样堆积了大量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垃圾打成的货包。 眼前的这些所谓货,其实就是国内多家正规卫生巾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上,淘汰处理的不合格产品。 这家名为希希的纸制品厂,以260元到140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了这些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从淘汰处理的不合格产品中,刘总再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再包装售卖。 刘总说,这种在工业垃圾中再挑选翻新的卫生巾,他们竟然能在市场上倒手卖到七八千元一吨,其利润之高令人惊讶。 这个“出货率”相当高。30吨可以出7~8吨“好货”。按照国标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废弃的卫生用品作原材料或半成品。而且卫生巾、纸尿裤等产品在原材料卫生、生产环境与过程卫生、消毒过程、包装运输与贮存等方面,国家质量法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从正规企业淘汰的工业垃圾中挑拣出来的所谓二等品,在希希纸制品公司要经过哪些工序? 在另一个仓库,看到了大量编织袋。刘总称,这里装的就是初步分拣出来的“二等品”,已经按照不同的规格大小分类。 在这个仓库里,没有看到任何与卫生消毒相关的设备,装满“二等品”的编织袋被随意扔在角落。而真正的所谓加工工序,则是在仓库里的一张方桌上进行的。 方桌上堆满了经过初步分拣、同样规格的二等品婴儿拉拉裤。 由于这些拉拉裤是被压缩打包后运来的,工人将拉拉裤使劲在桌子上敲打,来恢复其蓬松状态,敲打后的拉拉裤被装进模具,塞进新的包装袋中进行封口。 注意到,这批婴儿拉拉裤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知名母婴用品品牌嫚熙和中亿孕婴。 但二次包装使用的包装袋上没有任何品牌厂址等信息。整个重新包装过程,工人都是徒手操作,根本不存在卫生消毒措施。 在完成拉拉裤的包装工作后,工人们又对一堆婴儿纸尿裤进行整理。翻新包装完成的婴儿纸尿裤、拉拉裤被整齐地装在编织袋中堆放在一旁,等待出厂。 这些从正规生产线上清理下来的工业垃圾,如此翻新、重新分拣包装,其卫生状况如何,企业的负责人心知肚明,也毫不避讳。记者了解到,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等生产垃圾,都要进行切碎处理才能够流出企业。 希希纸制品公司从哪里买来的废料垃圾,会有如此大量完整的“二等品”? 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一辆大货车开进了公司大院,工人正在卸车。货车拉的是和仓库中一样压捆成大包的婴儿拉拉裤,数量惊人。 很多拉拉裤暴露在外,污秽不堪。拽下一条,上面的印花显示,这车货是知名母婴品牌米菲的婴儿拉拉裤。 30多吨啊 刘总说,这车货就是他从生产厂家以每吨1450元的价格购买的生产垃圾,至少能挑出来一半“二等品”。 他能做成这种生意,关键就在于打通了企业内部的关系。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品牌公司要求每一片都得切碎,但到了工人干活,你给我操作一下,我给你千八百元。 他们有个带班的班长,这3000元是给他的,1吨我给加100元。你看到的这车货整个都没切,意思就是这车货保守看,30吨能出15吨好的。 但这个操作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不能跟你任何人说。 按照刘总的说法,他是私下买通了正规企业的员工,把原本企业应该切碎的不合格卫生巾、纸尿裤,不经过切碎的工序,私下偷偷卖给了希希纸制品公司。 希希纸制品公司用此办法,以极低的价格,收集到了众多正规企业原本应该切碎处理的“二等品”的卫生巾、纸尿裤。 有了这些不合格的卫生巾、纸尿裤,刘总再挑选形状完整的翻新制作包装,这样所谓的生意,刘总这几年越做越大。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这个货你要多少我可以供多少。国内的市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我这儿挂着钩。这一年废料能处理约1万吨,不到2万吨。 1年可以处理1万多吨,都到了老百姓的手上。 就在调查的过程中,一位来自福建泉州的老客户来找刘总采购。 这位客户一番挑选之后,决定采购一批二等品的婴儿纸尿裤,包括好之、米菲、Babycare等品牌。 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这位老客户线上线下的生意都在做。 一番讨价还价后生意敲定,这位客户马上叫来货车,将选好的“二等品”婴儿纸尿裤进行装车。刘总说他的客户非常多,这些从垃圾里挑出来的卫生巾、纸尿裤供不应求,都是大牌。 老客户线上线下都做。 福建泉州的客户车还没装完,一位来自临沂马头镇的客户又上门了。 这位客户经人介绍,是第一次前来采购。面对新客户,刘总特别向对方提出了要求。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我要跟你形成一个采购合同协议。采购我们的原料、产品,必须要破碎,不能二次流入市场。如果改变性质,出现一切问题由你个人承担。 这样的规定是刘总给自己设置的“防火墙”。买卖双方对这些垃圾中挑出的“二等品”会流入市场心知肚明,而签订禁止二次流入市场的协议后,一旦产品被查,也牵连不到刘总的身上,对于这样的销售策略,刘总非常得意。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一次又一次逮了多少人,最终哪一个都找不到我这来。你要不认可这个协议,给我的钱再多,我也不给你货。 这位来自临沂马头镇的客户爽快地签好了协议,之后点名要采购“二等品”的自由点品牌女性安睡裤。 原来,这位客户是在某电商平台销售“二等品”安睡裤。为了掩人耳目,他要求将安睡裤的外包装去掉,换上自己的包装。很快双方达成了长期供货的协议。 根据这位客户的描述,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果然找到了两家网店: 这两家网店打着“厂家直销”的名义,销售着从生产垃圾中挑出的这些自由点安睡裤,网店的销量分别达到2.1万件和5.7万件。 这两家网店销售的产品外包装上显示,生产厂家为如沐春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并不存在这样一家企业。 由此可见,刘总从工业垃圾里挑选出的不合格卫生巾、纸尿裤,最终通过这些销售商家,在网络上以“三无”产品的形式流进了市场。
