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1万

积分

好友

主题

[政能量] 黄石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食品安全相关情况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 3764| 回复: 0| 来自湖北

今天(25日)

黄石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暨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

在黄石日报智慧融媒新闻发布厅举行




194138wm54o4l39plo5om5.jpeg


会上

市质量强市工作

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方朝阳

介绍了黄石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194138k2j2g1j1su77grlk.gif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4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四个最严”为纲领,以“百姓满意”为准绳,以“智慧监管”为利刃,积极推动全方位治理,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一、党政同责持续加力,筑牢食安“压舱石”。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带头调研督导,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推动落实“两个责任”。二是优化协调机构。优化成立市质量强市工作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制定工作规则、责任清单,健全成员单位信息互通、形势会商、风险交流等工作机制并有效运行。三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构建四级责任落实体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突发事故应急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保障水平。


二、突出多维共同协作,建好食安“防火墙”。一是源头严防。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成109个涉重关闭矿山的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开展豇豆农残、水产养殖重点品种、农兽药使用减量攻坚整治,豇豆监督抽查合格率100%,发布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及防控建议7期。二是过程严管。全覆盖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持续巩固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成果,开展校园食品、肉类产品违法犯罪、特殊食品行业等重点领域专项排查整治。三是风险严控。开展食品安全抽检9418批次、快检31691批次,按程序做好302批次不合格食品后处置。开展“你点我检”进校园、进超市、进景区、进社区、进夜市系列活动6次,发布消费提示5期、风险解析8期。四是违法严惩。立案查处食品类行政案件483件、结案470件,涉案金额43.29万元,罚没金额60.03万元。


三、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培育食安“大产业”。一是坚持示范引领。持续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续展绿色食品7个,新申报绿色食品17个。建成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6个、优秀食品小作坊示范点24个、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22条、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510家、“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单位461家。二是突出品牌引领。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引导保安狗血桃、保安水芹菜、河口(氵韦源口)螃蟹、阳新湖蒿等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加快培育珍珠果米酒、金牛千张、灵溪豆豉、太子豆腐、阳新油面、阳新折子粉、黄石福柑、黄石稻虾米、金海白茶等地方特色产品。三是加大政策引领。将食品安全纳入本地科技计划,争取省级农业农村领域科技攻关项目资金300万元。选派211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惠农服务,组织农技指导、培训100余次,开展惠农下乡活动50余场次,推广新品种、新模式50余项。


四、强化引导突出宣传,构建食安“共同体”。一是擦亮“你点我检”品牌。丰富活动形式,引导消费者参与,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到抽检机构观摩食品检验检测,食品检验机构走进社区举办知识讲座。二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利用微视频、直播等多元化手段,宣传食安工作、科普食安常识、澄清网络谣言,讲好黄石食安故事。号召从业人员加强行业自律,树立“食品安全从我做起、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社会意识。三是构建社会共建格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食品安全课题调研,提出建议、提案5件。食品相关行业协会、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集中培训、参与公开承诺、发出食安倡议。建立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5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围绕“让人民吃得放心”这一中心任务,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一、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省食药安办的部署安排,结合黄石实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分片包保、集中督导等形式,合理安排干部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督导包保工作,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二、严格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持续加强源头严防,完善制度标准体系,严格把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对影响恶劣、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快速反应、重拳严惩,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突出抓好风险严控,加快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升检测抽样的科学性、针对性,强化监督抽查结果处理,防范化解各类食品安全风险。


三、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线上线下”监督管理举措,推动实现“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引导规范微信代买、团购、直播带货等网络交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数字监管”,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监管。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四、助推食品产业提档升级。围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需求,优化政策服务、强化链条协同、统筹要素保障,在产业聚集、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推动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会上

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

就食品安全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请问黄石市教育部门在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贺胜光:近年来,黄石市教育系统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措并举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全力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周、食品安全宣教月等形式,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持续提升师生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修订市级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6项,指导各地完善制度70余项,覆盖食材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分餐陪餐、满意度测评、膳食监督等全环节,实现管理标准化。三是建强管理队伍。全市707所中小学幼儿园均已配备食品安全副校长(园长),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准入制度。2024年组织线上线下培训20余次,覆盖食堂管理及从业人员2.1万人次,人均培训达40学时。四是深化隐患排查。建立“学校自查+县级检查+市级抽查”三级机制,2024年以来,联合12个部门开展6次专项检查,累计排查隐患326条,整改完成率达95.4%,剩余隐患实行清单化销号管理。五是创新监管手段。全市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509所学校幼儿园视频监控已接入省级监管平台,部分实现AI智能识别。市督学定期开展校园食堂后厨线上巡查,即时推送整改指令。六是推进硬件升级。2024年投入8737.87万元用于食堂建设,新建食堂20个、改扩建51个,购置设备562.83万元,同步升级食堂“三防”系统,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园食品安全排查专项整治行动,聚焦薄弱环节,创新工作举措,以更扎实的行动守护校园食品安全,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问:2024年以来黄石市公安机关在打击涉食品类违法犯罪方面有哪些成效?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张志华: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最严”标准,紧盯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急难愁盼”问题,严格落实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工作安排,集中查处了一批制售假酒假烟以及肉制品等领域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2024年,全市共破获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案件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8人、涉案价值3000余万元,食品安全民生防线进一步夯实。

