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222

积分

好友

主题

[民声] 母亲湖——大冶湖已经变成死湖、毒湖,保护大冶湖迫在眉

发表于 2012-5-28 12:53:00 | 查看: 68287| 回复: 10| 来自湖北

填,填,填!大冶湖还在被填。半个世纪以来,围湖垦田、废水排放、围栏养殖、非法填占轮番上演,昔日碧波荡漾的大冶湖,已遍体鳞伤。


201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冶湖水污染防治研究》一书指出: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使大冶湖濒临险境,由母亲湖沦为“毒湖”“死湖”“废湖”。


据了解,大冶湖底泥中,镉、铜、铅3种重金属元素超标,已经危及人体健康。资料表明,大冶湖流域重金属污染区癌症死亡率大大高于非污染区,男女平均寿命分别比非污染区短2.6岁和1.7岁、0-5岁儿童先天性异常死亡率是非污染区的3倍。


污染也危及到大冶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鱼类种类由解放初期的90多种降低到不足40种。


同时,大冶湖面积只有解放初期的40%,湖床抬高,调蓄洪水能力减弱。上游水质由II-III类退化为V-劣V类,饮用、养殖、灌溉功能相继丧失;下游水质由II-III类退化为IV-V类,已经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发表于 2012-5-31 04:31:20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581gFCu.jpg
臭水湖也能变清澈,国内外治理经验值得大冶湖借鉴
生病湖泊 期待对症下猛药

1_201205281118241dnfi.jpg
  曾经被污染成臭水湖的日内瓦湖,经过治理后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直接饮用
1_2012052811182915Clc.jpg
  
  治理之后的日本琵琶湖
  
  一座城市,有山则名,有水则灵。
  
  在2010年世界湖泊大会上,专家坦言,我国湖泊保护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五大软肋,包括湖泊水面萎缩、水体干涸、水质恶化等。湖泊“生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生活和生产。
  
  因法律政策、制度体制、经济状况以及历史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内外湖泊治理模式也各有千秋。如何借鉴国内外治理经验为大冶湖“把脉”,也是每个黄石人关心的话题。
  
  【日内瓦湖】依法严制全民参与
  
  瑞士日内瓦市的日内瓦湖,风光秀美,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湖,但它也曾变成死湖、臭水湖。上世纪70年代,日内瓦湖受到工业、农业和家庭废水的严重污染,湖中的鱼类濒临灭绝。
  
  为改善水质,瑞士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法律来限制排污行为,建立了污水处理工厂,即便是处理过的污水也不会被排入湖中。由于这一湖泊一半属于法国,当地政府还建立了跨国湖水治污机制,促进两国合作联手应对湖水污染问题……到本世纪初,日内瓦湖完全可以供人放心地尽情游泳、泛舟或潜水、赛艇,且湖水可以直接饮用。
  
  日内瓦湖的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改造被污染的湖水;二是提高全民保护湖泊的意识,让大家都意识到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责任拯救日内瓦湖,拯救湖泊就是拯救每一个人;三是制定严格的规章,严格区分污染物和非污染物,有污染的水绝不能流入日内瓦湖,并且在湖两岸限制使用农药杀虫剂。
  
  【日本琵琶湖】控源截污治山养水
  
  琵琶湖,是2000万日本人的水源地。从1950年起,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入湖污染物大量增加,水质不断恶化。1972年,日本启动“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到本世纪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琵琶湖治污可以概括为:
  
  规划先行。琵琶湖所在的滋贺县先后出台了《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等多部规划,制定了25年规划,设定水质改善目标,分步推进。
  
  控源截污。为控制工业污染,琵琶湖实行严于日本全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农业社区的污染从严控制。农户安装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收集生活污水,连洗碗池下水道口也用塑料网扎起来,不让食物残渣进入下水道污染琵琶湖。
  
  治山养水。琵琶湖周边群山葱郁,森林覆盖率近100%,涵养大量清洁水,控制了山地面源对湖泊的污染,并为琵琶湖补充活水。
  
  公众参与。当地政府建起琵琶湖博物馆,用大量图文、实物,唤起全民参与环保,并动员流域内居民抵制含磷洗衣粉,降低营养物富集。
  
  【浙江河流治理】异地补偿内居外迁
  
  “上游污染,下游遭殃”这是国内河流治理上的一个极普遍的现状。河流的流域性、动态性注定了河流治理具有跨越性,然而河流的上游往往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如何进行跨界合作,联手治理,浙江省流域治理中“异地补偿性开发”模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异地补偿性开发”是指把河流上游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引入下游县(市)开发区,产生的税利全部返还给上游地区的一种下游补贴上游的机制。如浙江省金华市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为作为钱塘江、曹娥江和瓯江水源的磐安县设立了“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作为该市源头地区磐安县生产用地,在这里产生的所有经济收益和税收都归磐安县所有。因为有了这块“飞地”,磐安拒绝150多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入驻,关闭了当地37家效益良好但污染严重的企业,有效减轻了钱塘江、曹娥江和瓯江上游的污染。
  
  除此之外,浙江省为治理流域水污染,还采取了“内居外迁”的居民迁移政策,以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
  
  【江苏太湖】强化措施分工协作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三大湖)。
  
  2007年春夏之交,太湖蓝藻大范围爆发,严重危及流域的饮用水安全。2008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2007年以来,无锡投资330亿元构建产业调整、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十大体系,将全部市域面积划为一、二、三级太湖保护区,关停“五小”和“三高两低”企业1996家,否决和劝退拟建项目1100多个。
  
  据太湖污染普查,入太湖污染物中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占到相当比重。无锡全力构筑控源截污体系,全市已建成7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超过200万吨。
  
  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修复湖区生态,无锡等江苏沿湖城市分工协作,在太湖之滨种植了环湖生态防护林。无锡新区挂牌成立了专业蓝藻打捞公司,实现蓝藻打捞由政府包揽转为“企业化”运作,有效提升蓝藻打捞效率。同时,各部门联合协作,确保政策的落实和资金的有效运用。
  
  【梁子湖】分区治理遏制博弈
  
  梁子湖地跨鄂州市梁子湖区和武汉市江夏区,涉及武汉、黄石、鄂州和咸宁四市19个乡镇(街道),是目前全国保护最好的内陆淡水湖之一。
  
  梁子湖管理,不仅涉及4个市,还涉及环保、水利、农业、水产、林业、旅游、国土资源等部门,多头管理导致多头博弈。
  
  为此,我省多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梁子湖生态保护规划草案,将梁子湖流域初步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梁子湖湖泊保护区、梁子湖环湖环境保护区、梁子湖上游集水区。
  
  湖泊保护区禁止下列行为:①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氮、磷等污染物的项目;②网围、围栏、网箱养殖,利用虾窝、地笼网、机械吸螺、底拖网进行捕捞作业;③污染型的水上游乐等开发项目;④新建临水住宅或房地产开发;⑤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⑥在湖畔新建、扩建高尔夫球场;⑦建设跨水域桥梁或在水域线内建围堤、围堰;⑧其他可能污染水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环湖环境保护区禁止下列行为:①新建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②新建、扩建化工、医药等企业和项目;③增设排污口;④规模化大型住宅区开发。
  
