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21时许,家住金湖街道的小鱼(化名)在家玩手机时,收到“微店”App内陌生人的图片消息。图片显示对方想要收购小鱼挂售的玩偶公仔,但由于账号无法聊天,要求小鱼扫描图上二维码添加QQ进行交易。小鱼没多想,加上好友并被拉入一个两人QQ群。 进入QQ群后,对方发来一张截图,显示由于小鱼未联系客服开通“交易担保”导致支付资金被冻结,要求她扫描图上的二维码添加微店“官方人工客服”继续交易,小鱼没有丝毫怀疑。
在身份认证的过程中,小鱼提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但客服以她是未成年人为由,让她额外提供并认证家长的身份信息。在客服的指导下,小鱼下载注册了腾讯会议,进入指定的会议室,并将手机设置成屏幕共享状态。客服声称认证过程签订了保密协议,绝对不能告诉其他人,泄密会导致公安机关追查,后果很严重。信以为真的小鱼拿来外婆的手机回到房间操作。按照客服的要求,将外婆微信余额中的钱全部提现到银行卡内。之后,客服说还需要银行卡刷一笔流水才能完成认证,小鱼有些怀疑,但对方发来营业执照图片打消了她的顾虑。
于是,小鱼便用外婆的手机扫码向对方转账4998元,当她询问如何返还这笔钱时,对方却告诉她这笔钱被冻结了,需要再次扫码转账解冻,小鱼只得又向对方转账4996.9元。之后,客服声称认证是个过程,钱返还需要时间。这时小鱼察觉到不对劲,要求对方返还钱款并表示取消交易时,对方便恐吓她,称未成年人退款很麻烦,会损失信誉影响她的生活,并表示会报警处理,让她承担法律责任,害怕的小鱼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操作。最终,在对方的威胁恐吓下,小鱼先后用外婆、外公的手机进行了多次转账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经查,小鱼先后转账10次,总计被骗21692.68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广大家长应提高警醒,日常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反诈骗教育,告诫孩子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网站,不乱扫二维码,不提供支付码,不贪图小便宜,轻信抽奖、免费领游戏皮肤等说辞。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上的监督与教导,此外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人,也建议家长不轻易开通免密支付和刷脸支付。遇到诈骗,需及时保留证据拨打110报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