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5858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郑春:​无比喻,不诗歌——比喻的作用和李咏成诗歌的比喻手法

发表于 2022-4-24 09:13:15 | 查看: 12752| 回复: 0| 来自浙江

无比喻,不诗歌

——比喻的作用和李咏成诗歌的比喻手法

  

比喻,是诗歌最古老、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诗三百,无非赋比兴。在诗人巧妙的比喻中,读者或恍然开悟、或心有所得。比喻,好比是诗歌作品与受众之间的铁索桥梁,引导受众探索作品的初心本义,享受艺术的不确定性魅力。

这样,我们手捧故纸,不禁为中文之美深感震撼。“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犀(hù xī”,当形容女性之美的时候,还能有比这四个比喻更有画面感,更简洁,更令人向往的吗?

从春秋到如今的3000年以来,无论诗歌怎么变化、理论怎么创新,比喻,这一基本的诗歌写作手法代代相传,在各种形式的诗歌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暮年烈士曹操概叹人生苦短的时候,不觉吟诵“譬如朝露,去日无多”。轻奢宰相贺知章得意之时,自然轻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亡国之君李煜愁肠寸断,哭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几千年,似乎只有比喻能抒情。

白话诗时代,名篇名句依然保持善用比喻这种特点。徐志摩“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在《再别康桥》中这几句比喻把全诗情感抒发推向高潮,读来如泣如诉。

林徽因的名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是直接用比喻做标题,整首诗歌用比喻串连而成,气势如虹。

改革开放以后,北岛用比喻“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成就名句,开启了白话诗的新时代。

中国诗歌在中文的土壤里发芽生长,白话诗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比喻这一最具活力的表现手法,值得认真学习和发扬。

李咏成,理工男的背景,诗歌写作不自觉中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诗歌的艺术特点与众不同,表现方式简洁、直接,艺术结构上逻辑性强,诗歌语言常有哲理警句,在形象化的描述之后往往把受众推上一个哲理思辨的高度,从而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首先,李咏成的诗歌善用比喻,想象力丰富,常有意外之笔。

李咏成的科学思维定势使他的比喻与众不同,他的诗句中的比喻是一种逻辑关联关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是建立在理性思辨基础之上,这就带来了既出于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效果。

《砗磲》中,砗磲被人类作为供奉的神灵,摆放在精致支架上,“竖起耳朵  再也听不见海的声音  无奈地听着没完没了的念咒”,这时诗歌巧妙一转,以砗磲的外形比喻为“锁紧眉头”,以拟人化的手法完成本体和喻体的联系,从而把砗磲从大自然中物化为人的功能性物品,对这种现代物化表示出“无奈”和“锁紧眉头”。

其次,李咏成把比喻引向哲学思考,这种理性决定了他的诗歌深刻,有高度。

他的《座钟》,三个意象三个比喻,“时针是一位度着方步的财主  监督秒针一圈一圈拉磨”,“秒针没日没夜  生产时间,也生产寂寞”,“座钟是一座围城”。这三个比喻大有深意,分别指向管理者、劳动者、以及现实世界,揭示了现实围城的困境。在“秒针跑了一辈子  跑不出座钟的半径”的无奈之下,秒针生产的时间,也是自觉者的寂寞。

关照人性,关照人在物质社会的异化中如何保持独立性,坚守人性的光辉,这时现当代人的重大哲学命题。

西方现代哲学流派中,很多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人的心灵,呼吁自我的觉醒,在与世界的交互作用下怎么关爱人自身,怎么尊重人性。这是对物质世界奴役人心的反叛,是对绝对自由的渴望。

因此围城的困,是心灵之困。对于现代人而言,指针的半径,就是挣不脱的精神枷锁,是自我加持的囚笼。当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围城之中的心灵是否拷问过“在”还是“不在”?又是否“思”过呢?正像哈姆雷特说的,这是个问题!

诗歌不是哲学课,并不需要提供思辨的缜密。但是,哲理思辨也是诗歌的认知高地,能够启发人是深度思考。这是宋诗相对于唐诗的艺术突破,也是人类思想的螺旋式上升。

《座钟》里面秒针“没日没夜”生产的只是“寂寞”,而“一辈子  跑不出座钟的半径”,在这座围城里面,时针“踱着方步”“监督”,精准描绘了一幅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所描述的人性困境,读来审辩之,慎思之,不觉毛骨悚然。

自从钱钟书的《围城》发表以后,人们多把婚姻比喻为围城。再拔高一点,把人生比喻为围城。向内心拷问,我们的人心是不是围城?我们自以为是的三观是不是围城?你品,你细品。

第三,李咏成的比喻充满人性温暖,给匆忙的现实奉上柔软的心灵按摩。

李咏成讴歌父爱和母爱的诗歌很多,满满的感恩,深深的怀念。在对大自然的赞美中,随时流露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移情,这就把个人的私爱升华为土地之爱,家乡之爱,民族之爱。

《谷雨》的比喻,“谷雨是一个石头  埋在春天的深处”,很突兀,很费解。但是,接下来,“像父亲  总是把头埋进四月  种他的日子”,这就豁然贯通了。谷雨是农忙的季节,所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忙的季节里,父亲的头自然是面朝黄土,因而谷雨的头也就抬不起来。

“父亲只关心绿色和收成

他要用这样的颜色做一个书包

让我背起来

父亲愿意看见我背着这样的书包

像猎枪响后的兔子一样奔跑

这一段描写如泣如诉,农家子跨越社会阶层有多难?不在其中难以理解。父亲用长期默默的耕作,只是希望儿子奋进,“像猎枪响后的兔子一样奔跑”,这个比喻新奇至极。被猎枪驱赶的兔子,奔跑的动力不是兴趣爱好,不是理想信念,不是未来憧憬,而是——命!拼命地跑,只为生存。这才是底层社会奋斗的原动力。

相信每一个正在努力跨越的人都会产生共鸣,身处底层社会,原生家庭一定存在很多很多不足,但是只要有爱,一切都不在话下。爱,是阶层跨越最有力的支撑。这,正是《谷雨》以及李咏成其他描写父爱母爱诗歌的可贵之处。


fakename.png

郑春,笔名吴书。文坛老兵、作协新人。发表文学作品主要有:纸媒《散文》、《长江文艺》、《湖北日报》发表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新媒体《湖北文学季刊》发表诗歌。

近年来专注历史研究和写作,金融史和近代史撰稿人。发表文章主要有:纸媒《文汇·读书周报》、《看历史》、《百家讲坛》、《文史博览》等刊物;新媒体《国家人文历史》、《中国国家历史》以及较有影响的历史公众号多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5-3 10:11 , Processed in 0.39896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