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833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胡光波 | 散文 :经典的魅力 ——长沙杨氏注《论语》

发表于 2022-4-11 11:16:36 | 查看: 13712| 回复: 0| 来自浙江

自有宋以来,湖南形成一个连绵不断的经学研究谱系:南宋胡安国、胡宏和张栻等以治经相召,创立湖湘学派,后之继学者不绝如缕,至清渐呈集成之势,早期之王夫之等、道咸之曾国藩等,既重经济事功,又不废进德修学,引领之功不可废。至晚清王先谦、皮锡瑞、叶德辉及王闿运等人,则治学领域更广,研究日深,其影响已逸出三湘,不断向四周辐射。

在此良好学风扇播之下,湖南长沙一户杨氏书香门第,在百年之内,竟出现祖侄孙——树达、伯峻与逢彬三代,同治一部经典——《论语》。其作每出,都为学界有识者所赏,其嘉惠后代令人钦佩。

杨树达(1885—1956)是治杨氏家族治《论语》的第一人。他出身教师之家,十五岁起随从叶德辉攻《说文解字》《四库提要》。步入青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多所学校任教。其学以金石学、甲骨文、训诂学和音韵学为长,在汉语语法与修辞方面多所建树,曾对不少古籍疏证,厥功甚伟,尤其是积三十多年功力,成《汉书窥管》八十万言,驰名学界,被陈寅恪目为“汉圣”(见陈氏1932年4月8日日记)。

1933年,杨树达写成《论语古义》,次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2年,又以此书为基,广引群书,以三个月写成《论语疏证》。该书由陈寅恪作序,1955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浅近文言成稿,将一章分为数句,分句疏解。凡解一句,先取《论语》前后文为直证,次取经史子集为旁证。一段话引证完毕,即下简短按语,衍发原文之意。虽然格于体例,未对原文校考,但引证之书达109种,引用文献2195次,极利于后人阅读参验。此书出版后,其侄杨伯峻(1909—1992)觉不惬意处尚多,故在其叔父基础之上,成《论语译注》,以广其说。

杨伯峻自幼由祖父督教,攻读《诗经》《左传》《东莱博议》甚勤,而治学之风受杨树达的朴学影响。后来,考入北京大学,于《左传》独有情锺。1931年,曾拜黄侃为师,对高邮二王和金坛段玉裁治学方法,深信不疑。除著有古汉语虚词、语法专著多部外,他还注译《孟子》《列子》《左传》等,其中《论语译注》1956年写成,相继经杨树达、王力、冯友兰、童第德逐字审读批阅,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将原作二十篇每章编号,以利于查引(此为后人所宗),以语体文给出平实直译,然后对文中的专有名称、疑难字词解释,对少许文字校勘,有时为了理解句意,也对原文稍作语法分析,句意串讲。最后,附有《论语词典》,对全书每一个字词,都统计其出现频率,并引用例证加以解释。

本书发行六十多年,一直风行不辍,成为国内影响最大的《论语》注释本。但是,时代日新月异,学术思想不断更新,学术方法更趋合理,昔日的名著时隔一个甲子,业已不能尽惬人意。为此,杨树达之孙、杨伯峻之侄杨逢彬(1956生)在其堂叔之后,勉力写成《论语新注新译》。

杨逢彬早年求学,颇费周章。少时读书,迭遭政治运动,十五岁中学毕业,下放农村劳动,即居家自修。1977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但志不在医。从大学二年级起,坚持聆听湖南师大教授、《尚书》专家周秉钧给研究生所开的汉语史课。1982年9月大学毕业,到长沙北区医院任职,两年后弃医从文,进入湖南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四年以后,考入武汉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校。1996年后,师从郭锡良先生,攻读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杨为人质实诚朴,治学沉稳,于殷墟甲骨刻辞用功特深,出版相关论著。其发愿治《论语》,在武汉大学国学班上课时。他初自恃家有治《论语》传统,于该书精熟,孰料授课时才发现疑窦四起。为此,他放下原订之西周金文研究,转向《论语》的译注。其间工作地点从武汉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有一年则在韩国,历经近十二年,广搜群书,写成新注新译。书稿拟就,多得语言学界专家郭锡良、蒋冀骋、孙玉文诸人审读,同行友人郑妞、陈云豪、白爱虎等校对,最后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发行。

本书仿其叔父之作,先译后注,引证虽不如其祖父繁复,但对原作文字考证力超其叔父。最夺人眼目者,是对162处疑难字词考证。为不中断读者阅读,先将考证结论消纳于注中,然后把具体考证单列于注后,以显其分析过程。作者考证古籍,笃信高邮二王的文内互证法、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杨树达的文法训诂结合法,同时调动古代典籍数据库统计,运用最新汉语词源学、语法学,把《论语》与同时代的其他经典参究,以最终确定其字词恰切意义。他不为权威之名所慑,大胆索解,不少处释义迥异前人,务必杜绝以后起之义、现代之义释经的弊端,更不因读经时文字不解,时借通假改字求顺的恶习。

杨氏一门三代,孜孜矻矻,在近百年之中,对《论语》之意多方诠释,不管是其祖的文内互证与旁文佐证、其叔的审考句例和简要注释,还是其孙的明洁译注及深度考证,都是通过不断重读这部中华文化渊薮,力图回溯到孔门师生精神生成的本原,使这部儒家千古不灭的精义,呈现其原始古义。这简直就是一场奕世释经的接力赛,固然与杨氏三代人的治学宗旨与方法有关,但也是安身立命、寄情寓思的良法,更是对古代文化传统的赓扬。


fakename.png

作者简介|

胡光波,陕西蓝田人,相继就读于陕鄂沪三所大学,现为湖北师大学报编辑,发表各类文章六十多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5-3 07:45 , Processed in 0.33176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