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833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罗茂林 | 小说评论:荒诞背后的逻辑

发表于 2022-5-10 15:28:22 | 查看: 9483| 回复: 0| 来自浙江
荒诞背后的逻辑

 

     ——读荒湖小说《中元节》



□ 
罗茂林




一位城市的机关干部、中年知识分子,居然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抽检暗访进行时,在车水马龙的十字交通路囗,在多人的阻拦和众目睽睽之下,熊熊燃起了精心准备的冥钱包袱。这需要多大的底气、胆识、勇敢无畏!大众化的看法是,此事件是与现代化城市生活相去甚远格格不入的荒诞之事,这是短篇小说《中元节》(载《四川文学》2022年第2期)的结尾高潮部分。表面看,这篇小说写的是根在农村的知识分子小官僚邓林,不计个人得失和生命风险,在中元节来临之时,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几经周折终于在大街上燃起了报恩的冥钱,小说着力表达了邓林对父母悲苦人生的那份深切哀思和执着的孝善之情。

诞是理性的错位,是情感的变异,是人性的异化,是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破坏,是与大众化伦理相悖之举。其实,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荒诞,历史就是在荒诞累积的摧毁与重建中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小说主人公邓林科长为何不顾自己的身份、修养,作岀这样的荒诞之事?作家真正想表达什么?小说的深刻主旨是什么?单看这不足二十个小时的简练、舒缓的线性时间叙事,读者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深藏海里的那部分则更加宽厚深广。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民俗节日,俗称鬼节、亡人节,是与元宵节、下元节(十月十五日)并称三元节,它是佛教和道教的众多节日之一,在佛教中叫盂兰盆会(节),源自《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莲救母的感人故事;在道教的《大献经》中,有元始天尊与太上道君的玄都大献之说,释道二者的文化核心是祭祀亡灵、报恩尽孝。邓林为何如此看重这个节日,寄情于写、“寄”包袱,主要原因是他有愧于父母。作为鄂西贫困山区走岀来的大学生,邓林毕业后工作于鄂东城市,没有来得及为父母报恩,父亲却在他结婚后不久,为卖手工篾制品补贴家用,在一个风雨天的山崖路上意外失足摔死,而母亲也在父亲死后的第三年,因与邻家吵嘴服毒身亡。子欲孝,亲不待。死者长已矣,而已是城市人的邓林却长期背负失孝失敬的人生不可承受之重,这种传统知识分子的报恩情结,是小说总体荒诞故事的情感基础和主要原因。

林的母亲为何要喝药自尽?这缘起于儿媳这个城市人的无情无义。邓林结婚不久,便将母亲从鄂西接来住了几天,儿媳王文故意将菜弄成夹生熟,以此来排斥、嫌弃乡下人婆婆,被剥夺家庭决策权和财务自由的邓林,无奈地让母亲回到乡下。在分别时面对儿子买来的六只桔子和一小袋荸荠,作为母亲是何等的失望、寒心、悲伤!“养个大学生儿子只是个摆设”。心灵深处的伤痛一旦被人触碰,并戳上一刀,孤苦悲哀的母亲遭人耻笑无脸见人,只有死路一条,这种死是对儿子荒诞婚姻的嘲讽,也是无望人生的一种解脱。作家在邓林父母亲的死和邓林荒诞的婚姻这两件大事上,并没有展开细致的描写,反而是惜墨如金地一笔带过,这种声东击西、有意淡化矛盾和隐藏主题的手法不失为一种写作智慧,它能让小说预留更多想象的艺术空间,使小说主题更加含蓄深刻,也是有意让一般读者在理解上误入另一条河流——只停留在大城市烧包袱这个事件的表面上,看上去是无心插柳,实际上是欲擒故纵。

如果说父母离奇的死亡和自己荒诞的婚姻是小说整体荒诞故事的主要原因,那么,未能晋升副处就要在交通路囗义务值守,外加故乡父母的坟墓面临拆迁,就成了小说整个荒诞故事的导火线、推进剂。已是“吃五十二岁饭”的邓林,在组织部门考察升副处时已全票通过,不料被他的年轻副手王松“插队”挤占了位置,原因是他的副手是局长的同乡。官场上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这是政治生态上的又一个荒诞故事。邓林那种不媚上“不长进”的个性更让老婆瞧不起,“下辈子变猫变狗也不会和他搞在一起”,这些从侧面肯定了邓林的工作能力、实绩以及为人正直的个性。但现实生活却是荒诞的,三十年的城市生活让邓林逐渐看惯秋月春风,与生活对抗为敌是没有出路的,但是忍让不可能没有尽头,当生活欺骗了我们的时侯,我们可以重建自我,主动权在自己,可以妥协、和解,也可以拒绝、反抗、斗争。邓林选择了后者。比如:对局政工科领导的电传,他敢说不;对长期霸道的老婆他敢大吼——“再要是这样老子跟你离婚”;对执行公务的两位回收包袱者,他敢说“你们鄂东人说话从来不算数,想一出是一出……特别是广济雀儿”;“你们这些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不能这样捉弄、折腾我们老百姓”;“你们只顾自己赚钱过日子,不知道祖人也等着钱用”

小说《中元节》用大荒诞套着小荒诞,在直线时间叙事中穿插大量的插叙,使一件简单的节日烧包袱故事枝蔓丛生、一波三折、暗流涌动,让读者最终理解同情邓林这个算不上成功但也说不上失败的人物,至此,小说荒诞背后的逻辑也逐步显现出来,这就是:一位根在乡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新移民,面对长期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痼疾,面对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亲见妄念、欲望的泛滥,良知、道德、慈悲心的沦丧,宗教信仰的普遍缺失,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侵略和蚕食,表现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坚守孝善、道义的根性思维和慈悲心的家国情怀。面对世俗生活的荒诞,没有随波逐流,却勇敢地与荒诞的现实进行斗争、较量,不论结局如何,重在过程,这正是当今普遍缺失的一种健康向上的宝贵精神。小说看上去荒诞,其实并不荒诞,它有内在的发展逻辑,读完后颇感心酸、沉重、隐痛。此外,小说也隐含了很多期待改良的社会问题,如乡村留守老人的生存问题、地方政府盲目跟风发展问题、官场上的形式主义、乱作为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相处问题、城市建设的硬件与软件的关系问题、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问题等等,都是小说带给读者的关切与思考。


152822z22ajkmakzsj9eij.png

作者简介|

罗茂林,1965年生,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人。黄冈市第二届作协委员、评论委员会委员。曾离开文学停笔十余年。有小说和评论等文字见于地级以上报刊。小小说《六那个灿烂的下午》入选《小说选刊》《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下卷(漓江版)《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第三卷(河南文艺版)等多种选刊选集。现服务于黄石市博物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4-30 00:06 , Processed in 0.3678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