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东坡赤壁行:在笔墨纸砚间与苏子对话

[同城] 东坡赤壁行:在笔墨纸砚间与苏子对话

[复制链接]

东坡赤壁行:在笔墨纸砚间与苏子对话

发表于 2025-11-13 21:18:00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00 0 查看全部

清晨的阳光洒在东坡赤壁的牌匾上,我们网络大V荆楚行小队穿过那座熟悉的门楼,开启了与苏东坡跨越时空的对话。售票处的电子屏跳动着当天的活动信息,而我们要寻找的,是藏在亭台楼阁间的千年文脉。

CHM_7621.jpg

CHM_7423.jpg

踏入二赋堂,瞬间被震撼——整面墙的木刻《赤壁赋》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字句在晨光中泛着金光。导游说这是清代程之桢的手笔,但更吸引我们的是堂内的活体验:工作台上铺着宣纸,老师正示范拓印技艺。

让宣纸微微湿润,用棕刷轻轻拍打。我学着老师的动作,将纸覆在复刻的东坡长嗟石碑上。随着拓包一次次轻叩,苏轼的笔触渐渐清晰——这不再是隔着玻璃的观赏,而是用指尖触摸千年的温度。

CHM_7460.jpg

CHM_7349.jpg

CHM_7280.jpg

转过回廊,漆扇体验区宛如调色盘打翻的现场。青瓷盘中的靛蓝、朱红颜料随水波荡漾,将团扇斜切入水,提腕时已染上独一无二的波纹。

CHM_7352.jpg

CHM_7346.jpg

我尝试在扇面写下赤壁之游乐乎,彩墨流动间仿佛画出了长江的波涛。同行的小姐姐惊喜地展示她的作品:金红渐变如晚霞,恰似酹江亭看到的日落。

CHM_7509.jpg

在挂满书法作品的展厅,我们发现了更有趣的融合:AR技术让《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在手机屏幕上演变成动画,而窗外真实的江水正静静东流。这种虚实交织的体验,让年轻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打卡。

活动最后,我们在东坡赤壁牌匾下举起横幅合影。赓续荆楚文脉,奋力建成支点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此刻突然理解:所谓文化传承,不仅是保护古迹,更是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在这里拓印苏子的笔墨,在漆扇上画出自己的长江。

CHM_7160.jpg

离开时,背包里的拓片飘着墨香,漆扇上的彩墨已干。这次东坡赤壁之行让我们明白:当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体验,文脉就真正活在了当下。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