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咱中国人心底最大的节日,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与团圆的期盼。从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一天都被独特的民俗填满,背后还藏着说不完的温暖故事。 年味,是亲情的绽放;是故乡的腊味;是街头的红火,年味,最忆是汀祖...... 文/摄:瞿泽敏
年是打出来的 传统手工打糍粑,仪式感满满的汀祖年 打糍粑,品年味! 糍粑飘香年味浓。又到一年一度打糍粑的日子。2025年1月15日腊月十六,在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丁坳村李二塘下门王女士家中,邻里乡亲聚在一起热热闹闹打糍粑,厨房里弥漫着糯米的清香,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村民们通过传统的民俗打糍粑迎接新年的到来。 一大早,乡亲们相聚在村民王女士家分工制作糍粑,大家把浸泡了一夜的150斤糯米淘洗干净,分五次放入木桶蒸笼中,经过柴火土炉大火半个多小时的蒸煮后,香喷喷的糯米饭就出炉了。 将蒸煮的糯米饭倒入石臼中,大家手握木槌,开始卖力地舂打,直到每一粒糯米黏合在一起,米团变得细腻柔韧。她们娴熟地将糍粑分成均匀大小,捏成圆形,一个又一个诱人的糍粑就做成了。 糍粑是汀祖人过年必备的一道美食,而过年打糍粑则是汀祖乡村村民们一次必不可少的活动。它承载着团圆、和谐和丰收。 糍粑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承载着一种特有的传统和文化,那是对新年美好的期待。 糍粑寓意着团团圆圆, 幸福美满,是对新年生活的甜蜜美好祝愿。打糍粑是汀祖人迎接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传承的是美食文化,凝聚的是乡土情怀,彰显的是邻里和谐。打糍粑的过程,就是亲情、乡情融汇的过程,充满了新年即将到来的仪式感。乡里乡亲在热火朝天的忙活里,年味儿也从软糯清香的糍粑里慢慢渗出来。 文/摄:瞿泽敏
年是写出来的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月18日在岳石洪村乡村年味市集 书法家挥毫泼墨 现场写春联、写“福”字 前来领取春联的群众络绎不绝 文/摄:瞿泽敏
写春联,送祝“福”,笔尖上的年味别样浓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手写春联,是笔尖上弥久留香的年味,也是记忆里热闹的团聚,更是千年传承的宝藏,贴上春联就是年。 文/摄:瞿泽敏
手写春联,笔尖上的年味 手写春联是传统习俗,承载着浓浓的年味
手写春联送祝福,笔墨生花年味浓 文/摄:瞿泽敏
写春联,送祝福:感受笔上的年味儿 文/摄:瞿泽敏
写春联,送祝“福”,笔尖上的年味别样浓 文/摄:瞿泽敏
写春联,送祝“福”,笔尖上的年味别样浓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手写春联,是笔尖上弥久留香的年味,也是记忆里热闹的团聚,更是千年传承的宝藏,贴上春联就是年。 文/摄:瞿泽敏
年是挂出来的 灯笼高挂迎新春 2025年1月18日在岳石洪村乡村市集 灯笼高高挂,对联满墙红 一片欢乐喜庆 不少村民和游客来这里 打年货 文/摄:瞿泽敏
大红灯笼高高挂,点亮汀祖年味!春节临近,汀祖大街小巷被装扮得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文/摄:瞿泽敏
大红灯笼高高挂,点亮汀祖年味!春节临近,汀祖大街小巷被装扮得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文/摄:瞿泽敏
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言团圆美满,红色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文/摄:瞿泽敏
年是唱大戏唱出来的 正月乡村唱大戏,年味越唱越浓 正月里唱大戏,在乡村是一项仪式感十足又非常热闹的习俗。 从正月初十起,连唱五天楚剧,汀祖镇凤凰村华家庄湾乡里乡亲们沉浸式感受浓浓的年味。 文/摄:瞿泽敏
正月乡村连唱五天年戏,年味越唱越浓 新春佳节之际,为庆祝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凤凰村华家庄湾文化礼堂圆满竣工。2月8日(正月初十一),凤凰村邀请浠水县楚剧团在华家庄湾文化广场开发楚剧汇演活动。精彩的楚剧演出吸引了当地及附近村民前来观看,生动展示了浓郁的春节文化 氛围和欢乐的节日气息。 过年看大戏,看的不仅仅是戏,更是一种热闹,一种传承。它把村里的人都聚在一起,让大家在春节这欢乐的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和新年的气息,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摄:瞿泽敏
传统村落里,街头巷尾,热热闹闹 人潮涌动 乡村田野,亦洋溢着喜庆气氛 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在汀祖,文化传承如火炬燃烧 生生不息,岁岁悠悠 沉淀为这片土地最美的诗篇 文/摄:瞿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