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4518

积分

好友

主题

[全网]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发表于 2021-11-4 14:56:17 | 查看: 9853| 回复: 0| 来自北京
144119sk696dkv898zfzpk.jpeg
这是继上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之后,总书记再次“检阅”科技战线英才和科技创新成果。这场奖励大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又传递出哪些鲜明信息呢?《时政新闻眼》为您解读。

联播视频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从会期之变,到会场之变。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21年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与往年一般在年初举办不同,今年首次改在了11月。

  144119ud9s4booe4q0csex.jpeg

《时政新闻眼》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往每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参会人员规模都是约3300人,今年的规模减至约3000人。另一个变化是,今年没有安排给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的环节。

144119splzuddo57o7q5p3.jpeg

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共包括五个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44119hq31uqxvqmw8wrq3.jpeg

 在往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除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外,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同时为获得其他四个奖项的代表颁奖。今年虽然没有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现场颁奖环节,但《时政新闻眼》注意到,此次共有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被授予这一奖项,获奖专家、组织的数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较多的一次,仅次于去年。

  144119z77uqs3k8ull280j.jpeg

奖项之变:“指挥棒”调整 “含金量”十足。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情况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在去年做了修订,并从当年12月1日起施行。今年是条例修订后举行的首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44119hey5d8bx78j8ysse.jpeg

第一个变化,控制数量,强化质量。修订后的《条例》将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明确不受理自荐。据了解,在提名制实施以前,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授奖率保持在30%左右。随着受理数量的增加和奖励数量的控制,2020年三大奖授奖率下降到14.9%,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比前一年减少了20%。“国字号”奖励,就是要有“含金量”。

  144119nqxeuzx5ebqvsez4.jpeg

第二个变化,激励基础研究,重视原创成果。修订后的《条例》第三条明确提出,“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通过2020年的评选结果可以看出,“十年磨一剑”的项目多了。曾经数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年开出“双子星”,并且两个一等奖都授予了化学领域。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唯一的“创新团队”殊荣。
144119kbvqgdjikkv0860i.jpeg
第三,面向外籍,全面开放。修订后的《条例》,将三大奖的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了“个人”,旨在奖励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2020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人士开放,最终有5个获奖项目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迈向科技强国的郑重宣示,国家科技奖励是一面旗帜。评选国家科学技术奖,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鲜明宣示。去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发展大势,既一以贯之强调科技创新,又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国家科技奖的设奖之变、获奖之变,就是生动反映和自然结果。
  144120hfzgf8fszffgfggg.jpeg

 去年9月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鲜明提出“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其中第四个面向是新增的表述。总书记鲜明指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科学研究要从中凝练重大科学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据统计,在2020年的三大奖当中,众多获奖项目集中在医药医疗领域。

  144120ezxhd1djrvfxhrgf.jpeg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最先一公里”。总书记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一批研究成果获得嘉奖,传递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的坚定决心。

144120o6fknhfffnh2k37l.jpeg
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份与科技工作者息息相关的重要文件——《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说,要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重在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指挥有方,将士用命,科技强国,乃能成功。
  144120bzf2httntnw4j22o.jpeg
中国需要战略科学家,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最令人瞩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花落谁家。在今年的奖励大会上,这一最高荣誉颁给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144120fdwgfywl9hef9fzq.jpeg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出生于1930年的顾诵芬,从小对“飞机模型”情有独钟。报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上海交通大学航空专业。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建立,顾诵芬担任气动组组长。他和团队白手起家,设计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
  144120sm5fvivjau3amisj.jpeg
在研制歼-8飞机时,为了搞清飞机出现强烈振动问题,顾诵芬不顾危险,三次乘坐战斗机紧随歼-8飞行,用望远镜观察情况,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还担任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直至定型生产。
144120nn8nn8pdivx9r8mn.jpeg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叮嘱,“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三年后,2017年5月,我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顾诵芬正是大飞机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144120wh0fvr07mfbrr0hu.jpeg
144120wtl8u3t8tvxl8nlu.jpeg
另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86岁的王大中院士,我国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上世纪60年代,王大中院士参与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基地建设,80年代开创核能供热新领域。进入21世纪,他积极倡导并主持“高温气冷堆”研究与发展。
144120d5bbjj9etrio52b9.jpeg
核安全问题,始终困扰全球。王大中院士带领团队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其中最受瞩目的技术优势就是“固有安全”。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就察看了这项工程的模型。
144120vtj6zggynt6mttdt.jpeg
加上顾诵芬、王大中两位院士,从2000年度至2020年度,共有35位专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44120u4hozjsj58sy53xp.gif
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总书记对“战略科学家”的定义是: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国之栋梁,为“战略科学家”立下了鲜明的标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时代呼唤更多的青年科技英才挑大梁、当主角。
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金q 2021-11-4 22:58 点赞 +1
粥粥很甜 2021-11-4 18:38 点赞 +1
Cynthia~ 2021-11-4 15:14 点赞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4-27 17:12 , Processed in 0.37973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