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833

积分

好友

主题

[文学] 周修高 | 随笔:旧物件

发表于 2022-6-8 15:06:22 | 查看: 11270| 回复: 0| 来自浙江
旧 物 件

□ 周修高





A,脚码子


脚码子,是雪天套在鞋底下,用于防滑的小物件。它是用铁打成的,呈凹状,“凹”的底部是四个钉,两边伸上去的是系带的圈。

我的那套脚码子是在光明大队教书时,一个赶仗的老猎手送给我的。记得他住在唐家冲那边的最靠山边的瓦屋里。

那年冬天,第一场雪,在早饭后没有任何征兆的下起来了,当我们打开教室门,让学生课间休息时,教室外的雪已经足有半尺深了。

光明大队是全公社海拔最高的大队,海拔约1200米左右,冬天比别个大队来得早些,每每下雪,山下雪刚刚现面,山上则漫山皆白。山下雪一寸,山上半尺深。

这天下午放学后,我要把最远的学生送回家,最远的学生也就是唐家冲最靠山边的那户(从学校到家5里路有余),姓唐,猎人老唐见我送他的儿子回来了,非得留我吃饭不可,天色很暗了,我说:“我得趁天色没完全黑定,赶回学校去,那边还有事要处理,饭是不吃了,你给我准备一根绳子,我用来把脚缠几圈,以便回去不被摔倒,这路太滑了。”

猎人老唐从屋里拿出一副脚码子送给了我,因为要趁天还没有黑定赶回学校,我绑上脚码子,转身就返校了,有了这双脚码子,在雪地走路就稳当多了。

在光明大队小学我只待了一年,就离开了那里,这脚码子我就一直收藏在我的杂物箱里,现在虽然不再用它了,但这件旧物,应该是我当年在那高寒地区工作的最好纪念品了。


B ,草鞋耙子


我家的那个草鞋耙子,是栗木制成的,因为存放的时间久了,那成色很是老旧,甚至有些泛黑了。

草鞋耙子,远看就像一个字:“丁”。“丁”的一横是安有七个木齿的横枋,“丁”的竖勾,是木柄和回形的大勾,起固定草鞋耙的作用。横枋上的木齿,寸把高,这是挂绳索的地方,编草鞋时,鞋的宽窄,全在编织者如何在耙上将绳索从中间的齿放宽到边沿的齿,或从边沿的齿,收缩到中间的齿,这是编草鞋者与耙齿的默契。只有熟能生巧,才会把鞋底编得合脚、好看、好用。

我打过草鞋,跟父亲学的。

先是看父亲示范:

把草鞋耙子有勾那一头勾在板凳的一头,或者是勾在磨架的横枋上,然后把用桐麻搓成的绳子分成四股,两两分开,挂在草鞋耙的木齿(钉)上,再在自己的腰上缠一根粗壮的麻绳,把这头的鞋绳系在麻绳上,打草鞋的准备工作这才开始一半。

其实,打草鞋的准备工作,是要备好料:桐麻、稻草、废布条等。有了充足的料,打起草鞋来,才不耽搁时间。

正式编织草鞋,先是编织“鼻子”,说是鼻子,其实就是脚的大拇指所在的关键部位,这就好像鱼网的纲,纲举目张,“鼻子”是四绳编两股,不到一寸长,尔后再分四股,加料时渐渐加厚鞋底的分量,掺进稻草、桐麻、布条时,用手搓的反正也是有讲究的,每到边股,一律回搓(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向胸口搓回),中间两股要紧,两边的稍松,加料时一律从最中间加,只有这样,鞋底才厚实平整。当鞋的长度够上自己脚的长度时,要上“耳子”了,这个“耳子”就是拦住四边,不让脚趾旁逸斜出,也是穿绳子,系带子的依傍。

“耳子”要安四处,“鼻子”左右各一处,一近一远罢了,近者是拇指旁,远者是小指旁,再就是“脚跟”前左右各一处,每一处安四根“耳子”就行,每根“耳子”用自己的巴掌量,约四指宽。

“耳子”安完了,再要把刚才编好的鞋底收紧,把四股绳子归结到一个耙桩上去,这时叫绾鞋跟,鞋跟绾好后剩下一段两根双股的绳头环,把绳头环分别穿进“耳子”,这一步很重要,脚跟处的编织算完成了。接着,把“鼻子”那头的绳子也要穿进脚掌两边的“耳子”,再把余下的绳子穿进脚跟这头的绳头环,这鞋带就可以系了,整个工序也就完成了。

我打的草鞋,远没有父亲打的好,他打草鞋像做一件工艺品,精致好看,而且耐用。我打的草鞋,只是没走样而已,表面粗糙,外貌丑陋,就像一个四仰八叉的癞蛤蟆。

但是,我的童年和少年,多是穿着草鞋走过来的。


C ,小木匣子


我家里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小木匣,那是我和我三哥上小学时挎过的书包(书盒)。

三哥大我四岁,从小一身病,先是长黄水疮,满腿都是,治了有好几年都没治好。因此,他一直没有上学,当我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下决心,要让三哥和我一期上学。这时,三哥的腿,还满是疤痕。

三哥到十三岁还没上过学,但他的悟性相当的高,虽然他一直在家养病,但他自己已经把我读过的书,全部读过。他的算术,尤其是珠算,比我学得好。

我们在一起上学的好时间并不长,大概是一年多一点,不知是1956年还是1957年,当时好像有一个政策,说超过多少岁,就必须停学回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去。三哥的年龄正在这个该死的“坎上”。三哥连书盒子还没摸热,就要回去务农了。当学校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有好多人和三哥一样,都哭了,谁都想多念几句书啊!

其实,在山区这样一个特定的地方,穷人的娃上学都迟,有的八九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有的更迟,上十岁才上小学,有的如三哥,久病初愈,才有机会上学,可是,这个政策,让好多人没了上学的机会。

这个曾经是书盒的小木匣子,三哥舍不得丢掉,他回乡以后,还经常找书来读,他把我读过的书,算过的算术,都独自地读一遍或做一遍,他硬是自学完成了小学课程。还把自己练成了一个“辩才”。在别人看来,他是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有人小瞧他,当遇到一些是非问题时,他能让那些大小队干部或者是公社干部、工作队的干部把要说的话吞回肚子里去,因为就说理和辩论都拿他无法。

我后来知道,小木匣子里,原来多了很多书,增广贤文类的书,有政策方面的书,有法律方面的书,甚至有农技方面的书,还有时事方面的书。

三哥,现在已经八十岁了,还精神矍烁,眼明心亮,在老家这一方,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说德高望重,并不在于他的年龄大,而是他的为人处事总站在理上,以至于他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是他自学并历练出来的。





END

本期排版 | 薛俊杰


150621u5i1axi7g3gpkezm.jpeg

作者简介|

周修高,网名淡墨1947年生,湖北五峰人,汉族,1965年参军到广州军区四十二军一二六师卫生科,1969年退伍;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现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散文、随笔、小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中短篇小说集《乡村画者》公开出版,书画作品曾在省级大展中展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5-2 11:09 , Processed in 0.40354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