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黄石记忆⑩:黄石的桥

[同城] 黄石记忆⑩:黄石的桥

[复制链接]

黄石记忆⑩:黄石的桥

发表于 2025-8-17 23:49:38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796 0 查看全部

我对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少年时代培养起来的。家乡黄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上世纪60年代,市中心在黄石大道上,从东到西一条街,繁华街道就在黄石剧场到贸易大楼这一段,街上有工人文化宫、工人电影院、新华书店、长江饭店,往前是国营理发店,还有一家回民餐馆,再往前走是上窑天桥。黄石剧场往西走一点是红旗桥,可以说黄石的繁华在两桥之间,这2座桥下没有水,是黄石大道,桥上不走人,走火车,是运煤到黄石电厂,运货到华新水泥厂。市内到处是湖,青山湖1、2、3号湖,湖上有长青桥、青山桥。我走得最多的是谭家桥,因为我有一个作家朋友王友元就住在谭家桥。


234632farbgahj2cgbubu5.png

青山湖四号湖上的九曲桥


我家住在沿湖路,那时门前的路,是黄石通往全国的主干道公路,马路前面有条深港,港上有桥,对着我家大门,叫友爱村桥,桥边是通往全国的铁路,再往前是友爱村,友爱村后面是南湖,有湖就有桥。公路从沿湖路小学前转弯,我们去市中心,可以走南湖堤,也可以走湖中的小路,路两边不是泥塘,就是湖。我们喜欢走湖中的小路,可以打水仗,也可以摘荷叶当帽子。走到湖中间,有一座小桥,一边四个阶梯,青石桥,桥面2米来宽,我们叫它小桥,桥下湖水碧绿。天气炎热,小桥就是我们游泳嬉戏的好地方。我站在桥上,双臂高举,扑通一声,跳到湖水之中,老远才冒出头来,常常游个大半天,让炙热的太阳把湖水晒烫了,才尽兴地和小伙伴们跳跃地回家。


234632ge114eo826wj4n08.jpeg

昔日红旗桥(资料图)


小桥,流水,人家。那个时候,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个意境。我知道的第一座桥是小课本学过的赵州桥,没见过,对桥也就没有什么更深的印象。黄石到处是桥,去磁湖散步要走卧波桥、长虹桥、玉带桥,还有些桥的名字记不住了,有时走在桥上,扶着白玉石的栏杆,看微风推动涟漪,对岸山脚下的高楼,与山一般高,耸立在绿树成荫中。这时,团城山公园隐隐约约传来乐曲声,随湖波荡漾。从而使我联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杜牧;联想到“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的苏曼殊;更联想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


234632zvj4nkrkzn5s5ara.png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


武汉市是我神往的地方,武汉长江大桥是我梦想到达的地方。那年的一天,听说坐火车去武汉不要车票,上车找地方坐,就能去武汉。我和小伙伴上车了,等了几个小时,车也没开。我们等得受不了,刚下车,还没走出火车站,火车就开了,我们真后悔不该下车,还跟着火车跑了很远。听说火车上的人去了武汉长江大桥,我们更痛心不已。


234632yicxiici5di3i4w3.png

黄阳公路大桥


现在,我住在武汉了,经常坐车去武汉长江大桥。我们从武昌桥头走向汉阳桥头,从此岸走向彼岸,我和老伴是带着孙儿走的,孙儿很得意地拍着小手说,我从武汉长江大桥走过来了。孙儿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人有时候也是一座桥。


谭家桥不是什么名桥,也没有历史典故,以前是一个村庄,城市里的村庄,以谭家桥命名的村庄。作家王友元就住在这里。谭家桥不宽,十几步就能走过,一条小港流水从桥下流过。去友元家必走谭家桥。我和作家吕永超经常去他家,事先是吕永超打电话,说我们马上到了,烧水泡茶。友元开玩笑地说,没有茶你们喝。我们刚到楼上,他家的门早开了,茶也泡好了,就等我们到。友元把文学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每个月要发表一些作品。我和吕永超爱听他侃大山,爱听他说在哪里发了作品,收到多少约稿信等等,这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就像有一座桥一样,把心灵相连。


黄石是山与水哺育的城市,城区有黄荆山,还有磁湖,还有千姿百态的河湖港汊,连接城市道路的是座座桥梁。明月大桥,也叫磁湖大桥,17孔连孔葵花拱桥像长虹一样横跨在磁湖上,把我们相亲相爱的人连在一起。桥枕着水波,水面上每朵水花的荣枯,却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家乡情结。


234636pbbbep2h55hg667a.webp

明月桥


在我人生的路上,不知走过了多少桥,知名的桥和不知名的桥,我印象最深的是武汉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我最忘不了的是在阳新那个乡镇走过的石板桥,桥不长,也不宽,横跨在小河上,桥上铺的青石每块有30厘米厚,上面长满青苔,桥头有棵垂柳,柳枝像少女的长发,浸在河水里,妙不可言。河水流向仙岛湖。湖上流动的桥,是船。船把岸上的学生送到对岸去上学。山里的孩子上学真不容易,这里还有一条没有桥的河港,以前,住在河港两岸的人们,靠着河滩中的石块垒成的“桥”,涉溪往返,遇上梅雨季节,天降暴雨,河水猛涨,石头桥被淹,人们不得不绕路十多里,翻山越岭,其中的愁苦无奈,真是几代人也说不清楚。有一位老校长为了让乡亲们放心,每天护送孩子上学、回家,背孩子过河,这一背就是30年,老校长就成了河上的一座桥。


234636esk514u94q9f5s41.jpeg

远眺黄石长江大桥 袁德胜 摄


我又一次走近黄石长江大桥,向着桥的两岸致敬,因为桥的两岸是彼岸和希望,是我们必须到达的地方。我在这里写下一点对桥的记忆,突然发现黄石长江大桥耸立在江心,是那么的美,就像天上的彩虹横跨在江面上,汽车从大桥上疾驰而过,大桥立马变得生动起来,江北到江南,江南到江北,彼岸连着此岸,心灵连着心灵,是黄石长江大桥。


这个道理深深地震撼着我,我也要做一座桥。(老缺/文 视觉新闻部/图)

234636k9zxmdiwftmm5s7w.jpeg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