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1万

积分

好友

主题

[市直] “让我最后一次为人民做点事!”

发表于 2021-1-29 13:37:44 | 查看: 67668| 回复: 2| 来自湖北



2021年1月24日0时02分,湖北省人民医院,95岁高龄的黄石老党员王吉淑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凌晨1时40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遗体捐献仪式在病房内举行。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遗体默哀、鞠躬,将崇高的敬意献给捐献者及家属。

纵然心中有万般不舍,王英俊和姐姐王英俐、王英佳一起含泪签字交接,了却母亲生前的夙愿:“让我最后一次为人民做点事!”


她将遗体捐献协议书放在枕头下

2019年5月3日,王吉淑因肺部感染入院。离家前,她将一份签订于11年前的遗体捐献协议书,放进了随身衣物中。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她饱受病痛折磨,但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念念不忘的是遗体捐献事宜。

女儿王英佳含泪介绍,住院期间,母亲将遗体捐献协议书压在枕头下,时不时会拿出来看一看,生怕弄丢了,又担心儿女们不忍心遵从而反悔,便再三叮嘱:“对我的治疗要顺其自然,不要过度抢救。我走后丧事从简,一不设灵堂,二不举行追悼会,三不向遗体告别,一定要将我的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

133403jz7w30h7b0t7wu9u.jpeg

2021年1月24日零时02分,王吉淑因急性肾衰竭等病症抢救无效离世。在生命的终点,这位有着81年党龄的老党员,把自己的遗体留给了医学事业,作为对社会最后的奉献。

王吉淑,黄石市委原副秘书长,享年95岁,遗体捐献纪念证号为:1116。

133403dppbgj7beg3gj5um.jpeg

“我们来自人民,百年后要还于人民”

向红十字会捐献遗体,是王吉淑和丈夫王林夫晚年共同的约定。

二女儿王英佳哽咽着陷入回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母亲牵挂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灾区人民,曾向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5000元,希望对汶川人民尽绵薄之力。这场灾难,也触发了父母对身后事的思考。

133404dzjau3dfraurh5rl.jpeg

王吉淑(左)和丈夫王林夫生前合影

一天晚上,姐弟三人先后接到父母的电话,“今晚回家吃饭吧,我们有件事想征求你们的意见。”

饭后,当父母道出希望向红十字会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决定时,家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我不赞成!”弟弟王英俊起身反对:“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你们把遗体捐了,我们后人去哪里祭拜呀?”姐姐王英俐和王英佳也表示难以接受:“咱们中国人还是讲究入土为安。”

“我们慎重考虑过了,这是我和你们母亲共同的决定。”父亲王林夫的想法很朴素,他认为捐献遗体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的延续,既可帮助医学院开展临床研究和教学,还能让自己健康的器官去挽救其他患者的生命,“这也是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我们是老党员,我们来自人民,百年后要还于人民。”

女儿王英俐至今仍记得母亲当时说的话:“让我最后一次为人民做点事!”

全家陷入了沉默,子女们太了解父母的脾气,二老是并肩走过峥嵘岁月的老一辈革命者,从来都是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在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问题上,他们一辈子信念如磐。

大家冷静后,最终选择尊重父母的意愿。

2008年9月2日,王吉淑夫妇邀请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一同签署了捐献协议,正式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133404adtdnukzu26n660p.jpeg

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夫妻合影

用一生,守一诺

王吉淑和王林夫都是山东荣成人,并肩经历战争岁月血与火的淬炼,又一起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信仰的种子在他们心底深深扎根,党旗下的誓言是他们终生不渝的初心。

133404j9sr8xbpr5tsb9ip.jpeg

王吉淑1952年的工作照

王林夫出生于1918年,1939年入党;王吉淑出生于1926年,1940年入党时,年仅14岁。两人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西南的剿匪斗争等,在革命岁月中结为夫妻。

解放后,夫妻俩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安家,先后在四川、黑龙江等地工作。1966年,王林夫被调到位于黄石市的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王吉淑到黄石后则一直在市委工作。

2016年9月4日,98岁高龄的王林夫停止了心跳。按照王林夫的遗愿,家人向武汉市红十字会捐献了父亲的遗体。

133404nj6ilb1zijj6p1ia.jpeg

2016年王林夫离世捐献了遗体

不久后的一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登门道谢。他们将一张沉甸甸的证书放到王吉淑手中,并告知:王林夫的眼角膜很健康,已成功移植给一位眼疾患者,帮助其重见光明。

