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带领公交集团改革破局、全面抓好城市公交的运营和管理,在服务市民出行、城市发展和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我市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作出重要贡献。
办好民生出行大事。公交集团全面深度匹配城市发展,响应市民出行新需求,聚焦市民出行难点痛点,抓好公交轨交融合发展,构建骨干+支干+定制、快慢结合的现代化城市公交网络布局;改革创新打破常规公交运营模式,开通墨斗山“宝宝巴士”通学公交,开通校园公交、助学专线、校际专线等,以多样定制服务巧解不同群体出行难题;牢记公益属性践行社会责任,为10类群体提供免费优惠乘车服务,实施30分钟内免费换乘,每年近2630万人次享受到公益乘车(换乘)服务。
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坚持发挥好交通先行作用,在冰冻雨雪天气、汛期、我市举办音乐节、“黄马”等大型活动期间,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夜以继日确保公交出行畅通,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大力推进公交互联互通,积极对接不同城区、交通枢纽站和周边城市,先后开通运营黄石至阳新,黄石至花湖、黄冈等地公交专线,推广应用公交卡全国互联互通,实现跨城区、跨城乡、跨市区、跨交通枢纽高效对接与连通;按照重点企事业单位出行特点,先后开通光亮电子、宝钢、保税物流中心等40余条通勤专线,为我市内外联通、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繁荣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顺应国企改革大势。面对日益严峻的行业生存挑战和劳动密集型传统国有企业发展弊端,他带领公交集团深化系列改革,通过机构人事改革瘦身增效,实现内设机构、下辖企业大幅度下降,实现近5年减员600余人。通过营运组织改革降本增效,实现近5年营运成本年均下降1000万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减负增效,有效发挥公交轨交“1+1>2”的整合效应,目前电车成本控制、客流强度、广告收入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同类电车城市第一方阵;实现通勤、旅游、驾培、出租、广告等产业整合发展,实现年营收2000余万元。同时,千方百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落实职工基本福利待遇,有效确保公交队伍整体稳定和持续发展,保障我市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