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农村石匠与他的“三园”艺术秘境

[同城] 农村石匠与他的“三园”艺术秘境

[复制链接]

农村石匠与他的“三园”艺术秘境

发表于 2025-10-14 17:40:00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766 0 查看全部

花花草草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民匠人在自家院子里养花种草、搭配盆景喷泉也不再是新鲜事。

品竹、观石,谈天、喝茶……这个双节长假,太子镇樟铺村油榨垄湾向东家里的宅院,让附近村民饱了眼福。

101017lh73xk737a7hxkn5.jpeg


竹园清幽藏岁月

推开院门,庭院的雅致便扑面而来。一块“一帆风顺”石雕端正矗立,仿佛在迎接每一位来客,无声传递着吉祥寓意。

大门两侧,两棵红叶石楠被修剪得方正规整,与旁侧圆球似的石榴树、黄杨树形成鲜明对比。人工雕琢的精巧与植物的自然生机相得益彰,营造出灵动的院景氛围。

穿过前院步入竹园,一株约两米高的冬青树枝繁叶茂,既如伞盖般舒展遮阳,又似少女般亭亭玉立,为庭院撑起满院清凉与雅致。

101016mmh7hnmbemcnmt22.jpeg

“这棵冬青树有10年树龄,前几年从山上采挖回来,后来经过精心培育,才长成如今这个样子。”这座宅院的主人、村民向东,向前来参观的阳新县文化馆退休干部石教育一行介绍道。

今年70岁的向东,双手布满老茧,指节比一般人粗大。他看着自己的手笑道:“这是几十年来做石匠留下的印记。14岁那年,我就攥着比手掌还沉的錾子,跟着村里的老石匠学手艺。”几年后,向东已能独立打制石磨、雕凿门墩,背着工具箱走村串户做活计。

那时候,农村多建青砖瓦房。哪家盖房要錾刻门匾、哪家修院要砌筑石阶,向东就背着沉甸甸的石匠工具箱,一村一村地走,一户一户地去。这一走一去,便是几十个春秋,也让他的石雕手艺在乡邻间传开了名声。

向东指着墙脚下的一件根雕作品介绍道:“这件根雕,我给它取名‘鹿鹤同春’,您看看怎么样?”石教育轻轻触摸根材的纹理,点头称赞:“真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将鹿的灵动与鹤的仙逸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自然之趣与艺术之美。

根雕旁边的“假山”更是点睛之笔。形态各异的石头错落堆叠,有的苍劲雄浑,有的灵秀精巧;石间青苔悄然蔓延,几株小绿植从石隙中探出身姿,为“假山”添了几分生机。

目光转至侧面,一方石碑静静矗立,其上镌刻着仿写的毛泽东《沁园春·雪》。雕工苍劲有力,每一道线条皆流畅自然,仿佛将笔墨气韵凝于石上,让庭院多了分豪迈的文化气息。

眼前这处竹园虽规模不大,却以朴素墙垣作衬,在清幽的山水意趣间,悄然融进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显得雅致而深邃。而这一切,都是向东用数十年匠心,一点点雕琢出的生活景致。


艺园多彩皆匠心

石教育一行人穿过竹园,来到艺园。这里既是向东的“奇艺手工艺术工作室”,也是他施展匠心的核心天地。

园内陈列的石材皆取自深山,经精心打磨后,化作一件件生动的石雕作品:“龟”与“鹿”神态安详,“二龙戏珠”尽显灵动气势,“兔子望月”则透着几分憨态。这些作品被巧妙嵌入“小突泉”(装有自来水喷灌系统的浅池)周边,与水景相映成趣。

101016ubbvxxvd6v44db26.jpeg

“小突泉”池边的“片石山”上,一棵小朴树随风轻摇,宛若对访客点头微笑;泉水中,金钱草与睡莲争奇斗艳,满是生机。最令人称奇的是“小突泉”的石头栏杆——上面雕刻着“仁之君上也,智也”的古诗文,让园林景致与儒家哲思相融合,抬手触目间皆是文化韵味。

对面青砖古墙下,珊瑚果与小松树依偎在石畔,枝叶交缠,仿佛在低声絮语,为庭院添了几分温情。

向东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凭着“能把石头雕出灵气”的功夫,一家古建公司请他去专做石刻雕镌。从祠堂的龙纹柱础到庙宇的花鸟浮雕,向东每一刀都下得讲究,就连碑文中的小字都工整得像印上去的。老板常跟他说:“你这活的成色,能经得起百年风雨的考验。”

这份石刻工作,向东一干就是八年。1993年,向东的妻子突然病重,他义无反顾地辞工返家,专心照料病妻,直至妻子安详离去。两年后,他成了村里的电工兼收费员,日常走街串巷收电费、修线路,可每到夜里闲下来,他总忍不住摩挲抽屉里那套磨得发亮的錾子。

对石刻的念想,始终放不下。最终,向东还是再次“捡”起了石匠活。这一次,他专做墓碑雕刻和大型镌刻业务,还创立了如今的“奇艺手工艺术工作室”。

当地村民们说,他雕刻的墓碑,不仅字迹端正,还会根据逝者生平雕琢小景:爱花的,就刻几株兰草;喜茶的,便雕几把茶壶……凭着这份精湛技艺与细腻用心,他的口碑在当地越传越响,承接的活路也越来越广。

松园立起新生活

在向东的引领下,石教育一行人又走进松园。松园旁是一栋青砖瓦房农舍,那是向东家早年建起的住房,松园便依托住房而建,与艺园毗邻。

园内有一株枯枝崖柏,枝干虽带着岁月雕琢的斑驳纹理,却仍抽出浓密新绿。崖柏之下,桃树与李树枝桠相望,恰似“桃李满天下”的美好隐喻。

灰砖黛瓦的墙垣上,“江南情”三字苍劲有力。墙下叠石为山,山石的奇崛与草木的葱茏相映成趣。“这里的每一处景致、每一件作品,都藏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话。”石教育感慨道。

101016gb7pnrrn548y0p7x.jpeg

向东以宅院为基,以草木、山石为笔,数十年在乡野间坚守传统技艺,让根雕、石雕与园林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生。这方庭院不仅是向东的精神家园,更是他传承文化、雕琢生活的生动见证。

2018年新年过后,向东决定“让生活慢下来”。在继续承接墓碑与大型镌刻业务的同时,他开始留意乡野间的枯枝、树根与山石,将其捡挖回来放到“工作室”,或琢磨着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小摆件,或打磨成形状各异的奇石用以垒“假山”。他还培育了高低错落的野草、蔷薇等绿植,将院角的青苔养护得如同“小草原”。

如今,向东家宅院的景致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参观。只要有人上门,向东总是笑脸相迎,领着客人沿小径慢慢走过,细细讲起每株花木的来历、雕刻亭角瓦片的趣事,让每一次来访都添了几分温暖的烟火气。他让“好看的庭院景致”在更多农家庭院里扎下根,也让“过好日子的心意”在乡邻间传递。

周边村民盛平便是受益者,他平时喜爱搜集乡间木雕制品,自家院子也栽种了不少花花草草,却始终没能形成“看得入眼”的景致。向东就经常上门指导,从哪里摆放石雕、哪里搭建花架,到哪里垒筑假山,他都耐心指导。在向东的帮助下,盛平的庭院也愈发精致起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