  上游集水区禁止下列行为:①新建、扩建以梁子湖入湖河流为纳污水体的化工、医药、脱胶等企业和项目;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放牧;④无序采矿。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倾听你的世界 点赞 +1
发表于 2012-5-30 23:36:26 | 来自湖北
阳光下揉碎的粼粼波光
割伤着我
和我的记忆
湖面上吹来的温柔的风
拂过林影
轻抚着我
和我的记忆

那些被填埋、填埋着的
是我曾经满满的喜悦
那些被堆积、堆积着的
是我此刻厚厚的悲伤害

怕终有那么一天
风止,湖竭
如果还剩有孤独的杨柳
再也不能摇曳的枝条
低垂着千万缕的悲伤
和对往昔水草丰茂的温润回忆
……

(大冶周露文/图)



  大冶湖是我们的母亲湖,是我们下一阶段环湖发展的宝地,怎能随便破坏?



                                                                       中共黄石市委书记王建鸣





  我们终会死去,河流湖泊才是主人,保护湖泊是常识,我们要把她们留下来。

                                              黄石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晓波

page_03.jpg
发表于 2012-5-30 23:40:56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2718q05.jpg

多少触目惊心,多少美丽不再
  “地球是一位慈爱的妈妈,湖泊是地球妈妈明亮的眼睛。”对于地球来说,湖泊不光美丽,更具有供给水源、补给水位、调节生态等实用功能。“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双秀目,一窝笑靥,一只美脐。”对于城市来说,湖泊不光是发展的资源,更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的肺与肾,她净化空气、调蓄洪水、供人休憩,还接纳污染。
  
  对于城市的喧嚣而言,湖泊是宁谧的港湾,给城市以品位,赋人以灵性。
  
  大冶湖,数万年来孕育了沿岸的人畜生灵,曾经烟波浩渺,面积175平方公里;如今填湖造地、圈占开发,她已面目疮痍,仅剩63.4平方公里。曾经水草丰美,鸟飞鱼跃;而今死鱼漂浮,物种锐减。
  
  尽管已伤痕累累,大冶湖依然在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无私的馈赠。水质稍好的湖面,人们争相畅游;湖边的农家乐餐馆,食客临湖迎风,把酒剥虾;湖景房中,拉开窗帘,览绿水蓝天。
  
  她这般宽容,奈何我们这般肆虐?
  
  挖土机、排污管、小眼渔网,请你停下来吧!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关心自己肺与肾一样,爱护我的、你的、我们的大冶湖。

1_201205281054261kRYP.jpg
  
  2011年6月,记者摄于大冶市东岳街办境内湖区
1_201205281054441z3AA.jpg
  
  2012年5月,在左图同一地点,湖岸线明显被填前移
1_2012052810545013TUK.jpg
  
  大冶湖铁路桥一侧,围栏养殖分割湖面
1_201205281054561CfH2.jpg
  
  大冶城南的采砂码头
1_201205281055011c838.jpg
  
  虽然被污染,霞光下的大冶湖仍很美丽
1_201205281055071Bj04.jpg
  
  垂钓者不远处就是一个污水排放口

发表于 2012-5-30 23:43:58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311Raos.jpg
从1960年代的25万亩,到目前的9.6万亩
半个世纪 湖面缩小一大半
1_20120528105929122eF.jpg
  google最新卫星图显示的大冶湖区域
  
1_201205281059331fOWA.jpg
  填湖而建的大冶钢厂农场

  
  两亿多年前的地壳运动,在今大冶与阳新之间,造化出了一座河流沉降湖,现称“大冶湖”。亿万斯年,大冶湖像母亲一样用她甘甜的湖水滋养了沿岸儿女,也留下许多美丽传说。
  
  近50年来,围湖垦田要口粮,围栏养殖要规模,排放“三废”要效益,填占湖面要地皮,人类的不断索取,让这座母亲湖不堪重负。
  
  时间是一把无情刻刀,从1960年代的25万亩,到1970年代的10万亩,再到目前的9.6万亩,半个世纪,大冶湖面积缩减60%。
  
  烟波浩渺难觅,碧波荡漾不再。
  
  1960年:自然状态,25万亩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文学家袁宏道途经大冶古县城,赋诗:“千山照平湖,城在湖波上。”他还沿铜绿山、栖儒桥、雷山、宫台山游行赏吟,走出一条“袁诗之路”,令后人不断踏访、浮想联翩。
  
  黄石政协文史研究员余炳贤是大冶茗山人,通过研究《大冶县志·艺文志》《袁中郎全集》等史料,他发现了这条隐匿在大冶历史帷幕中的山水人文之路。
  
  据了解,袁诗中所言“湖”即为大冶湖,“山”则指青龙山,与大冶湖子湖之一的红星湖相邻。1984年,大冶依湖畔建青龙山公园。
  
  大冶湖古称源湖、金湖、氵韦源湖。清光绪《大冶县志》记载:“源湖自茗山下发源,由西曲折而东出氵韦源口,约一百二十里”。又载:“春夏为湖,则弥漫浩渺远接天碧;秋冬为港,则转旋曲折而莫见所从出”。
  
  由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写的《湖北省湖泊变迁图集(1950—1988)》一书记载:解放初期,当中水位20.0米时,大冶湖湖面面积170.0平方公里,容积65699万立方米。
  
  黄石市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至1960年代末,大冶湖仍处于一种自然湖泊状态,江湖相通,湖面面积达到170平方公里(约合25万亩)。
  
  1970年:围垦农场,侵占15万亩
  
  大冶湖的静谧被打破,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1990年出版的《大冶县志》记载:1970年11月9日,大冶调集劳动力6万多人,围垦大冶湖。至1972年,共建成垦区27个,增加耕地7万亩。
  
  这些垦区缘大冶湖岸线而围,老辈人还能数出它们:熊家洲垦区、下袁垦区、桃花垦区、兴隆咀垦区、磊山垦区、冶钢垦区、有色垦区……《湖北省湖泊变迁图集》一书记载,截至1988年,“大冶湖已围垦151950亩(含阳新县大冶湖围垦面积)。”
  
  1948年出生的李相同,是大冶市大箕铺镇顶坜垴村人,“老家就在湖岸上,小时候经常在湖边放牛,渴了就掬一捧湖水喝。”回忆过往,他似乎仍在回味湖水的甘甜。
  
  李相同当时是民兵连长,负责指挥筑堤。“开垦现场红旗飘飘,大家听说有地可以种田了,都干劲十足。”他回忆,每天凌晨两点大家就起来干活,将熊家洲30米开外的泥土挑回筑堤,直到天黑才收工。
  