一是广铺信息网,拓宽线索见实效。依托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发挥社区民警、平安义警、社区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围绕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食品加工企业、冷链行业、餐饮店等重点区域,全面搜集危害食品、药品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案件信息线索。结合日常工作,认真梳理分析辖区生产、在售相关食品,逐一联系合法食品生产企业,及时发现仿冒、仿制企业产品以及侵犯企业注册商标的食品线索。结合季节性饮食习惯,针对性加强重点食品领域取样检测,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去年以来,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超市等116家次,整改食品安全隐患28处,获悉食品违法犯罪线索16条。特别是,成功破获“柏某某等人非法制售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现场查获假酒原液6吨、假冒大众品牌白酒2000余瓶、假酒包材10万余套,实现“产供销”全链条打击。

二是搭建联动网,部门协作强合力。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实现职能互补,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不定时联动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强化餐饮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企业原料进货查验、餐食加工制作、后厨环境卫生、食品留样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检查,及时取样检测,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守护辖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去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6次,检查餐饮店215家次、取样检查367份。通过集中检查执法,市场监管部门向市公安局移送涉肉制品案件线索8起,已全部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三是织密打击网,严查严打保民安。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以问题突出的农贸市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为重点,向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领域发起猛攻,以打击战果回应社会关切。去年,我们通过对近年来盗窃农村自养土狗案件进行研判分析,成功深挖一起“罗某某等人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隐案。查实犯罪嫌疑人使用含有“三步倒”毒性物质的食物在黄石、大冶等地偷盗他人土狗后,将含有有毒物质的土狗肉制品销售给他人牟利。目前,主犯罗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下步,市公安局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做专做强食品安全犯罪侦查力量,以实际行动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更健康。




问:请问黄石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黎阳: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主要举措是:一是抓基础,织牢镇村“监管网”。全市现有37个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镇级农安监管员80人、村级农安协管员735人。二是提品质,推进生产“标准化”。按照保质量、扩规模、强效益的目标,积极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全市现有绿色农产品6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农耕农品1个。三是重检测,构建质量安全“防火墙”。全市现有3个农产品检测机构,质检机构资质认定和机构考核“双认证”通过率100%。2024年,接受部级抽检64批次,合格率为100%;接受省级抽检878批次,合格率为98.6%;开展市级抽检687批次,合格率为99.7%。四是严监管,打好农安执法“组合拳”。2024年,全市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案件16起,罚没金额135958元。

今年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坚持“严”“优”并重,全力以赴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到“四个聚焦”:一是聚焦日常监管。全年开展市级抽检1790批次,迎接部、省两级抽检580批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二是聚焦重点品种。对“六条鱼”、牛蛙、豇豆和芹菜等9个药残问题突出品种,加大抽检覆盖面,采取“一品一策”精准整治。三是聚焦绿色生产。锚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目标,今年新认证绿色食品10个、名特优农产品2个、优质农产品基地2个。四是聚焦部门联动。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形成全链条监管合力,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和盲区。




问:市卫健委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孟亚军:市卫健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立足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基础上,主动监测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跟踪评价、风险预警和交流、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持。

一是健全监测网络体系,筑牢风险防控根基。黄石市建立了食品污染与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监测网络。在食品污染与有害因素监测领域,监测类别涵盖了居民日常消费的食品,将受社会关注的学校食品也纳入了监测内容,采样地区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市、区),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反映食品安全风险状况;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方面,已建成由市、县疾控中心、75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市县乡三级监测网络。

二是精准落实监测任务,强化数据支撑作用。市卫健委每年联合市场监管、发改、教育等多部门,结合黄石实际,制定印发黄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在完成国家、省级监测任务基础上,主动增加地方特色食品监测项目,确保监测更贴合市民实际需求。2024年超额完成了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任务,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762例。对监测发现的异常数据,及时向市食安办、市场监管等部门通报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为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提升风险预警效能。市卫健委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教育、海关等部门建立了风险监测数据及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多部门风险监测会商会议,通报风险监测情况,交流风险信息,共同分析、研判风险因素,协同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持续优化监测体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和防控能力,切实共同守护好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问:请问在保障餐饮食品安全方面,市场监管局今年有哪些重点部署安排?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石子倩:黄石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要求,聚焦重点整治、安全底线、民生项目等工作,统筹抓好风险排查、智慧监管、协同治理、社会共治建设,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提质扩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一是持续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校园食品安全是保障学生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需通过多维度措施筑牢安全防线。我们将联合教育、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点针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进行全覆盖量化等级评定,督促整改隐患、查处违法行为,并完善监管制度,严纠监管履职不实问题,坚决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及舆情事件。其次,通过“三书一函”、亮牌督办等方式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学校及供餐单位配齐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膳食与食品安全委员会,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同时依托“数字食堂”建设,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全覆盖,强化线上巡查整改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餐饮重点领域整治。针对高风险领域和民生热点问题,通过专项整治与制度创新实现精准治理。一方面,围绕省级民生实事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和肉类产品专项整治,以炸油条、火锅、卤菜等为重点检查餐饮主体;围绕学校食堂、网络外卖等重点场所严查肉类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强化网络餐饮安全治理,重点排查“无堂食”外卖及平台热门商家,规范经营行为,依托外卖小哥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此外,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落实地方标准并扩大“鄂食安”智慧管理覆盖面,规范乡厨团队及“共享厨房”试点;同步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落地见效。

三是整体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以制度建设、技术赋能和社会共治为抓手,推动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一是全面推行“红黑榜”制度,动态公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名单,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并依托“鄂食安”平台建立“一企一档”信用档案,应用AI识别技术抓拍风险隐患,实现精准监管。二是创新监管模式,常态化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媒体等参与监督,重点抽查网红餐厅及连锁餐饮;推广“放心餐饮社会监督码”,引导企业主动公示信息,提升公众监督参与度。三是强化人员培训与监管能力建设,提升从业人员法规意识,组织跨区域交叉检查及业务交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夯实长效监管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1 16:11 , Processed in 0.37481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