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833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田力 | 散文:文缘

发表于 2022-5-19 10:57:58 | 查看: 12059| 回复: 0| 来自浙江

我不能确定,我能用优秀的文学作品证明自己是一名被记者职业耽误的草根作家;但我能肯定,我当年爱上写作,初衷不是为了当一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新闻记者。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求知欲、表现欲强烈的青少年时期,也就是八十年代,正逢上祖国的文艺园地百花盛开、文学创作方兴未艾。喜欢阅读文学刊物,尝试着用稚嫰的笔尖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编写各种故事,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代人的共同选择,那时候我们都被称之为“文学青年”。

但那个时候,在杂志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真的很难,从1985年到1989年,我一共只发表了自己创作的5个“豆腐块”,具体为:1985年在黄石日报发表一篇影评,1986年在湖北日报发表一篇小小说,1989年在《小说选刊》发表一篇短评,是评论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的,同年参加湖北省自学成才文学创作征文比赛,应征的散文《图书馆之夜》获三等奖,被结集出版,同时也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89年还在黄石日报西塞山副刊发表一篇小小说《堵塞》。

发表难,其实责任在自己,因为初学写作,往往是把发表的欲望当成了创作的冲动,文字能力和思想水平都极有限,每篇作品都很肤浅粗糙。因为平均一年只能发表一篇作品,所以往往我会把这个作品珍藏多年,看了又看。

然而,一旦与文字、文学结缘,注定一辈子就无法摆脱,何况我还得到了一位黄石知名诗人的肯定和鼓励。

那是1989年3月,我报名参加了黄石日报副刊部组织的西塞山踏青笔会,会上交的“作业”就是那篇小小说《堵塞》。作品迟迟没见报,我心里没底,就鼓足勇气到报社找到西塞山副刊主编、黄石知名诗人刘迎春先生问询,刘先生把那篇稿子找出来,告诉我他“一个字都没改”,择日就会刊发,“你写得出来的。”在那唯一的一次交集中,刘先生用这种通俗易懂的表达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力量。不久,《堵塞》果然在西塞山副刊头条位置推出。

于是,我依然做着作家梦,依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创作,依然四面八方地投稿,当然也依然经受着作品石沉大海的折磨。

转机出现在1995年,有一次逛文化宫时,我发现有好多老人在悠然自得地唱楚剧,要知道楚剧可是湖北独有的剧种,这不是弘扬地方戏曲文化又是什么。于是,我写出了一篇观察《黄石兴起“楚剧热”》,送到报社去,没几天就见报了,还记得主编此稿的是李云进先生。

之后,我又陆续写了几篇小稿,也先后发表在报纸上。记得当时黄石日报二版的主编曾向阳先生在编发我写的赞扬粮食部门职工上门送粮的稿子《为了居民的期盼》时,还提醒我说:“你可以多写写单位的新闻。”

听罢此言,我一下子开窍了:是啊,虚构一些词藻堆砌的小说,既没有生活经历,也很难发表,可谓是吃力不讨好,而我参加工作已有好几年了,对粮油供应业务很熟悉,对粮食市场的动态、政策也很清楚,干嘛不将这些作为自己写作的题材、素材呢?

从1995年起,虽然我仍在写一些文艺作品,但主要以写作粮食部门的新闻为主。我当然也知道,我的作家梦渐渐遥远了,而我朝着“通讯员”的角色在慢慢转换。但这种及时必要的“转型”“转向”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年我都能在黄石日报、黄石晚报(后来改称东楚晚报)发表四五十篇新闻稿,从1996年到1999年,每年都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为了把写作的爱好当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1999年下半年我考进了黄石晚报。进了报社,我才知道,其实好多人跟我一样,都有一个作家梦(有的已经成为作家),而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又阴错阳差或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新闻职场。

当时晚报常务副总编辑祝南陵先生在海南特区报工作多年,喜欢文学创作,写出的个人经历长篇小说《热岛浮沉》还在晚报上连载过。

比我早一批考进报社的冯文格、曹中江、余清明等人,都是文学爱好者,也都是从单位通讯员、自由撰稿人转变为报社的职业记者、编辑。冯文格在四棵工作时就写小说,余清明写诗歌写评论,曹中江进报社后还写出一篇《狂士李敖》发表在晚报副刊。

和我同一期考进报社的翁德林先生,是本市一位作家,我读过他发表在黄石文学刊物《五彩石》上的小说。他年龄稍长于我,在报社呆的时间不长,因为创作能力突出后来就去了中央电视台。

遭遇到这些人,了解到这些事,让我相信:文字创作与新闻写作是相通相融的,而作家与记者的身份是可以互换的,也是可以重叠的。

但说来遗憾的是,来到报社成为一名职业记者后,每天忙于找选题、采访、写稿,我已经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再创作文学作品了。当然,我也知道,从事新闻工作这么多年,我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肯定在提高,这些变化对我日后再续作家梦也肯定是有帮助的。

也有一些曾经共过事的记者兄弟,最终又离开新闻行业,继续在文学创作之路跋涉。

段兵胜,茗山人,小我几岁,我与他曾在大江商报短暂的共过事。他辗转工作过多家新闻单位和政府部门,但一直未丢下文学创作,也收获颇丰,现在是省作协会员和大冶市作协负责人。

黄豹,也是我在大江商报工作时的同事,他写散文、写游记、写小说,填词作诗射谜,样样都能来,平常言语不多,但喝了两杯白酒后谈锋甚健,完全是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文豪形象。

当记者当了这么多年,一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因封控禁足在家两个月,为全国各地的“大白”驰援湖北共同抗疫救人所感动,我又重拾文学创作之笔。

这一拿起笔,就再也没放下,非常时期,我写了不少反映防疫抗疫的诗歌和随笔,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我又写起了其他题材的散文、小说。

多年前,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华新水泥抗战的历史,萌生了将这段史料写成长篇小说《堡垒》的想法,因为素材不多,我还专门去找了华新企业的一位通讯员求助。现在,我在想,我先写100个短篇磨砺自己的笔力,好好进行构思和酝酿,待到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我就要动笔把那些五花八门的构想变成能打动读者的文学作品,让凝固的光荣历史重新鲜活起来。

是的,我还是想努力圆一圆自己的作家梦。因为33年前刘迎春先生说的那句话——你写得出来的,我一直没有遗忘,而且我知道,英年早逝的刘先生不可能预见到我日后会当记者,说那句话,他还是认为我在文学创作上会有最终的成功。前辈都这么相信我,我没有理由不发愤努力。

文学与我,应该是一个缘份永难解开的“死结”了。

 


作者简介:

田力,黄石日报社新闻记者,业余爱好文学创作,有小说、评论作品在《湖北日报》、《小说选刊》发表。原创散文《图书馆之夜》曾选入《希望之星——全省自学成才文学创作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集》。信奉:坚持用文学之笔记录,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趣有味。

105756vbuh78ue28z4gub4.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4-29 20:37 , Processed in 0.3658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