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区应该有什么? 在不同的年代,答案或有所不同 但在新时代现代化小区里 非机动车充电桩 必定是民心所向的必选项 缺了车棚,安全充电没有保障,楼道停车无法取缔,惠民服务没有触角。让人忧虑的是,需求旺盛的老旧小区,这样的缺失越是严重。 为了将缺失的一角补齐,让非机动车充电桩从“稀缺品”变“身边物”,今年以来,下陆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由该区住保局牵头,引导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与第三方力量协同发力,在街巷楼栋间织就一张便捷安全的充电网。 旧改 “加料” 16日清晨,阳光洒在东方花园小区,绿化带前77个崭新的非机动车充电桩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正准备上班的赵女士推出刚刚充满电的车,心中涌现出一种充实的满足感:“有电就有安全感!” 她指着不远处的楼栋回忆,这个2001年建成的老小区有1304户居民,之前却只有1个充电点位。曾经,为图方便的居民从阳台拽出电线充电,有的甚至把车推进地下室充电,安全隐患让人揪心。 转机出现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场时。施工队在小区空地支起围挡,机器的轰鸣声里,6个新棚拔地而起。如今77个非机动车充电车位沿着绿化带分布,居民下楼走几步就能充电,曾经的“飞线”隐患彻底不见了踪影。 而这正是下陆区破题的一步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 该区加大政府投入,广泛征求居民意愿 对有需求的小区 将非机动车充电桩设施建设单项 列入到旧改清单中 让一批老旧小区的充电设施迎来“大升级” “以前充个电得跟邻居‘蹭’插座,棚子就是个挡雨的空架子。”东升小区居民老陈说,借着旧改东风,如今18个非机动车充电棚沿着楼栋分布,平均每2栋楼就有1个,150个充电停车位随时可用。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们还不定期开展安全巡查,让小区里安全用电氛围满满。 然而 并不是所有小区都能纳入旧改的“盘子” 对于有些“半新不旧”的小区 充电设施的缺失问题 反而不上不下,难以下手 “这时候要让‘管事’的人动起来,管起来。”下陆区住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不能加设备,就要强管理,该局常态化督促物业负起管理责任,一方面摸清小区内电动车基数,另一方面加强对小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的劝阻。 反复强化下,小区管理愈发规范的同时,部分物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主动靠前服务,超越职责地按居民需求新建非机动车充电桩。 “业主群 是物业了解业主心声的地方, 我们发现群里经常有人问, 电动车充电桩的事, 这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不能等居民久等!” 悦隽大都会小区物业经理姜静伟介绍,这个2021年交付的小区有1637户,随着入住率从30%飙升到 80%,电动车数量翻了几番,交付时配备的1个车棚、10个充电位早已不够用。 物业主动拿出资金,在小区3个角落新增5个车棚、110个充电停车位。“这下居民充电不用抢了,大家都很满意,我们还在看地方,打算再建一个。”姜静伟指着小区一处空地说,那里即将再添一个电动车棚。 陆和园小区的车棚则藏着一段暖心故事。2023年冬天暴雪压垮了新建的充电棚顶,物业当即决定:“不光修,还要扩!”如今3个结实的新棚立在楼下,60个充电口旁整齐摆着灭火器。“那天我看着师傅们冒雪修棚,心里真热乎。”居民刘奶奶说,现在充电时总念叨“物业这事办得靠谱”。 第三方 “补位” 在这场非机动车充电桩的补充接力中 政府、物业相继发力 而最后一个登场的第三方机构 则是在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联动机制中 带着专业素养强势进场“补位” 在新城・明昱小区,第三方公司的进入让挤在地下室充电的电动车“重见光明”。新城・明昱小区物业负责人吴凤祥指着地面车棚里转动的直视摄像头说,自从引入第三方公司,3个新棚72个车位拔地而起,消防喷淋、灭火器等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摄像头 24 小时盯着,谁的车充完电忘了拔,物业的人也能及时提醒。” 刚刚下班把车停入车位的吴先生说,“楼道里没电线了,孩子放学跑着玩都放心。” 怡康花园小区这个800户的小区,今年6月引入第三方公司后,5个新棚 120个车位连带着灭火器一起装好;万达公馆则提前规划,早早就和第三方公司签了合同,在小区外路面设点,建成2个充电停车棚,30个充电停车位,后续还有待增加…… 从老小区的“旧貌换新颜” 到新小区的“未雨先绸缪” 今年以来 下陆区已新建47个电动车棚 1059个充电端口 为住宅小区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从小小充电桩里,看到的是从“群众诉求”到“政府响应”的高效联动,是从 “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的民生温度,更是一座城市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初心与担当。 下陆区住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扩散安装小区范围,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充上电,缓解居民“充电难”的燃眉之急,消弭“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让楼道更清爽、小区更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