那一刻,王吉淑的泪水夺眶而出,后来多次对子女说,你们的父亲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他还在看着这个世界。

“用一生,守一诺!”黄石市委办公室老干科科长徐维为王吉淑写讣告时感慨:“王吉淑和丈夫王林夫生前为人民服务,去世后为人民捐献遗体,他们一生都在用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持为社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月27日,王英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母毕生践行的言行守则,是留给儿女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姐弟三人已经有了约定,向父母学习,百年之后也要捐献遗体,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昨日(28日)

王吉淑的感人故事经报道

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

多位王吉淑生前的同事

深情回忆老人的生平故事,泣不成声

他们说

王吉淑用一生守一诺,令人敬佩!

01
左中括号
读者悼念
左中括号

多名读者以来电、网上留言等方式

向王吉淑老人致敬







读者刘先生说:“我是2020年入党的新党员,王吉淑的义举,让人感动。她用一生践行自己在党旗下的诺言,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想着别人,想着人民,让我备受教育。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我作为年轻党员,要向老党员王吉淑夫妇学习,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位陈姓女读者表示,自己是流着眼泪读完报道的,“王吉淑和丈夫王林夫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一生,先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帮助有需要的人,延续着自己的爱和责任,这是生命的礼物,足以感天动地。”



许多网络读者也纷纷留言

为王吉淑老人点赞







网友“山山而川以你为名”:“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网友“大卫”:“革命前辈永远活在后人心中。”

网友“栉风沐雨”:“来自人民,还于人民,向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致敬!”



02
左中括号
生前同事
左中括号

“她用一生践行自己的誓言”

91岁的余贵朴老人,50多年前曾与王吉淑一起在黄石市委共过事。他回忆,王吉淑从革命年代走来,为建立新中国拼过命,但在工作中总是严格自律,谦虚谨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展现出的作风、思想、品德,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感染了许多同事。”

余贵朴说:“看了她捐献遗体的事迹,我深受感动。没想到她在世时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去世后还继续为人民做好事,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格。”

余贵朴回忆,1983年王吉淑离休后去武汉居住,有一年春节,他和同事们去武汉看望她,王吉淑拉着他们问了许多关于黄石经济建设发展的问题,问得特别仔细,大家都说她心里始终惦记着黄石。

“她用一生践行了自己在党旗下许下的誓言。”28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76岁的梅志坚老人红着眼睛说道。

“我对他们夫妻俩很熟悉,他们是并肩走过战争岁月的革命伉俪,是我们身边的革命英雄,当年我们都很尊敬他们,也很羡慕他们一辈子恩爱如初,有着美满和谐的家庭。”梅志坚说。

她告诉记者,自己于1969年调到市委办公室,与王吉淑共事多年。在她眼中,王吉淑工作勤勉,原则性强,作风正派。“她待人诚恳热情,平易近人,从来没有领导的架子,时常让我们感受到来自长辈的温暖。我记得当时最大的难题是住房问题,我的爱人在部队,我一人带着2岁的儿子住在卫校附近,上班非常远。尽管我从没跟人提过此事,但组织上解决一批同志搬到机关临时宿舍时,王吉淑主动帮我申请解决了住房难题,我打心底感激她。”

“她是我们的榜样,一生的榜样!”尽管竭力克制,梅志坚的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下来,并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书桌是她家里唯一起眼的家具”

79岁的叶先娇,于1月27日得知王吉淑离世的消息,难过地流下眼泪。28日,当她从新闻中得知王吉淑捐献遗体的消息,更是泣不成声。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哽咽着说:“王大姐的思想境界很高,她有这样的善举,我并不意外。”

叶先娇介绍,王吉淑在黄石市委工作时,经常带队下基层调研,加班到转点是常态,工作量非常大,常常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腰痛得直不起来。后来大家才知道,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王吉淑在抢险救灾一线挑沙袋时摔伤了腰,从此留下后遗症。但即便如此,王吉淑做事从来都是冲在前,干在先。

有一件事让叶先娇至今印象深刻。一起工作十余年,王吉淑的衣服永远都是深蓝色、黑色和灰色。“她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一次我去她家,发现满屋子都是书,书桌是家里唯一起眼的家具,她工作多年,但家里连一把像样的沙发椅都没有。”叶先娇说。



发表于 2021-1-29 19:00:43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太伟大了
发表于 2021-1-29 21:52:13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北
感恩这些人,以后我也要最后为这世界做点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5-3 09:16 , Processed in 0.34884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