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西塞山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西塞山区法院举行。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总工会主席余绍斌、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胡娟、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主任麻志斌出席活动。
余绍斌等一行人,先后参观了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调解室、“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等。余绍斌表示,一是加强对“法院+工会”的宣传。充分利用各平台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持续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增强职工自身法律意识,促进劳资关系和谐;二是畅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不断优化工作室管理方式,通过完善区总工会与区法院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畅通劳动关系维权渠道;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法院+工会”是化解劳资纠纷的新型工作模式,加强双方沟通,不断挖掘工作亮点。
西塞山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是由区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和区总工会维权服务部工作人员、法律顾问、劳动争议调解员组成,参与劳动争议案件分析,旁听重大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实行“一案一办理”,全程协助做好案件的调解工作。工会和法院共同对典型性、苗头性、普遍性劳资纠纷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共享相关数据,从源头上化解劳资纠纷。西塞山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创建至今,已成功调解并结案三例案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案情回顾。
案情回顾:冯某于2021年6月20日由徐某招聘进入某公司从事家居用品加工工作,劳动报酬按件计付。入职后不久,冯某在工作中因操作失误致左手食指被机床挤压受伤,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工伤十级。双方后经多次沟通、协调,均未果。2022年4月,冯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作出后,该公司对裁决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西塞山区法院结合该案的实际情况,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第一时间将案件指派给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经过多轮调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同时向法院递交了司法确认申请。一花引来百花开,好的开端为大量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传统模式下的一场诉讼,至少要耗费三个月时间,有的甚至更长,这无形中增加当事人诉讼成本,而“法院+工会”诉前对接多元化新模式,以解民忧的“小切口”做实了暖民心的“大工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