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2万

积分

好友

主题

[官媒] 黄石历史上存在过的黄石城

发表于 2022-4-1 10:27:57 | 查看: 6684| 回复: 0| 来自湖北


阅读提示:




历史惊人地巧合,在1950年8月“黄石市”建设之前的1700多年前,历史上本地有个以“黄石”命名的黄石城。


如果把公元194年黄祖在西塞山筑城作为“黄石城”的起点,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调整郡县建制,西陵县并入武昌县(今鄂州市),城镇名称改为士洑镇止,“黄石城”在西塞山存在395年。

102530gmam11fm8xfmmmxm.png

1950年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石灰窑、黄石港工矿区合并建省辖市,定名为“黄石市”。其实,“黄石”二字不是第一次作为本市的地名,在黄石市得名之前,在今天黄石市的版图上,有个1800余年前的“黄石城”,活生生地存在过。


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黄石城”在哪里?


“黄石城”,首次让它以文字的形式走进人们视野的,是北宋地理学家乐史,他穷史经年,采摭繁富,考据精核,撰写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这样写道:“黄石城在州西北二百九十里。江表传云:‘刘勋败于彭泽,走入楚江,从寻阳步上,闻皖已没,乃投西塞,将兵救皖,为孙权所破,遂奔曹公。’即此城也。”


《太平寰宇记》大约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83年)成书,此前也有记、传互出,为什么未对“黄石城”作任何表述?“黄石城”到底因何而建、何时建城?


《江表传》是路标。因年代久远,《江表传》原书已佚,现在所见的,尽在裴松之为《三国志》的补注之中。在《江表传》《三国志》中,“刘勋投西塞”的记录较为详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孙策为报杀父之仇和向西扩张的需要,发兵攻黄祖,行至石城(今安徽贵池市),得知刘勋正兴师“伐上缭”,已到海昏(今江西永修县地)。这样,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北)空虚。孙策立即“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於彭泽待勋”,将刘勋打了个猝不及防,部队溃散,无奈只得收拾残部,转投西塞,筑垒自守,并告急于刘表,求救于黄祖。黄祖派他的儿子黄射率水军五千人来援。孙策挥师进攻,刘勋依山据险,负隅顽抗。西塞山三面环水,孙策乘船猛攻,敌军箭如飞蝗,孙家军难以前进一步。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大吼一声,奋起神威,将手中戟朝箭丛中一拨,一跃上岸,像一头猎豹一般迅捷,冲上山来,一戟刺死守山大将。孙家军受到刺激,齐声呐喊,个个奋勇争先,一举攻下西塞山。刘勋溃逃,投奔曹操,黄射也逃跑了。孙策得到刘勋两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战船,占领了黄石城,从此奠定了鼎立江东的基业。


这段史实,有几个疑问:“州”为何州?“西塞山”与“黄石城”是什么关系?


《太平寰宇记》成书期间,是宋太宗赵光义主政的时候,此时“西塞山”为鄂州江夏郡大冶县属地。不言而喻,文中的“州”应为鄂州,在今武汉市武昌蛇山(时称黄鹄山)北侧。站在这里,“西塞山”的地理方位应该地处“鄂州东南”,与乐史所言的“州西北”不一致。


沧海桑田,很多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无以与古代的它们“对号入座”。但是长江大致方位没变,江水昼夜不息,滚滚东流。实际上,乐史所言没有错,“州西北”是指水路的起点,在鄂州西北面;“州东南”是地名的方位,在鄂州的东南面。


现如今,从武汉到黄石的长江航道里程为266里,这是数百年来裁弯取直的结果。而在古代,长江没有江堤,涨水时江湖一体,落水时江湖分明,并且航道曲折。“黄石城”距武昌“290里”,多出的24里,大概就是被后人裁掉的弯道长度了;由武昌沿江顺流而下的290里,就在西塞山的位置,“黄石城”就在西塞山了。


我市文史专家陈适分析刘勋兵败“投西塞”之“投”,发现了一个久远的秘密。他认为,“投”字“包含有‘投靠’的意思”,不是“走到西塞”或“跑到西塞”。既然如此,“当是西塞有黄石城可以‘投靠’,又有据险自守的地理条件”,所以,“刘勋投西塞以前,西塞山就应该有黄石城了”。这就是说,“黄石城”在公元199年以前就已经存在。


但是,“以前”有多远?然而,这个节点很重要,事关“黄石城”的逻辑起点。


还是从“刘勋投西塞”中寻找蛛丝马迹——


刘勋部队溃散,期望为他解危的人是黄祖;黄祖是丧魂落魄的刘勋的“救命稻草”。只可惜黄祖子弟兵真如“稻草”,不堪一击,全被孙策所歼,黄祖之子黄射侥幸落荒而逃。


仔细掂量这些文字,有两个问题相伴而生:刘勋转“投”的为什么是西塞?黄祖为什么甘愿出兵西塞救刘勋?