  大冶湖熊家洲片区成功开垦了16000余亩田地,分到各个生产队,农民们欢呼雀跃。“现在垦区内的农田,有一些被开发成垂钓休闲区,但大部分都荒芜了。”李相同说。
  
  今年51岁的陈海如曾为大冶湖管理站第三任站长。他回忆,当时的垦区大部分只种一季,许多地方泥脚深1米多,农民去插秧还得划着木船或者木盆。每年的汛期,一些泥巴筑成的堤防“不堪一击”。“记忆中只有冶钢垦区的堤筑得较牢固,用水泥、石头浇灌而成。”
  
  5月15日下午,记者循迹找到冶钢农场。农场位于黄石开发区黄金山工业新区大棋路以南,尚未进行工商业开发,也早已没有了农业大生产时代的火热场面。
  
  水泥大门右侧,暗灰色的“大冶钢厂农场”掩隐于萋萋芳草中。农场标语、公安科的牌子散落在楼道走廊里。平整的晒场,被驾校用来当作训练场地。
  
  农场靠近港渠的位置,有11排活动板房,是汪仁镇百花村的拆迁安置过渡房。爬上农场港渠的围墙,可以看见对面大棋路北侧的四棵大三期还建点,一幢幢高楼正拔地而起。
  
  1990年:工业蓬勃,污水流入
  
  大冶湖流域内共有入湖河流40条。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快速发展,小采选企业在大冶湖上游遍地开花,个体私营选矿星罗棋布,大量污水废渣通过港渠,直接排入大冶湖。环湖农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也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淤塞抬高了滩涂。
  
  大冶市城区环保局局长陈建国介绍,当时最为突出的排污集中在殷祖、金湖等地的小选金企业,污水中含有大量氰化物,后来取缔了上千家。
  
  原大冶湖管理站站长陈海如回忆,1992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向湖内排出了大量的黄色浑浊水,湖中随之死了不少鱼。专家检验发现,属污水中的铜、砷等元素超标。经法院调解,有色金属公司向沿湖渔民赔偿约70万元。
  
  大冶市环保局党委书记冯光发介绍,如今在农村“五小企业”滥采滥挖问题仍较普遍,一些河流港渠已变成了“黄河”、“红河”和“黑河”。
  
  “污水治理,重点应该是“五小企业”的治理。截住污水,湖水才有可能变得清澈。”冯光发说。
  
  2012年:非法圈占,仅剩9.6万亩
  
  进入新世纪,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黄石,开始谋求新的发展空间。2006年,与团城山地区一山之隔的汪仁镇、金山街办由大冶市托管给黄石开发区开发建设。黄石城区跨越黄荆山向南发展,加深与大冶市的融合,大冶湖局部居于其间。
  
  有人概括:黄石建市前60年是环磁湖发展,现在是环大冶湖发展。人们意识到,大冶湖区水域、滩涂地将寸土寸金。
  
  大冶市铜草花协会的环保志士皮建军说,原来的大冶市青龙路、商城、金湾国际大酒店等地都是湖面。十多年前,在如今的东风东路上,从金湾国际大酒店至大冶市供电公司,一到冬天就变成了湖滩,而今已经“大变脸”,都迅速长成了街市。
  
  记者在大冶市测绘局看到,1994年拍摄的大冶市航空摄影图上,如今的大冶市青龙路、商城、金湾国际大酒店等地还是湖面,而在2004年及2010年的航空摄影图上,这些地方已经全部变成了“陆地”。
  
  张国文是大冶湖管理处的现任处长,污染、填占湖泊、围栏养殖是令他最头疼的三个问题。
  
  他介绍,一些水产养殖户为提高经济效益,进行围栏养殖,用竹杆和丝网将宽阔的湖面分割得支离破碎,严重破坏了水面的整体性,行走其间仿佛置身迷魂阵,完全体会不到大冶湖的浩淼,而且严重阻碍通航和行洪。
  
  同时,个人、村组,甚至公共机构想方设法非法填占大冶湖滩涂及水域,已蚕食近4000余亩,大冶湖面积仅剩64.3平方公里(约合9.6万亩)。
  
  黄石市水利水产局水产办主任徐顺众直言:“人们把大冶湖当作了‘唐僧肉’,都想填湖渔利。

发表于 2012-5-30 23:45:41 | 来自湖北

污水排入尹家湖

污水排入尹家湖
334个水质监测点,劣V类占了65.7%
污水侵湖 难觅水鸟舞蹁跹

大冶湖子湖之一的红星湖水面漂浮着垃圾

大冶湖子湖之一的红星湖水面漂浮着垃圾
  大冶湖子湖之一的红星湖水面漂浮着垃圾
1_201205281102571f9KK.jpg
  
  污水排入尹家湖

  
  清水透亮,水草随波飘荡,在湖中嬉戏,与鱼虾逗乐,不时惊起三五成群的水鸟……这是大冶湖曾经美好回忆。如今,污水浑浊、死鱼漂浮、水草枯萎、水鸟难觅,大冶湖美丽不再。
  
  根据湖北省水功能区划,大冶湖内湖为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Ⅲ类标准;外湖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标准,但目前差距尚远。
  
  大冶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大冶湖水质以劣V类为主,且底泥中镉、铜、铅三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湖水一片黑色,游泳浑身发痒
  
  5月18日,在大冶湖熊家洲泵站附近的内湖湖堤上,一位曹姓农民感慨:“污染太严重了,水鸟少了,连螃蟹都少见了。”
  
  曹师傅1943年出生在大冶湖边上,在湖边养鸡养鸭10多年了。他记得童年时,大冶湖就像一片汪洋大海,看不到边际;进入冬季枯水期,湖滩便像一片平原,上面长着各种野草,几条小支港,流淌着清澈的水,随处可以看见觅食的野鸭、野鹅。
  
  “大概从一九八几年的时候,脏水流入大冶湖,湖里面到处是发臭的水流,枯草和淤泥烂在一起,湖里的鱼就死了好多。”曹师傅说。
  
  在国家标准中,I类水质就是可直接饮用的水质;II类水质就是经常规净化处理可直接饮用的水质。黄石王英仙岛湖,水质达到了II类标准。III类水质通俗讲就是可以游泳的水质,长江黄石段属III类水质;IV类水质指的是工业用水;V类水质,既不能饮用,也不能游泳。劣V类水,即污染程度超过V类水体。
  
  大冶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十年中,大冶湖没有I、II类水体,在334个监测水点中,III类水体仅占12.3%,而劣V类却高达65.7%,即大冶湖水质以劣V类为主,局部地区为III-V类。
  
  其中,尤数大冶湖的子湖三里七湖污染最为严重。过去十年75次采样监测中,均为劣V类水质,没有达到III类水质的管理目标。由于污染,死鱼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鱼体变形,鱼肉异味,鱼质下降,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大冶湖的另外两个子湖——尹家湖和红星湖,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在冬泳爱好者周松林的记忆里,大冶湖的子湖尹家湖原本是大冶人民的饮用水,水质清澈透亮,也是人们游泳、嬉水的好去处,但“现在不行了”。
  
  今年3月的一天,周松林在尹家湖游泳回家后,全身都发痒,涂药膏都无济于事。这种状况持续了近一周。
  
  是不是游泳的水有问题?他到尹家湖查看发现,有两个污水管正在向尹家湖排水,周边散发出恶臭,离阳光沙滩数百米远处的湖水变成一片黑色,湖面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
  