刘总还说,销售“二等品”只是他靠垃圾赚钱的一个方面,那些挑选“二等品”剩下的垃圾,他也有生财的办法。 为此,他到一处正在生产的车间。车间地上堆满了各种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两名工人踩在上面,将脚下的垃圾不断堆放到传送带上。 这些垃圾肮脏不堪,其中不乏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产品,中间还夹杂着烟盒、口罩。 这成吨污秽肮脏的垃圾,被传送带运到哪里去了?原来,这些垃圾是被打碎后,重新分离成为木浆、吸水高分子树脂等几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次性卫生用品严禁使用这种回收原材料。但刘总说,这些回收料在市场上很受客户欢迎。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木浆里也有吸水高分子树脂,但是很少。客户用木浆做成人纸尿裤,里面就省去放吸水高分子树脂了。这种棉(木浆)1吨卖3000多元。 眼下,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刘总准备继续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在记者的要求下,刘总带着记者来到了他的其他几家加工厂,厂房里果然都在热火朝天地生产。一边是工人们将卫生巾、纸尿裤垃圾送上传送带,另一边则是各种回收料不断被生产出来。 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一部分作为“二等品”被挑出来流入市场直接销售,剩下的部分被投入机器生产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 但当进一步追问这些企业名字的时候,刘总对此三缄其口。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很多企业,等干起来以后你就明白销到哪里了。但你不干之前,我也不会和你说。 网友们都吓死了: 后续自由点发布声明: 苏菲说节目里的包装早就不用了,但是很多网友反馈现在还是能看到这种包装?苏菲是不是应该贴一点图来教大家如何辨别?而且网友们好像评论不一,而且有个非常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因为某个女星是苏菲的代言人,所以出现了大批量的该女星粉丝来控评的情况,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卫生巾的品质牵涉到我们每个女性,大是大非面前请保持应有的理智!“出差旅行新选择”“EO灭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达99%”……2025年,一次性内裤凭借方便、卫生,成为市场热销产品。但火爆热销的背后,事实真的如此吗?2025年1月,商丘市。据知情人说,当地有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并不卫生,根本就不会杀菌。
消费者购买一定要当心。 以采购商的身份,联系上梦阳服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带领记者通过昏暗狭窄的楼梯进入公司。厂区脏乱不堪,灰尘随处可见,垃圾随意堆放,凌乱的编织袋里装满即将销往市场的一次性内裤。 轻薄透明的外包装散发出刺鼻的劣质塑料气味,打开包装袋,一次性内裤的气味更是难闻。 为了看到真实的情况,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车间与杂物堆放区仅一帘之隔。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都是在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原材料也随意堆放,布料旁还堆着垃圾杂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从产品卫生、生产环境、原材料、生产流程,到包装、运输、贮存等各环节,都制定了详尽规范。但在这家工厂,国家明文规定的生产标准,并没有得到执行。工作人员透露,不要看他们卫生条件堪忧,他们的一次性内裤的销量还是不错的。 记者:你们一年生产多少条? 商丘市梦阳服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几百万条。 记者:产品最终销往哪些场所? 商丘市梦阳服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像美容院、澡堂,还有高档一点的洗浴中心。
不仅不在乎自己的卫生条件,一次性内裤的材质,企业也是包装上说一套,实际上做一套。 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面料材质是“棉”,实际却使用的“涤”,在一些型号的一次性内裤上,企业直接写上“纯棉”,严重“货不对板”。 随着交流的深入,工作人员说,材质造假还不算,产品重点宣传的所谓的“灭菌处理”,更是子虚乌有。 在包装上看到,产品包装盒上强调“成品经过环氧乙烷(EO)灭菌处理,舒适自然无菌”“经环氧乙烷消毒处理,洁净卫生”“消毒方式:产品出厂前环氧乙烷消毒”。 工作人员说,环氧乙烷能在常温下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类微生物,是当下一次性内裤流入市场前最关键,也是最常见的灭菌方式。但灭菌需要花钱,他们只能在产品包装盒上吹嘘一下“环氧乙烷消毒”,其实基本没做过。 如此生产一次性内裤,是不是只有看到的这一家呢?在商丘市虞城县接连走访了十多家生产厂家看到,车间随意散漫生产的现象不在少数,生产好的一次性内裤被随意堆放,工作台也是工人的餐桌。 