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1万

积分

好友

主题

[政能量] 黄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吉庆: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扛牢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区历史使命

发表于 2025-3-17 11:37:00 | 查看: 6480| 回复: 0| 来自湖北


3月14日,黄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吉庆在参加“奋进第一方阵 建功支点建设·书记访谈”全媒体系列访谈中提出,全市科技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安排,扛牢省委赋予黄石的新使命,不断提升全域创新能级,攻坚突破、奋勇争先,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奋力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区。

113651tyuxect8uyey55lf.jpeg

立足武汉都市圈

服务全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问:全省“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成支点的冲锋号,并明确部署了七大战略,其中就包括“科创引领”战略,通过科创引领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省委擘画了路线图,对各地因地制宜提出了新要求,黄石的任务是要“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区”。如何理解这一新任务?


答:建成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打造科创高地,也是总书记对湖北的殷殷嘱托。省委以七大战略部署了支点建设的重要任务,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高地,是实施科创引领战略的具体目标。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全省比拼中,黄石的任务是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区。市委要求提升创新能级,市政府强调扛牢使命、攻坚突破、奋勇争先,作为科技管理部门,我们从自身定位、协同对象和协同目的三个角度来理解和落实。从自身定位看,科技创新协同区内在的要求是自身科技实力要足够过硬。从协同对象看,黄石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既能充分借力武汉,也能主动支持武汉,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从协同目的看,黄石要立足武汉都市圈,服务全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进而服务全省建成支点。

113651d2z21niix04qa43l.png

黄石未来科技城


创新生态良好

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区基础实

问:转型是黄石的力量,创新是黄石的基因。多年积累,让黄石的科技创新工作可以说是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对于省委此次赋予黄石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区这一使命,我们应如何认识?


答:除了考虑到黄石毗邻武汉的地缘因素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对黄石现在科技创新实力的认可和对未来科创能力的期盼。


我们从科技创新生态的角度来阐述黄石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区的信心和底气。创新生态需要“阳光、土壤、空气、水分”,阳光即创新政策、土壤即创新平台、空气即创新氛围、水分就是创新服务。相应的,黄石做了4件事。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使创新生态的阳光更加明媚。先后出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意见、创新十条、柔性引才等系列政策文件,努力让创新主体感受到政府的积极引导。


二是强化平台协同,让创新生态的土壤更加肥沃。黄石已经形成了以“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2家省重点实验室+97家省级创新平台+18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为科技研发主力的科技力量矩阵,构建了以“2家国家级科技园区+10家国家级创业平台+26家省级创业平台+3家离岸科创平台”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区域合作的产业培育体系。


三是营造创新氛围,让创新生态的空气更加清新。黄石在全省率先发布《未来产业发展指引》,率先举办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高水平举办科技活动周等各类活动等,积极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四是强化创新服务,让创新生态的水分更加充足。在人才服务上,黄石统筹实施东楚英才、校企共享等“六大”科创人才引育计划。在金融服务上,组建了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6.5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5000万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在科创供应链服务上,1100多家企业在科创供应链平台上解决了1800多个需求问题,服务效果得到企业充分认可。

113651xk0lkn2p5kr9skhp.jpeg

晶芯半导体无尘化车间

协同模式丰富

区域联动抬升整体竞争力

问:全省新春第一会指出,要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黄石,在“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区”上,主要有哪些模式呢?


答:对于在武汉都市圈范围内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上已经与武汉形成协同的模式进行梳理,至少包括以下6种。


基础研发协同。即理论研究在武汉,试验基地在黄石。我们通常用从0110100来形容从基础理论形成实验室验证成功企业完成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这一完整过程。基础研发的过程既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试验成功,这就是从01的过程。基础研发协同从01就是由武汉和黄石共同完成。例如,黄石大学科技园里就有武汉多所知名高校的实验室。


成果转化协同。即基础研发在武汉,成果转化在黄石。就是从01在武汉,从1往后在黄石。有多家企业的研发总部在武汉,生产基地在黄石。


培育科创主体协同。即企业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主要是利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这个载体,培育企业从落地到逐步壮大。


应用技术攻关协同。即人才资源在武汉高校,技术攻关在黄石企业。实现了将武汉的人才资源引进来为我所用。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即产品的生产在黄石,市场应用在武汉。例如,围绕武汉“光芯屏端网”,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17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21家与武汉配套,占比71.2%,成为鄂东与武汉联系最密切的产业集群。实现了将黄石的科创产品送到武汉去。


金融等服务协同。在金融服务上,武汉的科创母基金可以投黄石企业,黄石的科创母基金也吸引了武汉的天使投资。在专业化服务上,武汉多家科技服务机构助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提质增效。

113651grdfaypifflbilpg.jpeg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


立足黄石实际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问: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关键之年当谋关键之策。今年,我们“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区”的具体工作抓手是什么呢?


答: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区,无论有多少种协同方式,最核心的抓手仍然是立足黄石实际,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用“1+1>2”来比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第1个“1”是技术供给,第2个“1”是创新主体,“>2”是要取得融合成效。要实现深度融合并取得成效,必须从融合基础、融合关键和融合路径三个方面来予以推动。


抓融合基础,即做大“1+1>2”中的第1个“1”,黄石也可以加强基础研究,做强科创平台,增强先进技术供给。在我们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省第2,未来科技城与离岸科创园两园联动基础上,2025年,我们继续申请2-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铜基材料为方向筹建铜绿山实验室,筹建光谷科创大走廊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探索新的科创平台建设模式。


抓融合关键,即做大“1+1>2”中的第2个“1”,关键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我市现有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2的基础上,2025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要突破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要突破1000家,科技型企业的矩阵要更加壮大,创新主体的活力要加速释放。


抓融合路径,即通过“加号”实现“大于2”的效果,路径是成果转化。我们坚持以“用”为导向。2025年,继续用好科创供应链平台黄石专区,继续发布揭榜挂帅项目,确定10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力争解决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卡脖子”难题。


2025年,黄石要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来扛牢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区的历史使命。

113651h0pxkqcf7gblfek5.jpeg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数说科技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全国城市创新能力蝉联双百强,实现双进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省第2。

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1。


(注:以上为2024年数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1 20:49 , Processed in 0.38187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