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的学校还在合并裁撤吗?在黄石的这里却上演了一场“逆势扩张”的教育奇袭战。 当全国县域深陷生源萎缩困境时,黄石这个地区的中学生源竟以每年500人的速度爆发增长,黄金山第五小学五年扩招至2000人规模——家长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砸下5亿真金白银的教育突围。
党建红线贯穿的教育发展 这里的“三领工程”党建品牌不是空话,41个学校党组织扎根教学一线,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16名书记、副书记中藏着4名省级优秀教师。 更关键的是通过“双培养”机制:让骨干教师成党员,让党员教师成骨干,五年新增34名党员教师,省市级名师增长13%,党建真正成了教育攻坚的红色引擎,从而有效推动了一校一品的建设,加速推动解决教育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实现民生工作无小事的承诺。 再加上硬件投入堪称“饱和式攻击”:五年来新建10所学校、改扩建5所,硬生生新增出9000个学位。所有学校实现六个“百分百”:塑胶跑道全覆盖、智慧教室全标配、安全监控无死角、空调系统全普及、直饮水通每个楼层、专业功能室成标配。优质的教师队伍加上丰富的硬件配套建设,人民群众才会用脚投票成为“热门校”。
吸引人才的“教育VIP通道” 东贝机电、闻泰科技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在这里深耕建厂扩招的同时,奥山新城、保利时代、湖山新城、奥体新城等楼盘拔地而起,企业职工的子女就近入学需求激增。开发区铁山区拿出杀手锏:企业人事只需汇总职工子女名单,教育局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就近入学。 一位闻泰科技职工的亲身经历:租住在百花一期的他,带着户口本、租赁合同和学籍卡,在黄金山第五小学现场两小时完成四年级转学登记。“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这个无数打工家庭的奢望,在这里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丰富便利的教育资源使这里加速成为客商的投资的热土。
从食安到课表的精细管控 当外地学校食堂频发安全事件时,湖师附中构筑了四重防火墙:招标采购的食材每批要有合规检验检疫报告;食堂员工持证上岗并每日晨检;每餐125克食物留样冷藏48小时;校长每周陪吃两顿,家长每月验货两次。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 通过精准的课程设计,每天雷打不动一节体育课,中小学全面落实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当别处压缩体育课时,这里却诞生了湖北省乒乓球学校集训队,更在省级举重、市级射击比赛中狂揽奖牌。全区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17所,体育成了素质教育的硬核名片。
打造教联体破解新校魔咒 新建校如何快速崛起?黄金山实验小学的破局之道是“挂靠名校”,在加入黄石市广场路小学教联体后,直接移植成熟课程体系,共享联合教研平台,甚至骨干教师驻校指导。 依托肖青花省劳模工作室与张瑞名师工作室的“青蓝工程”,新教师快速蜕变——办学仅一年,师生获奖层级与数量已直逼老牌学校。而老牌强校鹏程中学的秘诀是“技术突围”。作为教联体核心校,它通过线上教研与兄弟校共享备考资源,用大数据分析构建分层题库。更引入智慧课堂系统,让中考考点精准投喂到每个学生。
教育成为发展的终极武器 当某些城市还在为教育焦虑时,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确在用实打实的投入证明:只要真正把教育当根基工程,县域同样能办出吸引人口回流的名校。这里正在用“期待您的孩子在我们这里快乐成长”的承诺,正化作流水线上工人们踏实生产的底气。 教育投入看似消耗财政,实则是回报率最高的战略投资——当企业职工正在为子女教育纠结去留时,黄石开发区铁山区已用9000个优质学位,铸就了留住产业大军的定心锚。教育资源正超越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成为城市抢人大战的终极武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的教育突围战,给全国地方发展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