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5022
我市传承非遗文化首单宣讲
暨火流星项目展示展演活动
在大冶师范附属小学举行
活动现场,市群众文化馆馆长熊楷以“‘流星’耀铜都‘非遗’焕光彩”为题,围绕什么是非遗、大冶非遗有哪些等内容为师生们进行宣讲。活动还邀请了火流星传承人及团队进行集体展示表演,并现场进行教学。
看完精彩的展示表演后,大冶师范附属小学学生左蔚茜说:“我知道大冶有很多非遗,有大冶刺绣、大冶木雕,还有大冶火流星等等,我最喜欢大冶火流星,因为很好玩,这些动作我学会了很有成就感。”
今年11月,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火流星黄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火流星教练员刘柏林创新传承的“火流星”项目成功列入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公示名单。
在中国南方俗称“火弹”,北方称之为“风火流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艺人用小铁丝织成小笼子两个,铁丝笼中间用1.5米长的铁链或绳索连接;笼内装入燃烧的火炭,双手持绳索舞动,火花飞舞,灿若流星。由于传统的火流星两头是火球,本身危险性大、习练难度高等原因,刘柏林结合自身的使用经验,他将铁丝球换成胶球,又在胶球上嵌入三片彩布。在挥舞时,彩布上下翻飞,亦似火光流转,既轻便安全也好看大气。
该项目历时30余年,参学师生超20万人,并入选教育部重点课题,入围全国中小学体育推广项目。对于今后该项目的传承之路,刘柏林信心十足:“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火流星教练员培养、教材建设、推广团队的组建,让大冶火流星这项非遗走向全省,乃至全国,让更多的人来感受非遗魅力,享受健康生活。”
据了解,截至目前,“大冶石雕”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火流星、大冶木雕等7项入列省级“非遗”名录;入列黄石市级“非遗”19项、大冶市级“非遗”31项。
收藏0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 关闭延时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2 14:15 , Processed in 0.41424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