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锭浇铸厂房内,投资660余万元的银锭浇铸机正高速运转。“过去需要5-6名工人操作6台中频炉才能完成的作业量,现在仅需3人就能完成。”该分公司生产运营中心集控组副组长朱传熙轻触控制面板,密封管道随即启动银粉输送。该设备自去年10月投用后,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白银回收率提升了0.3个百分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生产告别烟熏火燎,进入自动化作业,产量质量更加稳定。
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全封闭管道系统将银锭重量误差从人工操作的2公斤,压缩至0.5公斤以内。”朱传熙指着操作台介绍,过硬的产品质量,为企业向精密电子、光伏产业等领域供货奠定了基础。
回转窑生产区内,铜冶炼阳极泥经6台回转窑处理后,产出粗硒原料。据该分公司生产运营中心见习副主任陈国栋介绍,通过技术改造,将原有二氧化硒生产线转型为3N硒生产线,将年产260吨的粗硒原料升级提纯为3N硒产品,该产品可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医疗设备、药物研发等行业,“经测算,满产情况下,净利润增幅超过数百万元,实现资源梯级增值。”
稀有金属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高科技、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无可替代。去年初,大冶有色成立稀贵金属分公司,此前它只是大冶有色冶炼厂的一个车间。目前该分公司已形成金、银、铂、钯、硒、碲等六大产品体系。
陈国栋边展示刻有专属编码的银锭边说:“从传统浇铸到智能精炼,我们正从原料供应商向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些标识化产品可追溯至具体产线、批次,满足客户定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