  重经济轻环保,水质快速变差
  
  1965年出生的吴风林是大冶人,现任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每年都会考察大冶湖。根据调研,吴风林认为,工矿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大冶湖水变差的主要原因。
  
  历史数据显示,大冶湖流域共有343家企业排放污水,其中重点源115家,每天污水排放量30000吨至50000吨。同时,大冶湖流域产生固体废物的企业有400家以上,倾倒的固废主要有尾矿、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煤矸石等。排放行业主要是有色矿采选、黑色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火力发电和煤矿开采。
  
  生活污染也是造成大冶湖水质变差的原因之一。2007年,大冶湖流域城镇总人口接近25万,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为1547万吨,其中超过50%排入大冶湖。同时,大冶湖流域农村总人口358200人,年排放生活污水1046万吨,也有部分排入大冶湖。另外沿线人口所产生的餐饮住宿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也对大冶湖造成污染。
  
  此外,大冶湖流域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农业,所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大冶湖水质也造成影响。
  
  专家分析,废水废渣,加上面源污染的废气和有毒烟尘排入大气中,再随降雨沉降于大地,流入湖区,污染水域。
  
  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污染排放的速度,是大冶湖水质变差的另一重原因。铁金港是大冶湖上游一条污染严重的港渠,黄石下陆、铁山以及大冶市还地桥镇部分生产生活污水,通过铁金港、罗桥东港流入大冶湖。而这几个地区,尚无污水处理厂。大冶湖流域的陈贵、灵乡、大箕铺、金山店、保安等镇域经济发达的地区,也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经港渠直接流入大冶湖,污染严重。
  
  重金属超标,怪病患者增多
  
  大冶湖底泥中镉、铜、铅三种重金属超标,不仅给鱼类及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带来危害,也危及人体健康。
  
  调查显示:超标最严重的镉,超标率为37.9%。其次大冶湖是铜和铅,超标率分别为17.2%和13.8%。资料表明:大冶湖流域重金属污染区癌症死亡率大大高于非污染区,男女平均寿命分别比非污染区短2.6岁和1.7岁、0-5岁儿童先天性异常死亡率是非污染区的3倍。
  
  据了解,镉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
  
  同样,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损害的是人体中枢神经,还可以降低人体红细胞的输氧能力。铅被摄入人体后,有90%以上储存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肌肉组织、神经和肾中。急性铅中毒有便秘、腹绞痛、贫血等症状;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铅会对人体消化系统造成障碍、损失肺中的吞噬细胞,使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此外,严重的铅污染还会降低儿童智力。
  
  大冶市水务局一份2009年的农村水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冶市受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影响的不安全饮水人数为40384人,主要分布各个乡镇。
  
  其中,饮用高氟水的人数为25338人,主要分布在位于铁金港沿线的村,即罗桥街办的金桥、花井等11个村;还地桥的秀山、还桥、梅咀等8个村。
  
  另外,饮用高砷水的人数7803人,主要分布在茗山乡的茗山村、范道等6个村。当地群众秃顶及癌症、怪症状患者较多,原因为土壤中砷含量过高。
  
  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结下了“苦果”。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专家曾经指出,大冶湖上游水质已丧失饮用、养殖、灌溉功能,下游水质更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发表于 2012-5-31 04:24:26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391L7A4.jpg
140公里湖岸线,非法填占22处
美丽湖岸 被抢吃的“唐僧肉”

1_201205281104081dmM7.jpg
  大冶东岳街办永胜村刘建和湾施工填湖,男子示意记者不要拍照

  
  填湖造地,无休无止。继1970年代填湖大潮过后,新一轮填湖浪潮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
  
  大冶湖管理处5月初的初步摸底资料显示,大冶湖139.8公里湖岸线,侵占湖面、滩涂建房、围堤筑坝、涉湖工程等非法填占行为达22处。
  
  非法填占大冶湖,不仅有私人肆意为之,部分公共服务机构也被指以“公益”之名,行填湖之实。
  
  非法填占,连同淤塞,使大冶湖容积减少,影响洪水调蓄。当前,填湖与制止填湖,仍在进行着博弈。
  
  湖岸线已成“唐僧肉”
  
  在大冶湖管理处初步统计的非法填占行为中,私人、村集体填湖占据大多数,尤数大冶湖水域大冶市东岳街办、黄石开发区黄金山工业新区滨湖地带最为严重。
  
  5月3日上午9时20分左右,在靠近大冶湖水域的东岳街办永胜村刘建和湾,记者亲眼看到一辆拖拉机载着建筑垃圾,倾倒在湖边。
  
  5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再次来到永胜村刘建和湾,看到一辆挖机在已填占的湖面上进行压实平整。望见陌生人靠近,施工人员赶紧停工,迅速坐上一辆无牌小车离去。
  
  据了解,永胜村刘建和湾从2009年至今,陆续填湖已达40余亩。
  
  记者调查了解,大冶境内东岳街办叶家坝村、新美村、大冶湖2号桥沙站码头湖区、大冶湖2号桥至大冶一中结合部大冶湖水域等地段,填占湖泊的行为也十分猖獗。
  
  大冶湖管理处处长张国文介绍,“先填实、再卖给开发商,一亩可卖一两百万。有的地方是开发商躲在背后操纵当地人先填实、后交易。”
  
  在黄石开发区靠近大冶湖岸线的汪仁镇黄荆头村、磊山村、庆洪村、沿湖村,围堤筑坝、侵占湖面的行为也同样存在。
  
  5月2日上午,在汪仁镇沿湖村,记者看到,一条由建筑垃圾、石块等杂物填成的堤坝,从大冶湖滩涂延伸到湖中心。据了解,该堤坝自2009年12月起开填,侵占湖面12亩,将300余亩大冶湖水面从主湖中分割出来。
  
  湖岸线像一块“唐僧肉”,到处在抢着“下牙”。“下牙”快的要数大冶市东岳街办新美村的8户冯姓村民。
  
  据大冶湖管理处介绍,2009年10月,冯某等8人利用十一长假,在新美村大冶湖水域滩涂突击建起8套别墅,每套别墅建筑面积300平米。
  
  5月3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别墅靠近大冶市铁路大桥,临湖而建,底层建有高约2米的立柱,以防湖水涨高漫进室内。部分房屋可见人员进出,也有部分房屋尚未装修。
  
  此外,还有个体老板及企业圈占湖面及滩涂,搞起经营。大冶湖一号桥附近填湖占地建起了停车场;大冶湖2号桥附近,共填湖造地80余亩,建起了两家黄沙站;大冶湖2号桥至大冶一中水域,金湖街办一彭姓商人筑堤围湖60亩,建起了鱼池;大冶湖上游董家咀村水域滩涂,一大箕铺镇村民围湖筑坝建休闲娱乐场所。
  