当问及一次性内裤的消毒环节时,这家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据他所知,但凡材质是涤纶的一次性内裤,统统都不需要进行杀菌消毒。 在虞城县的博威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公司产品线丰富,一次性床品、浴巾等都在生产范围内。不过,核心业务还是一次性内裤的生产加工。这位负责人说,产品宣传中的消毒环节,生产成本太高,企业也基本没做过。 在虞城县走访了多个一次性内裤的加工厂,多位企业负责人说,加工厂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很多都没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这在县城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里,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服装加工厂的一次性内裤不杀菌,虞城县专业生产厂家,会不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合格的一次性内裤呢?为此,来到了虞城县的医疗器械公司展开调查。 在这家名为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宣传页上,物流区、厂区、原料区、抽检区等工作区域窗明几净、井然有序,公司还标榜“严格检测 放心使用”,附上多份检测报告,试图证明自家产品安全可靠。可事实真如宣传所说吗? 只见工人们正忙着给一次性内裤装袋,有的产品包装袋上印着“EO灭菌后变为黄橙色”的字样,但还没封口的袋子,怎么就已经呈现出灭菌后的“黄橙色”了呢? 而在车间里,工人正用喷枪往内裤上喷一种特别的液体——“枪水”。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看哪儿有脏的,用这个,就能消毒。 记者:一喷就没有脏了?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有的脏能打掉,有的脏打不掉。
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喷在一次性内裤上的液体,其实是一种强力速干去污剂。气味不好闻,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触摸。 健芝初医疗器械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即便去污剂散发着刺鼻气味,也不影响产品销售。工作人员会按照去污效果的不同,将一次性内裤装到不同的包装袋里,售给消费者。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这儿是去除不掉的脏,弄不掉的就成次品了。 记者:次品也卖?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嗯,有。
厂区负责生产的工作人员,证实此处就是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位工作人员说,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务,他们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不进行杀菌消毒。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像贝姿妍这么大的商家也是,只有特殊要求的几个款,就去灭一下,就是怕出问题,比方说卖得爆的款,怕同行搞事,就去灭一下。 记者:初医生做灭菌吗?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初医生不灭菌。 记者:灭菌标颜色是提前印好的。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对。 讽刺的是初医生还是央视推荐品牌……
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为了证明未灭菌的一次性内裤,经过了环氧乙烷灭菌处理,他们会在生产时就贴上“由红变蓝表示灭菌完全”的环氧乙烷灭菌化学指示卡,以此来欺骗消费者。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我对您实话实说,好多客户,为了节省费用,不灭菌了,我们直接给贴上一个灭菌标签。直接做个变色就可以了,这个标也是在外面买的。 健芝初医疗器械公司不仅伪造包装上的灭菌标签,还会提供整套灭菌的检测报告给客户,并强调这些都可以在实体店销售,电商直播间展示时使用。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在直播间说,你看我们这个都是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的,这就相当于是个证明,你让客户看。 为了进一步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经过灭菌处理,企业还专门用心地制作了一段产品灭菌的视频。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你就发给客户看,说我们环氧乙烷灭菌,就是放到这个灭菌柜里面,一个晚上消杀,第二天早上出来,就这样给客户说。 就这样,在灭菌化学指示卡、检测报告、灭菌视频的包装下,不杀菌的一次性内衣、一次性内裤被包装一新,公然销售。 在当地另一家医笙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说,他们生产的“欧诗罗兰”一次性内裤销售非常好,年产量高达几千万,但基本不杀菌消毒。 商丘医笙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其实,不灭菌的很多,一般没有灭菌的,什么材质都一样。 最后说下虾仁的事情,更加离谱…大家买回去的大虾仁有没有感觉一解冻或者一下锅就缩掉很大很大一圈??答案来了!这些虾仁销售的广告里,不断出现“零添加”“零保水剂”的字样。