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最宜登高处。
西塞山的秋,是夏与秋的完美过渡,绿意中渐染金黄,如同岁月的笔触,细腻而温柔。夏意犹在,秋风已至,轻轻吹过林间的诗词步道。抬头望,天高云淡,如洗碧空绘长卷。
○西塞山为古樊楚三名山之一,又名黄石矶、矶头山,海拔176.5米,山体壁立江心、横山锁水、危峰突兀、形似巨鲸、横断吴楚、易守难攻,山体将江面宽度由一千多米拦至五百米左右,被称为长江第一天然屏障。正如《水经注》中记载:“黄石山连经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故得名西塞山。
○西塞山景区,坐落于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这里有险峻的江山、丰富的胜迹、沧桑变迁的道士洑古镇,以及世界级非遗“西塞神舟会”。风光绮丽、人文荟萃,绘就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诗词文化多元融合的文旅画卷。
西塞山山势壮观,峰峦连绵,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山”的美誉。
整座山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主要植物达243种,野生动物亦多。自然孕育了西塞山的生态多样性,只此青绿间,藏着自然的秘密。
○摩崖石刻,明朝进士朱其昌手书 秋色斑斓,启程出发。脚步不停,一路向前。开启向山而行的旅程,身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人生如山,起伏跌宕皆是风景,沿着蜿蜒的小径,一步一步,阅读自然的诗意,向上攀登中与西塞山亲密接触。
山路无言,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如大地之书,每一块都仿佛在诉说往昔的传说。 孙策与黄祖及刘勋所部激战于此,张志和渔隐于此,刘禹锡登高于此,陆游赋诗于此,朱其昌、吴国伦题字于此……行径山中,微风轻拂,传来历史回响。
石板层层叠叠,如同人生的阅历,一步一步,坚实而厚重。从山脚延伸向山顶,恰如人生的旅途,有起有伏,但只要坚定前行,就能抵达高处。
○龙窟寺,“九庙一观”唯一留存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故事。西塞山从历史中走来,山山水水之间,长满了故事。
张志和隐居垂钓,感悟自然之道,写下了名篇《渔歌子》,南宋抗蒙名将“和义郡王”吕文德墓葬于此,其子创观以报父恩。
○桃花古洞,张志和钓鱼避雨之地
山一直在,故事还在继续。在登山中,听听那些山里未完的故事。
在这里,阅读元真子钓台的千年山水诗意,赴一场桃花古洞浪漫的时光之约,感受报恩观里传统文化的深意。
○元真子钓台,中国十大古钓台之一
○报恩观,吕文德之子创观
江山不语,青绿千载;江山不老,画卷常新。
这里名篇盛出,千古风流。从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再到李白、韦应物、苏轼、陆游……历代诗词大家挥毫笔墨,畅叙幽情,展现着西塞山的画意诗情和独特魅力。
江水流经山脚,轻拍山岩,讲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凭栏极目长江九曲,山前山后各有风景,有风无风都很自由。
行走山水之间,和一座山谈谈心,你说它听,走走停停。
○悬崖古栈道
○乱石惊涛
西塞山是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发生在西塞山的战争达一百多次,其中较著名的战例有“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走恒元”、“李自成大战清军”、“铁索横江”等。
形胜在吴头楚尾,风流于古往今来。峥嵘战史,见证了长江中游地区“分分合合”的跌宕历史。行走山中,眼前的每一步,每一尺,每一刻,都充满了意义。
○北望亭,传为三国时期孙策、孙权、周瑜垒台阅兵处
山路崎岖,恰似人生的坎坷;山壁陡峭,仿若生活中的难关。
在山顶,倾听山的声音,感受风的呼吸,看滚滚长江,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壮丽的风景,更是一个更加坚韧、自信的自己。
○古炮台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为什么要登山 …… 因为山就在那里 用脚步丈量 用眼睛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