  “公益”项目陆续上马
  
  不光私人在填,村集体在填,部分公共服务机构也被指参与到填湖的浪潮中来。
  
  大冶市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大冶市城南二期客运站、大冶市第一中学校园扩建工程,均被大冶湖管理处认定为“未经许可涉湖工程”。
  
  据了解,大冶市城市备用水源工程为大冶市政府重点工程,属社会公益性项目。该工程计划自尹家湖东风东路延伸段出口处东岳街办新美村湖边山嘴,新建一条874米的大堤,新建涵闸1座,控制水位防洪,同时提供备用水源约700万立方米,工程估算总投资3000万元。
  
  该工程2009年9月动工,已填湖建路96亩,分割大冶湖水面538亩。大冶湖管理处认定:该工程未经上级水行政部门许可,属非法填占水域及滩涂行为。
  
  大冶市另一处涉湖工程城南二级客运站,亦被大冶湖管理处认定为非法填湖。
  
  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大冶市计划在大金省道一号桥至收费站南侧新建城南二级客运站。大冶湖管理处处长张国文介绍,大金省道一号桥至收费站南侧为大冶湖水域范围,已形成河道,两侧基本上是堤坝结合的防洪堤,“这个项目也没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属于未批先建。通过日常巡防发现,自2009年12月至今,此处已填湖造地40多亩。”
  
  新近为公众所瞩目的涉湖工程,是大冶一中校园扩建项目。大冶湖管理处介绍,自今年3月27日至今,大冶一中后门大冶湖水面及滩涂已被填实20余亩。
  
  5月3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记者在大冶一中后门看到,一辆小卡车拖着建筑垃圾到此处卸载。司机介绍,他是当地人,“填实的地方原本是我们的,他们征收过去了,让我们帮忙填。”
  
  但大冶一中有关人士今年4月份曾对本报记者介绍,该校校园面积目前为200余亩,是按照2000余人的规格来设计的,现在学校的学生猛增至近4000人,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急需兴建教学楼和食堂,规划新建面积为73亩。“学校占用的是东岳街办永胜村村民的鱼池和菜地,花了数百万元征收费,不存在非法填湖问题。”
  
  与大冶一中校园扩建工程相似,大冶市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和城南二期客运站两个项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许可,但在大冶湖管理处看来,涉湖工程未经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批准,均属非法行为。
  
  张国文说:“这些工程都可以采用避让湖面的方式进行,或者占补平衡,但他们似乎更热衷于填湖。”
  
  湖床抬高1.5至3米
  
  张国文忧心忡忡地说,非法填占湖面及滩涂,造成的危害是大冶湖的容积减少,一旦发生洪水,影响蓄水和行洪,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致使大冶湖湖容缩小的还有湖床淤积。据资料记载,大冶湖在1917年最大湿地面积曾达239平方公里。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围垦,大片湿地变成耕地;其次是因水土流失、工业及生活废物等流入大冶湖,致使湖床逐年淤积。按20.0米水位计量,1991年11月比1969年水面积缩减95.54平方公里,湖容缩减2.541亿立方米,在1970年前,大冶湖蓄水量约6.33亿立方米。“水土流失,尾矿沙、生活垃圾等统统冲入大冶湖,大冶湖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大冶市水务局防汛抗旱科科长柯旭东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原本畅通的大冶湖患上了“肠梗塞”,尤其是大冶湖主港。
  
  5月17日,记者来到大冶湖主港的大冶湖一号桥附近探访。一位在此居住了20多年的夏姓老人回忆道,“这条河道幸亏清理了,要不然就成陆地了。”
  
  柯旭东介绍,大冶湖的主港淤塞的程度从1.5米至3米不等,严重影响行洪。从2009年开始,大冶市对大冶湖主港城区段进行清淤,清淤深度为0.2米-2.00米,清淤宽度为350米,清淤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清淤泥土达124万立方米。“大冶湖城区这一段清淤,仅仅只是治理大冶湖肠梗塞的第一步。”柯旭东说,大冶湖流域的所有支流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肠梗塞”。
  
  据大冶市农水科的最新水利普查数据显示:按20.0米水位计量,大冶湖的湖容仅剩下5亿立方米。按水位18.0米计算,大冶湖容积2.3亿立方米。

发表于 2012-5-31 04:25:15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431QSUs.jpg
围栏养殖6万亩,自然鱼类减少50多种
湖中精灵 何处是栖息家园

1_201205281110551lTu8.jpg
  黄石开发区汪仁镇黄荆头村村民在补网
1_201205281111021j9yy.jpg
  
  尹家湖边的死鱼

  
  除面积缩减、水质变差外,物种减少是大冶湖第三大伤心之处。
  
  资料显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冶湖鱼类种类为90多种,目前不足40种,且以小鱼、杂鱼居多,银鱼、鲥鱼、鳗鱼等名贵鱼种几乎绝迹。
  
  与此相对的是,大冶湖现有的9.6万亩水面上,围栏养殖面积达到6.2万亩,超过60%。过度养殖经济鱼类,连同水体污染,破坏了湖泊天然的生物多样性。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面对大自然赐予的“明珠”和“天然宝库”,人类是否只是一味索取?
  
  85家养殖户,围拦湖面6万亩
  
  大冶湖管理处今年5月初的摸底数据显示:85户单位和个人在大冶湖湖面从事围栏养殖,围栏面积达到6.2万亩,占大冶湖现有湖面面积9.6万亩的65%,远远超出省政府规定的不能超过水面面积10%的标准。
  
  大冶湖流经大冶、阳新、西塞山区、开发区,流域面积1106平方公里。85家围栏养殖户中,阳新县占45户、3.2万亩;开发区占据30户、2.3万亩;大冶市占10户、0.7万亩。
  
  记者在黄石开发区汪仁镇黄荆头村、磊山村、阳新县太子镇滨临大冶湖地带看到,湖面上竹竿、丝网林立,平坦的水面被分割成条状。
  
  今年50岁的曹中友是大箕铺镇下曹村人,生在大冶湖边、长在大冶湖边,如今也是靠湖为生。
  
  1995年,曹中友在湖边承包了一片水面养殖,每年春季要每亩投放鱼苗300斤,然后割草喂鱼,让鱼儿自由生长,收益为每亩1000元。
  
  2002年,他和兄弟4人一起投资承包了382亩湖面养鱼,并改用网箱进行围栏养殖,主要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曹中友说,每年春季投放鱼苗1000斤∕亩,每年的投资大概为40余万元,去年一年仅饲料就喂掉60吨;到了9-10月份起,鱼纯收益为每亩1万元左右。
  
  50种鱼类难觅,水下世界渐沉寂
  
  靠山吃山,靠湖吃湖。大冶湖管理站老站长陈海如介绍,大冶湖渔业历史悠久,年代不同,养殖模式和技术、捕捞方法也有所不同。
  
  陈海如回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渔业是计划模式,打来的鱼交至水产供销公司,由水产供销公司统购统销。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农民开始自己捕鱼自己卖,“当时渔民用围网或渔网捕鱼,一天能捕70斤左右。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一天能赚20多元钱。”
  