商家们解释,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剂,一般呈白色粒状或粉末状结晶,亲水性强,能在加工时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处理水产品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商家们纷纷做出保证,可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同时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 为深入生产一线调查,在业内知情人的指引下,前往名为尚方舟的食品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会依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记者走进该企业库房,只见地面上堆放着各种大袋的复合磷酸盐保水剂。 按照国家的规范,一定量添加保水剂,本意是为了改良虾仁口感、保持水分,增加保质期。但保水剂的规定到了部分企业的手上,却有了其他的用途,首先就是——增重。 这家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水百分之二十,意味着虾仁吸收水分之后体积变大,重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地面上并排放着几个黄色大桶,桶里青黑色液体中搅拌的正是泡药的虾仁。 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按客户要求的保水率,确定浸泡时间。 查阅国家相关法规得知,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冷冻虾仁中,磷酸及磷酸盐以磷酸根计,每1000克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千分之五。 然而,根据调查,该厂虾仁磷酸盐添加量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会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企业负责人却对此并不在意。 生产企业究竟会违规添加多少保水剂呢?一家企业的生产线,不能说明问题,记者继续来到另一家工厂——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 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大概说,100斤(虾仁)泡回来124斤,做出来124斤。 记者:多出24斤? 工作人员:对。 保水剂成了虾仁增重吸水的一个重要工具,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这就是多出来的企业利润。而且卖相好、口感还脆,价格还可以卖得更高。 在中青海洋水产的生产现场,目睹了泡完药的虾仁后续加工流程。刚从桶里捞出的虾仁,直接被送上包冰机的传送带,迅速进入冰冻环节,眨眼间就裹上了一层冰衣。 工人告诉记者,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暗藏玄机,包冰是为了二次增重,进一步增加虾仁的重量,赚取更多利润。 在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出一款虾仁样品说,这是质量上乘的产品,所用的虾是蛟塘虾,由本地新鲜虾制作而成。为了保证虾仁的口感,保水率只做到了16%到18%。 工作人员说,保水剂添加量的多少一般由虾仁的价格决定,价格高的虾仁保水率相对会低一些。保过水的虾仁,吃起来又滑又嫩,销量很好。但这样的保水虾仁,工作人员自己却不吃。 与多家水产加工企业的接触中了解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保水剂的添加,已经成了他们一个增加产品重量、强化虾仁口感的挣钱法宝。 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说,尽管虾仁在加工时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但他们的成品外包装上,并不作标注,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 连云港鲜知肴食品公司,其主要业务是给电商平台供货,走进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这里的环境令人担忧。狭小的房间脏乱不堪,工人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直接将冻虾仁装袋称重、封口后发货。 当询问包装上是否应标注保水剂相关信息时,负责人表示:不标注。 在渔趣多食品有限公司代理的虾仁产品的配料表上,也没有标注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虾仁作为生鲜和食用农产品,标签无需太过详细。 行业内的这些个别企业,如此违规地超量添加磷酸盐制造出来的“保水虾仁”,究竟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何种影响呢?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3·15”将这些样品送往权威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 宝辉水产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7.57克,相较国家最高允许标准含量超标51.4%; 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12.5克,相较国家最高允许标准含量超标145%。 这只是冰山一角,其他的更多恶臭内幕都在315晚会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找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