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宁/区民企中心项目秘书 服务企业从没有 “终点站”, 只有 “接力赛” 式的长期护航。 ——项目秘书手记 作为我区重点培育的精密制造标杆项目,铁流精密制造项目正全力冲刺高端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目标。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专注于汽车传动系统精密部件的研发生产,投产后将为我区先进制造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可就在项目临近试产的关键阶段,生产必需的天然气接入问题,差点让整个计划停了下来。 2024年底,项目进入设备调试的重要时期,急需办理300Nm³/h生产用天然气报装手续。“那时候开发区·铁山区一下子有11个重点项目同时开工,燃气施工的需求特别大,按正常流程走,报装审批至少要4到6个月,肯定赶不上我们试产点火的时间。”项目负责人胡新德回忆道,要是生产线调试被迫中断,每天的损失得超过百万元。 得知企业的难处后,项目包保秘书李亚宁启动了应急响应。他整理好项目备案文件、用气需求清单后,直接去了市昆仑城投燃气公司。刚进业务大厅,就看到报装窗口前排着长队,咨询后才知道,当时待审批的项目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就连拿个排队号都要等上一周。李亚宁没打退堂鼓,找到燃气公司市场部分管副经理,手里攥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页页地介绍情况:“这个项目生产的精密传动部件,是直接供应给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要是试产延误了,不光企业受大损失,整个供应链的稳定都会受影响。” 接下来的几天,李亚宁常守在昆仑燃气公司的审批办公室外。他随身带着个笔记本,把每个审批环节的要求、遇到的问题都记得清清楚楚:设计方案需要补充安全评估、管道走向和现有管网有交叉、用气容量得重新核算……碰到这些问题,他当天就联系辖区里有类似经验的企业要参考数据,帮着企业补充材料,晚上还会跟着设备调试人员一起琢磨,优化设计方案,到了第二天,再带着整理好的解决方案反馈给燃气公司。靠着这样一步步推进,最终帮企业在3天内完成了天然气接入的报装审批。 解决了报装问题,更大的挑战又冒了出来——施工图审查。全省只有武汉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有燃气工程施工图审查的资质,可当时这家公司手里压着近百个项目,按常规排队,审查至少要45天。李亚宁没有犹豫,决定开车去武汉。出发前,他想起自己有位在武汉燃气系统工作的亲戚,不仅熟悉当地燃气工程的审批流程,还和多家设计、施工单位有业务衔接,便主动打去电话说明情况:“铁流项目是咱们地方重点培育的精密制造项目,现在卡在图审环节,要是耽误了试产,对企业经营和产业链稳定都有影响。我带了全套项目资料,想请你帮忙牵个线,看看能不能和设计院的负责人当面沟通下,让他们了解项目的紧急性。” 在武汉的那几天,李亚宁每天都会去设计院。早上一到上班时间,他就等在设计院门口,专家一到,就上前详细介绍铁流项目的产品用途、试产紧迫性,可负责图审的工程师总是面露难色:“不是我们不愿意帮忙,实在是手里的项目太多,排不过来。”李亚宁没放弃,每天待在设计院的会议室里,把铁流项目的图纸按审查要点分门别类做好标注,还提前整理好可能需要补充的技术说明,方便专家查看时能快速抓住重点。 几天后,李亚宁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那位武汉燃气系统的亲戚传来了好消息:“武汉燃气集团和武汉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本来就有长期合作,近期要联合开一场燃气工程技术交流会,专门邀请设计院的负责人和资深专家,重点讨论重点项目的技术难点突破和审批效率提升。我把铁流项目的情况跟主办方详细说了——项目进度急、关联产业链,他们觉得确实值得重视,同意让你以项目属地服务人员的身份参会,会上还有专门的政企交流环节,你能直接跟设计院负责人对接,把情况说透。”挂了电话,李亚宁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企业,又连夜把项目资料再梳理了一遍,确保第二天参会时能清晰准确地介绍情况。 交流会当天,李亚宁提前半小时就到了会场,手里拎着装着项目资料和标注好图纸的文件袋。轮到交流环节,他第一时间举手发言,不仅讲清了铁流项目生产的精密部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性,还算了一笔“时间账”:“要是按常规流程等图审,试产得推迟一个多月,企业每天损失超百万元不说,上游车企的供货也会受影响。”末了,他还主动承诺:“只要设计院提出需要补充的材料、修改的意见,我们24小时内肯定响应,企业那边我已经协调好了,绝不耽误审查进度。”设计院负责人听完,当场跟身边的工作人员交代:“这个项目确实关乎产业链稳定,开通‘重点项目通道’,优先安排审查。”最终,原本需要45天的图审,只用15天就完成了。 图纸审批通过后,燃气管道施工又需要办理道路占挖手续。李亚宁联系了区城管局、区交警大队,组织大家开了场协调会,现场商量解决施工围挡设置、交通导改这些问题,最后只用3天,就办完了所有施工占挖道的许可审批。 当项目铸造车间的4吨中频感应熔炼系统成功点火开炉时,胡新德紧紧握住李亚宁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激:“这速度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开发区・铁山区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对未来发展特别有信心。” 如今,铁流精密制造项目已经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首条生产线的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9.2%。项目分两期建设,主要生产离合器核心配套压盘、压盖等汽车传动系统精密铸造件,全部达产后,每年能生产3.5万吨产品,实现2亿元营业收入,缴纳1600万元税收。这不仅填补了我区在精密传动部件制造领域的空白,更让大家看到了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和坚定决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