  从1983年开始,一些渔民开始从浙江等地引进新型捕鱼模式“迷魂阵”,该模式渔民只要布网,便可“坐收渔利”。陈海如介绍,“迷魂阵”一套一般要花费上万元,是用尼龙丝制作的,网眼小得与防蚊纱窗的网眼差不多,小鱼进去后无法再出来,属于一种掠夺性捕捞的工具。“后来,‘迷魂阵’改为围养,同样也是掠夺性养殖。长期不投放饵料,养殖密度又大,鱼很快就将水生植物‘消灭’了,这对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陈海如慨叹,过度养殖、污染加剧,大冶湖中一些名贵鱼已经无法生存,鳕鱼、鳗鱼等逐渐绝迹。
  
  根据《长江鱼类》一书中统计和当地渔民据介绍,1964年以前,大冶湖鱼类不低于90种。但目前,大冶湖中鱼类不足40种,且以小鱼、杂鱼居多,银鱼、鲥鱼、鳗鱼等名贵鱼种几乎绝迹。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副院长侯建军解释,湖泊中的环境容量有限,如果围栏养殖的经济鱼类多了,“生物的挤压效应在竞争中会把野生鱼类替换掉。”
  
  与银鱼一样,鲥鱼、鳗鱼等名贵鱼种在大冶湖中也多年未曾捕捞到。这些“湖中精灵”在不断消失,水下世界逐渐趋于一片沉寂。
  
  鱼儿难以栖息,大冶湖在哭泣
  
  大冶青龙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今年52岁的曹中寅站在大冶湖边静静地叹息:“大冶湖疾病缠身,就连鱼儿也难以在此栖息。”
  
  曹中寅原是大冶市水产局的一名职工。6年前他受大冶湖管理处之托,写了一篇名为《大冶湖在哭泣》的文章,阐述了大冶湖正“疾病缠身”,包括水质污染、湖面淤塞、渔业生产量下降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早在30年前,大冶湖的名贵鱼特别多,现在都消失了。”曹中寅说,他从小在湖边长大,在他20多岁的时候,还经常看到大冶湖里有刀鳍鱼、鳗鲡等名贵鱼,还有不少渔民打捞蚌壳、螺丝叫卖,在湖滩涂上常可以看到螃蟹回游上来,还有一些水鸟在湖上飞翔……“如今,这一切已经成了一份美好回忆。”曹中寅在《大冶湖在哭泣》中写道,他盼望着有一天,还能重现这些水生物。
  
  生态系统破坏,纳污能力减弱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副院长侯建军分析,大冶湖鱼类资源减少、品种单一、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除开长期盲目围湖造田、过度围栏养殖严重缩小鱼类的生存空间和繁殖场所外,江湖阻断、水体污染也是重要原因。
  
  据了解,1970年在四顾山下修建大冶湖闸后,大冶湖连通长江的大门被关闭,该湖与长江之间的生息联系被截断。自此,大冶湖内的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影响,致使湖泊的生物饵料资源发生变化,尤其是阻塞了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
  
  侯建军说:“水利设施是出于防汛的需要。除泄洪外,一般来说江湖连通是受限的,影响生物的健康繁殖和生长。”为保护和恢复大冶湖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灌江纳苗和建人工增殖放流站等措施来补充资源。
  
  同时,沿湖四周工矿废水的流入,使大冶湖水体污染日趋严重。这些工矿废水不仅影响鱼类本身,也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长繁殖,水生物饵料减少,鱼类种群及产量降低。
  
  大冶湖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影响了鱼类及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也减弱了其自净能力,降低大冶湖的有效环境容量。
  
  大冶湖管理处副处长刘坤说,若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大冶湖流域的污染物排放、工农业发展也会因此受限,“这就是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

发表于 2012-5-31 04:26:12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461yn6E.jpg
“保护母亲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市委书记王建鸣说——
保护大冶湖 比天大的事都大

1_201205281112251723R.jpg
  大冶东岳街办,黄石市政府关于保护大冶湖的通告
1_20120528111231126Uu.jpg
  
  大冶湖边的警示牌

  
  近年来,“保护母亲湖”“拯救大冶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2009年11月,黄石市政府下发通告,禁止在大冶湖水域滩涂非法围垦、填湖筑堤。
  
  去年初召开的黄石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将《关于加强大冶湖保护工作的决议》列为“一号决议”。黄石市水利水产部门组织编制了《大冶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报告》。
  
  去年11月25日,黄石市政府出台《黄石市大冶湖管理暂行办法》。
  
  去年12月19日,黄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期间,王建鸣赴大冶代表团参与讨论时特意谈到大冶湖保护问题,他说:“天大的事都没有这个大!我们所有的干事创业都是为了子孙后代、长远发展,不是为了眼前的指标。”
  
  市政府通告:禁止填湖
  
  2009年11月14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大冶湖水域滩涂非法围垦、填湖筑堤的通告》,对在大冶湖水域滩涂非法围垦、填湖筑堤等事项作出了明令禁止。《通告》指出,大冶湖是黄石市第一大湖泊,界跨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和黄石经济开发区,集蓄洪、水产养殖、航运、灌溉、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水域滩涂属国有资源。规划好、建设好、保护好大冶湖,既是实现“三大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通告》要求,沿湖乡镇、村组及有关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将大冶湖的水域滩涂发包给单位或个人进行围垦经营;沿湖县(市)区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大冶湖水域滩涂的,须按法定程序报批,并依法缴纳税费且对权属管理单位予以补偿。
  
  同时,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市水利水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在大冶湖水域滩涂从事填筑堤坝、开挖鱼池、修建港口码头及休闲娱乐场所等有关建设;严禁以开发建设为目的的各类填湖造地行为;禁止向大冶湖倾倒废弃物品和垃圾。
  
  此外,《通告》要求,正在大冶湖水域滩涂从事围垦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停止施工建设,并由黄石市水利水产局负责抓好整治,责令相关单位及个人限期拆除围垦设施,恢复水域滩涂原状。
  
  人大一号决议:保护大冶湖
  
  保护大冶湖,人大代表也在行动。
  
  2011年1月中旬,黄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黄石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以及邹勇等14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保护大冶湖的议案》,梅向阳等14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大冶湖污染严重,亟待加强环境保护的议案》。
  
  当月15日,大会形成《关于加强大冶湖保护工作的决议》,获得全票通过,成为“一号决议”,自此大冶湖保护工作正式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该《决议》指出,大冶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大冶湖水域和岸线位置的不同特点,结合防洪设施、水生态保护、森林植被恢复等功能因素,合理确定大冶湖功能分区,分水域和陆域编制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严肃性,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此外,《决议》还要求大冶湖保护治理工作分步实施,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当务之急是要着力抓紧做好截污、清淤、拆违三个方面的工作。”
  
  黄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兴龙分析,按照黄石市委“三大战略”部署和城市发展“南向对接”决策,“黄石后60年将是环大冶湖发展,所以保护大冶湖关系到黄石的未来发展。”
  