表面上,他们的共通之处,都是“认知”西塞山。从九江到武汉,有“巍然门户雄三楚,浪击风雷出险关”的半壁山,位居鄂赣要冲,扼控长江上下,却无“城”可据;而其“姊妹山”西塞山,天然屏障不输,还有城可投。刘勋当然“择良木而栖”;身为江夏太守的黄祖,对其所辖下雉境内的西塞山自然非常清楚。


102530yrhoer9ehnwo9r9g.jpeg

建立黄石城的黄祖 资料图


黄祖是刘表的“心腹之交”。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刘表派遣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击,虽然“常规战争”黄祖大败,但孙坚在追击时单马行岘山,被黄祖军士所射杀。这对于刘表来说可是盖世之功,这位令董卓都畏惧的江东猛虎,就这样被黄祖解决了。也正是通过这次战役,黄祖真正走上历史的前台,成为刘表集团的核心分子,并担任江夏太守;但也正是这个战役,他成为孙家的世仇,一辈子都在还债,最后把老命也还给人家了。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表又亲自驻于襄阳,抵抗北方曹操的压力;孙策战胜杨州刺史刘繇,遂据有江东,迅速恢复元气,继续西征,江夏首当其冲。多年征战,让黄祖惯于防御——要么部队留下,要么防城留下。果真,他屯兵沙羡,承担着荆州一半的军事压力;又见西塞山壁立江心,横山锁水,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就号令军民,在山崖边构筑土石城以图据险自守,抵御来自东边的孙氏势力。


真是苦了黄祖,他日夜周旋,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之下,巩固着自己在刘表集团中的地位,也让西塞山下的“黄石城”浮出水面。


如果说黄祖是孙策世仇,那么刘勋则是他的旧恨。刘勋是袁术的故吏,庐江太守。本来,袁术许孙策为庐江太守,后出尔反尔,耍了孙策一把,改用刘勋。孙策失望至极、痛彻心扉,在记恨袁术的同时,把刘勋搭了进去,很想置刘勋于死地而后快。换言之,孙策是黄祖、刘勋的共同而且强大的对手,或者说,因为孙策,也因为共同利益,黄祖、刘勋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当孙策出兵截杀刘勋的时候,灾难使刘勋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魂不守舍。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冷静,或许他想到了曹操,但九江一带未被曹操完全掌控,他作为曹操的附庸,与曹操的领土为半隔离状态,曹操的救兵很难过来,所以放弃这种想法。于是,他想到了刘表、黄祖,想到了距离彭泽较近的西塞山“黄石城”。


历史的诡异性,常常令人噤若寒蝉。


黄祖筑“黄石城”以求江山永固,哪知成了他和刘勋兵败之地;而孙策所代表的孙氏集团,得“黄石城”而挺进壮怀激烈的三国时代。


西塞山下能建“黄石城”?


黄石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城”的作用,他们原始的感觉很早就苏醒了。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8年间,先民们在境内先后构筑了三座管理矿山资源的古城,分别是春秋筑五里界城、战国修鄂王城、西汉建草王嘴城,以实际的作为揭示出“城”的更多价值和意义。


西塞山危峰突兀,唯有一脉纤立山梁与千里楚山相接。面对其作为长江中下游门户之要位、江北平畴沃野之区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经发现,必将聚焦如此。但是,筑“黄石城”于西塞山,符合古代建城条件吗?


102530o0yh8ra770ul7d7a.jpeg

码头栈桥与西塞山相接处约为黄石城的位置。吕永超 摄


古代建城条件的首选,是地理位置的“择中观”。商代已有“中央”概念。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禹贡》中的“五服”制度、《周礼》中的“九服”制度等。“城”建在西塞山,而“西塞陌中央”的区域地理中心,充分反映了“择中观”的影响,并与“五服”或“九服”制度相吻合。这是其一。


其二,度地卜食,体国经野。《礼记·王制》说“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在《周礼》中,“以土地相宅,而建国都鄙”,更系统化为“体国经野”的一系列制度。与西塞山相连的道士洑,土地肥饶、宽广,为其建城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其三,国必依山川。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选择聚落基址,几乎一致为依山傍水之势。《诗经》《管子》《左传》等都充分阐释了古人筑城选址的思想。这些理念,在西塞山建“城”所凭依的山川格局及环境质量,得到充分彰显,勿须赘述。


其四,设险防卫。“国有宝有器有用,城廓险阻,蓄藏宝也。”古代典籍论及此道不少。在西塞山建“城”,依托山和江的天然屏障合护,而成金汤之固,实属形胜,更利于设险防卫,这也是这古城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嗣后其为军事要塞,盖亦如此。


其五,水陆交通要冲。西塞山建“城”,独占长江、陆地交通要冲,作为古城长期生存发展基本原因之一,是不言而喻的。


对照中国古代城选址条件,在西塞山建“城”,哪一点理由都不欠缺。


不过,十分遗憾的是,西塞山曾作为千年军事要塞,古老的“黄石城”在此就成为战火中瓦砾;后又因拓宽、加高、取直防洪江堤,将“黄石城”遗址深埋在泥土中。如今,我们只能在西塞山东麓今道士洑与石油站连接处,指出“黄石城”故址大致的位置。


“黄石城”消失了,但承接其衣钵的道士洑还在,支撑其精神支柱的西塞山还在。古迹不存,山水依然,精魂永续。

102530y718u8qqw33lqnu8.png



来源:黄石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4-27 22:38 , Processed in 0.38668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