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工:时不时跺跺脚 防止脚板烫伤 连日来,我市气温保持在38度以上。烈日当头,当许多人在房间里,享受着空调的清凉时,有这样一群人正在为城市建设挥汗如雨,他们就是在高温下忙碌着的建筑工人。
7月13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走进我市城东新建学校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看到十几台打桩机打桩声此起彼伏,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露天工地上,一阵风吹来,卷起地面的热浪,扑在脸上,火辣辣的。地面温度此时已经高达50多度,工人们需要时不时跺跺脚,以防止鞋底烫伤脚板。纵然天气炎热,可工人们依然穿着长衫长裤坚守着。他们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工程进度,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站在一号钻机旁,用手拉着绳子的李师傅是湖南人,在工地打桩已有一个多月了。机器打桩时,泥浆时不时喷到他脸上、身上,几个小时下来,他俨然成了泥人。豆大的汗珠从他黑黝黝的脸庞流下来,身上的衣服犹如被雨水淋湿一般,一大半都湿透了。他说,高温天气是最难熬的,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自己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他应该做的事。 像李师傅这样高温下工作的工人有20余名,“在高温酷暑环境下,我们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又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该施工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高温期间,他们调整作业时间,错开高温时段,保证施工人员中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还配备了防暑降温物资,从而保证高温期间施工人员的安全,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据介绍,市城东新建学校工程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486.7亩,总建筑面积卫14.9万平方米,计划投入6亿元,规划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校区,建设工期约4年。目前,项目施工进入打桩阶段,已完成打桩总量的百分之五十,预计到8月15日完成打桩任务。 今年还没入伏,我市最高气温却已经突破40℃大关,提前进入“炙烤模式”。炎炎夏日,总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冒着酷暑,挥汗如雨,在建筑工地上辛勤劳作,用双手砌起一道道墙面,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他们就是泥瓦工人。 7月12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金牛镇胡胜村叶家山下湾看到,周文填和工友们满头大汗,正在金牛河(虬川河)流域金牛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施工现场忙碌着。 据了解,金牛河(虬川河)流域金牛镇饮用水源地保护是中央生态环保修复的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左右,计划在今年9月初完成项目建设。 “金牛河(虬川河)流域金牛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我们每天只能抓紧施工,尽量早点把这个项目做好。”周文填一手拿着刮板,一手拿着泥灰桶奋力地将泥灰往污水检查井的砖面上抹,碰到比较不好施工的地方,他只能蹲着或半趴在地面上慢慢地做。记者看到,污水检查井比较深,平均有2米左右,最深的有3米多,在封闭狭窄的工作环境下,体力消耗更大,泥沙沾满了他的衣襟,一轮工作下来,他的衣服已经能拧出水来。 离周文填不远处,几名工友正做着抹灰前的准备工作,沙子、水泥、拌砂浆、掺水、和泥灰……大家脸上的汗水一直往下滴,衣服早已湿透。 一名泥瓦工人介绍,他们每天早上6点多就来工作了,下午7点左右才收工,中途休息几个小时,这样能尽量避免中午的高温,而且工程监理要求他们每施工半个小时左右就要休息一会,喝点水,这样就不容易中暑。 休息之余,周文填拿出手机,翻出孩子的照片看了又看,脸上不时地露出温暖的笑容。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11岁,小儿子8岁,正是家庭开销大的时候。父母已经80多岁了,不想让他们再为自己操心,所以他要努力工作,挑起家庭的重担。同时,他还想为两个孩子树立榜样,希望他们知道不管做什么工作没有贵贱之分,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并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完,周文填又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拿起泥板,来到下一个污水检查井,开始了他的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