  整治规划+管理办法
  
  早在2009年8月8日,《大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这是大冶市第一个关于大冶湖的综合整治规划,基本原则是标本兼治。
  
  该《规划》含75个项目,包括湖泊修复、港渠整治、工业污水处理、工业重金属污染处理、工业固废处理、入湖河港整治,养殖废水处理、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域生态保护、乡镇垃圾处理、矿山复垦、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等,投资概算20.31亿元。其中,湖泊修复、港渠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优先项目。
  
  去冬今春,大冶湖水位下降,往湖中倾倒垃圾、排放污染物、抢占滩涂等行为十分猖獗。黄石市政府于2011年11月25日印发《黄石市大冶湖管理暂行办法》。至此,大冶湖有了一个真正为其量身定制的规范性管理文件。《暂行办法》划分了国土、城建、环保等市直部门以及环湖县市区的职责,并提出将大冶湖保护工作纳入沿湖各县市区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规范了涉湖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对填湖违建逾期不拆除、扩大排污口等行为最高可罚10万元。
  
  为加强联动,黄石市成立了大冶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大冶、阳新、西塞山、下陆、铁山、开发区等县(市)区,发改委、水利、国土、规划、环保等15家市直部门作为成员共同参与。
  
  今年2月7日,大冶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面对相关部门的确权明责之争,黄石市长杨晓波直言:“保护湖泊是常识,还需要人来布置?拿出点担当来,捍卫大多数人的利益。”
  
  清淤+重金属治理
  
  大冶湖流域面积80%位于大冶市境内,为大冶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贡献不小。近些年在大冶湖的保护过程中,大冶市也着力不少。
  
  2009年12月26日,大冶湖大冶城区水域清淤工程开工。清淤范围位于大冶金湖街办石头咀至106国道大冶湖大桥之间,目前这片水域底部0.2米至2米深、124万立方米的淤泥全部清除。昨日,30余名市民聚集在已清淤的湖边钓鱼。市民曹先生满脸喜悦地说:“这里的淤泥被清理走后,水质比原来清了,鱼儿也多了。”
  
  同时,重金属治理也列入大冶湖保卫战的重头戏。2008年,大冶市出台《“五小”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小企业取缔对象。目前,已经取缔五小企业300多家。仅今年3月29日至30日,大冶金湖街办就对36家小选矿厂予以取缔。
  
  尹家湖是大冶市的的备用水源,近年来,她同样饱受破坏。今年3月21日,大冶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尹家湖保护工作》,要求环保、水务、国土、规划建设、城管、农业等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密切配合,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破坏尹家湖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针对污水排放、非法填湖、养殖密度过高三大问题,大冶市成立领导小组,专班整治。
  
  尽管如此,护湖共识不高、部门联动不够、执法限于劝止、治理时紧时松等原因,仍遭爱护人士诟病

发表于 2012-5-31 04:28:58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501dOBD.jpg
大冶湖保护界限不清,多头管理,难于执法……
护湖之路 几多坎坷几多忧

1_201205281115521LUSQ.jpg
  一只水鸟在大冶湖面围栏养殖与填湖所建的高楼上空飞翔
1_201205281115581jgsC.jpg
  
  备用水源工程填湖

  
  尽管护湖层层发力,治湖渐渐加码,但现实中,非法填占、围栏养殖、污水排放等破坏行为却屡禁不止。保护界限不清,多头管理,难于执法,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纠葛,让大冶湖的保护与治理之路,坎坷不平。
  
  大冶湖管理人员透露,“有的坏湖分子,甚至与‘两劳’回归人员、黑恶势力勾结。”夜阑人静,每当土方入湖时,每当暗流涌动时,每当丝网缠杆时,我们仿佛听到大冶湖在啜泣。
  
  费钱费劲耗时,易破难治
  
  “保护大冶湖应该加强力度了,不然以后会花更大的代价。”湖北理工学院环境学院副教授吴风林长期从事大冶湖的研究工作。他坦言,大冶湖保护难见成效,首要的是利益问题。
  
  “治理水环境是一个相当难的课题。”大冶市城区环保局局长陈建国说,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早在10年前,大冶市环保局曾经请专家编制了《大冶湖水环境防治规划》,需要花费10亿元治理,但是一直没有资金;去年《大冶湖水环境防治规划》上报至国家环保部后,已经被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等待资金治理,但是现在可能20亿元也不一定能治理好,它还需要时间。
  
  大型工矿企业也曾做过一些努力。1981年,大冶湖水由于大冶铁矿选矿废水回收利用70%,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对含镉废水采取控制等措施,水质有所改善;水中铜、铅、锌、镉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3、37、55和19倍。但是由于经济要发展,随着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五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大冶湖的水质污染更加严重了。
  
  保护界限不清,多头管理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模糊、保护范围不明确,是当前大冶湖管理中的一大弊病。
  
  大冶湖是黄石市第一大湖,属跨界湖泊,界跨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和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18个乡镇街办,沿线人口超过60万,各地都在围绕大冶湖“做文章”,从湖水中分“一杯羹”。
  
  同时,因大冶湖具有蓄洪、水产养殖、航运、灌溉、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直接参与大冶湖管理的有水利、水产、环保、国土、城建等10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法规去管理大冶湖,推诿现象也不免发生。
  
  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地区、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致使大冶湖“都在管,又都管不到位”。吴风林分析:“管理机构、部门不统一,职权不明。行使权责时,每个部门都从各自利益出发,不从大局考虑,从而导致出现‘九龙管不好一个湖’的现象。”
  
  与多头管理相交织的另一个问题是,大冶湖的保护界限不清。
  
  据大冶湖管理处处长张国文介绍,历史原因造成大冶湖堤防标准较低,南岸低于北岸,汛期调度难;非汛期往往将水位降至最低,造成大量湖床裸露,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同时,也为非法侵占滩涂提供了便利。他们在滩涂上种菜,就认为是他们的地了。”
  
  张国文说,没有划定大冶湖明确的保护界限,往往很难执法,“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违法了。”
  
  机构职权过小,难以执法
  
  大冶湖管理处是大冶湖的直接管理机构,但在现实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时常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
  
  在阳新县划归黄石市之前,大冶湖属于跨地市湖泊,根据《渔业法》的相关规定,跨地市湖泊的渔政工作由共同的上级渔业行政部门管理,因此,湖北省水产局于1982年设立了直属的大冶湖管理站,主要负责大冶湖的渔业行政管理工作。
  
  1997年元月,阳新县划入黄石后,大冶湖就只是跨县(市区)的湖泊了。2008年4月,省政府决定将大冶湖管理站交给黄石市管理。黄石市政府根据大冶湖水行政管理分属各县、市、区管理的状况,成立了黄石市大冶湖管理处,并明确将大冶湖区域内的水政执法权交给了大冶湖管理处。但目前大冶湖的水行政管理还是处于一种市里与县、市、区都在管理,也都管不到位的尴尬状况。
  
  大冶湖管理处现在是一个科级单位,职工10余人。现任处长张国文感慨,有时去协调两个乡镇的工作,“人家都懒得理睬。”
  
