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一两件老人需要的东西,穿上一件红马甲,于文英来到一位独居老人家门前,从包里掏出一大串钥匙,熟练地挑出一把,打开房门,脱去外套,照例一边陪老人唠嗑,一边麻溜地收拾屋子……
这是她十几年来,每天的日常。
于文英热心助老的事传开后,越来越多老人将自家钥匙配一把交到于文英手上,她腰间逐渐挂满钥匙,最多时有40多把。其中,28把钥匙主人是独居老人。于文英从不嫌麻烦,上门探望,侍病喂药,社区里经常出现她穿着红马甲忙碌的身影。
“原来整天看着于文英拎着一串钥匙到处跑,以为她是修锁的。”72岁的社区居民李湘兰说,刚开始许多人并不了解,她总是“现身说法”进行解释。慢慢地,她不再解释,而是加入到“红马甲”中。
与许多社区居民一样,李湘兰一个人照顾着老母亲,常常感觉非常吃力。“幸亏有于文英照顾,母亲的身体和心情都好多了。”作为一名老党员,李湘兰意识到,她也要尽一份力,帮于文英“搭把手”。于是,她找到于文英讨教“服务老人的经验”,主动要求“分”几位老人。
当过单位干部的李湘兰在动员群众方面颇有经验。闲暇之余,她还向身边人宣传服务老人这份公益事业,鼓励他们加入进来。慢慢地,找到于文英请教并要求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于文英的老伴徐长良就是其中一位。起初,看着于文英天天往外跑,徐长良有些怨言,“怎么老往别人家跑,图啥?”于文英说,“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啊。”她也不多解释,继续慢慢做着。
一个冬天的晚上,一位独居老人紧急召唤于文英。“家里没电了,又黑又冷。”她赶到老人家,怀疑是欠费,一查,并不是。老人冷得开始咳嗽,于文英还是不知道从哪入手。正当“急得跳脚”时,她想到退休在家的老伴徐长良,他原是大冶铁矿一名井下电工,修电器很拿手。于文英一个电话把老伴喊来。
很快,徐长良背着工具箱来了。原来是跳闸了,他不到10分钟就把问题解决。这一发不可收拾,老徐从此忙碌起来。于文英常常给他安排活儿,不少老人也主动联系他。谁家里有家电出了小毛病,都会请他上门帮忙。逐渐,徐长良也成了助老服务的中坚力量。
同是退休电工的李文东也曾是助老服务的受益者。李文东长年上夜班,家里有一位患有类风湿的老母亲“没少麻烦于文英他们”。如今,他积极参加助老志愿服务,像照顾自己父母一样照顾其他老人……2022年9月,建设路社区成立“红马甲助老队”。
助老队的事越传越广,不仅建设路社区,周边胜利路社区、九龙洞社区的老人们也慕名而来,送来了“新”钥匙。与此同时,找到于文英要求加入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红马甲助老队几乎都是稍微年轻点的老人,去帮扶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建设路社区党委书记董凌燕说,“我们社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三分之一。通过这样的互助式养老,营造出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
在红马甲助老队的带领下,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又涌现出“五红志愿服务队”,5支“红色队伍”在辖区内开展文明宣教、环境卫生整治、美化绿化、助老护小等志愿服务活动,居民们称他们是社区的“红管家”。
“红管家”的经验又在黄石全市推广。作为老工业城市,黄石老龄人口多。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黄石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20.02%,65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14.75%。
为此,黄石市委组织部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织密基层自治网格,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导向,将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相结合,以“微治理”服务“大民生”,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质效。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一个城市而言,老年群体也是宝藏。”黄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庆表示,越来越多以于文英为代表的离退休老党员来到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一线,党建引领互助养老正在实现良性循环。“我们不断激发‘红管家’队伍的内在动力,持续提高‘红管家’志愿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形成党员带头、居民参与、资源集成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