  协调单位难,面对个体执法也难。大冶湖管理处副处长刘坤说,非法填湖分子经常与他们“躲猫猫”,“当面答应你不填了,一离开他又开始填,甚至发生过冲突,我们就10多人,怎么能监管得过来。”
  
  执法程序走完,湖已填完
  
  大冶湖管理处老站长陈海如也有同感。他介绍,“迷魂阵”捕鱼是国家明文禁止的,大冶湖管理站每年要捣毁“迷魂阵”2000多套,缴获后用柴油烧毁。但是这些“迷魂阵”捣毁后,很快就像“雨后春笋”般迅速长起来:执法人员来时将“迷魂阵”沉入湖底,等没人时再将其浮上来。
  
  另外,由于冬季水位低,执法船不能正常在湖面行驶,一些渔民早早布下“迷魂阵”就逍遥法外了;加上大冶湖管理处仅有10余人,经费不足,执法力度及法律不健全等,用“迷魂阵”捕鱼的现象总是死灰复燃。直到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斗争还在延续。
  
  张国文有时感到很无奈,汪仁镇沿湖村填湖筑堤12亩,分割大冶湖水面300余亩,大冶湖管理处多次制止并调查取证,走访法律程序,但至今对方仍未将湖面恢复原貌。
  
  “一个部门,十几个人,确实势单力薄。”张国文解释,他们不能强制执法,只能通过下达停工通知书、宣传政策等方式制止施工。
  
  此前,为了制止填湖行为,他们曾用车堵住现场入口,但每次都是双方差点打了起来。“一天可以填十几亩,照这样的速度下去,等到将所有的执法程序走完,湖已经填得差不多了。”说起这些,张国文连连叹气。

发表于 2012-5-31 04:30:13 | 来自湖北
1_201205281004541jJcy.jpg
“湖泊是城市的肾,如果肾坏了,城市就会生病……”
衰病之湖 如何再碧波荡漾

1_2012052811171017Ccs.jpg
  大冶湖西南水域,难得一见的水鸟
1_201205281117141bw25.jpg
  
  滩涂建房

  
  一片湖,关乎一座城的性情。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武汉东湖、南京玄武湖……已成为“城市名片”。日趋衰竭的大冶湖,如何让你重焕生机?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侯建军说:“湖泊是城市的肾,肾是用来排毒的,如果肾坏了,城市就会生病……”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一位专家表示:大冶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从国内外治理污染的实践看,湖泊污染治理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和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见成效。大冶湖污染负荷重,治理任务十分繁重。”
  
  确权划界,“三线”管理
  
  2008年至2009年,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一课题组曾主持调研大冶湖水污染的防治研究,课题组认为,保护大冶湖,首要任务是明确大冶湖的保护范围。
  
  课题组提出,为大冶湖保护划定蓝线、绿线、灰线,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体来说,即是以大冶湖最高控制水位为湖泊水域线(蓝线);再以蓝线为基线,向外延伸不少于30米,作为湖泊和入湖河道绿化用地线(绿线);再以绿线为基线,向岸上延伸不少于300米,作为湖泊外围控制范围线(灰线),灰线是外围控制范围与正常用地之间的界线,是为了减少人为活动对湖泊的污染和保护湖泊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和异质性。
  
  “三线”划定后,勘界立桩,明确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和移动湖泊界碑界桩,湖泊保护责任单位对损坏和移动界碑界桩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通过“三线”的划定,充分防止湖泊水面碎化,确保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吴风林认为,明确保护范围的同时,应该疏浚入湖河港,截污,恢复水生植被多样性。
  
  大冶湖管理处处长张国文表示,生产、生活废水的排入是导致大冶湖水体变差的重要原因,截污、控制污染物入湖是保护大冶湖水质的重中之重。
  
  大冶环保局一位刘姓负责人表示,要彻底截断流入大冶湖的污染物,正规企业一定要安装污水处理设施。针对一些企业为节省开支和执法部门玩“躲猫猫”,还要安装可供环保部门24小时监控的监控仪。对于“五小”企业一律取缔,乡镇政府、环保、公安、供电等部门应铁腕整治,可不给“五小”企业供电。他说:“如果‘五小’企业不全部取缔,就没法谈水质改善。”
  
  大冶市水务局防汛科科长柯旭东,对“五小”企业的取缔也持相同观点,“否则污染物、泥沙再次冲入湖中,之前做的清淤工作将变成‘无用功’”。
  
  建章立制,有法可依
  
  专家们一致认为,保护大冶湖,还需建立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侯建军表示,《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草案)》已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他认为,该《条例》的出台,可以进一步从法理法规方面为湖泊保护提供框架指导,为执法部门的执法提供一个可供依靠的依据。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课题组表示,由于大冶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是跨行政区域的环境问题,黄石市政府应提请人大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大冶湖水环境保护实施办法》,并颁布实施。
  
  专家提出,通过《大冶湖水环境保护实施办法》明确大冶的功能定位、污染物减排任务、处罚措施,同时规范围栏养殖,减少对水体生态功能的破坏和对鱼类资源的掠夺。严禁筑坝拦汊,逐步退汊还湖、退堰还湖。
  
  此外,各方要理清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事权范围,理顺涉水部门管理体制,完善法律责任。
  
  据了解,目前大冶湖管理处的执法依据主要依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上位法规,地方法规主要是《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大冶湖水域滩涂非法围垦、填湖筑堤的通告》、《黄石市大冶湖管理暂行办法》等,缺乏明确细致的操作条款。
  
  加强监管,协调联动
  
  专家们认为,各级人民政府是辖区内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黄石市政府可牵头建立大冶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共同治理大冶湖水环境工作的协调机制。
  
  联席会议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联席会议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开展调研和咨询活动,向联席会议提交专题咨询报告,同时搜集和整理公众对大冶湖水环境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向联席会议反映社情民意。
  
  大冶市城区环保局局长陈建国说,跨地区的湖泊一定要由黄石市政府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机构牵头来协调管理。他进一步解释:由于铁山、下陆没有建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污水通过铁金港流入三里七湖。
  
  如今的三里七湖可谓是鱼的地狱;而尹家湖也常遭到从黄金山工业园的企业排下的污水,已经丧失饮用功能。这两个大冶湖的子湖尽管在大冶境内,但却有跨界的港与之相连,所以一直难以切断污染源。
  
  在湖北理工学院环境学院副教授吴风林看来,应该建立类似于大冶湖管理局的专门机构。同时,注重科技的运用,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在线自动监测,增加现场突击检查的频次。
  
  其次,还可利用经济手段,运用价格杠杆,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实施强制征收。对用水实施阶梯水价,适当拉大高耗水、高污染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差价,遏制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的盲目发展。
  
  对于资金问题,专家们表示,应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对饮用水、污水处理等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项目形成市场化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以奖代补”资金,引导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参与到大冶湖流域的水环境治理。
  
  此外,加大科技攻关,采取灌江纳苗等方式,恢复生物多样性。推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治污的积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7-16 09:58 , Processed in 0.24959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