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弯路
“靠山吃山”的传统生存智慧
在这里走了弯路
上巢村位于黄石最东极,是鄂赣边界的一个小村庄。
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漫步村中,记者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里地理环境的独特——幕阜山如屏障般环抱,长江在不远处奔流。
“那时候,江面上帆影点点,码头边人声鼎沸。”9月30日,在长江边,黄太显一脸自豪,讲述起上巢村过去的繁华。他告诉记者,在水运繁荣时代,上巢人“靠水吃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集体形式成立水运公司,并在富池镇创办日化用品厂,家家户户吃上商品粮。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水运衰落,上巢人把目光投向了背后的群山。“靠山吃山”的传统生存智慧,在这里走上了弯路——由于矿产资源丰富,村里一度开办5家碎石厂,集体经济收入颇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过度开采的代价很快显现:矿山地表支离破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村里终日尘土飞扬。“那段时间,牡丹花开的时候,再鲜艳也鲜少有人看到。”黄太显说。
更让人忧心的是,附近丰山铜矿持续生产,在上巢村旁形成了一个不断垫高的尾砂坝,与村庄地面形成了近70米的落差。“尾砂坝像悬在头顶的楔子,客商不敢来,村民也担心溃堤,陆续迁到了外地……”黄太显说这话时,我们正站在尾砂坝下方,仰头望去,一种压迫感迎面而来。
上巢村党总支书记黄运雨则用一组数据,道出他的痛心:“全村1600多人,常住人口最少时只剩50人左右,自2000年起,村里连续20年没有新建一栋房屋,多数村民带着积蓄外出定居。”曾经繁华的村庄,在一段时间里,逐渐沦为了人去屋空的“空心村”。
2016年前后,上巢村迎来了命运的转折。长江大保护的“东风”,让上巢村的发展思路彻底转变。这个边界小村按下了转型“快进键”:关停矿山,修复生态,重新规划发展路径。
也正是在这一年,武穴长江大桥正式动工。这座连接鄂赣两岸的跨江大桥,让世代受困于地理隔绝的上巢村看到了新的希望。
“测量队来的那天,全村人都跑出来看热闹。”黄运雨回忆道,声音有些激动,“当听说国家要在这里修建跨江大桥时,老人们都说‘上巢的春天要来了’。”
大桥建设期间,村庄的转型步伐同步加速。2017年,村里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200余棵桂花树、近400株牡丹,开始系统规划产业转型。
有村民表示不理解:“村里都没人了,还种啥花?”
面对质疑,上巢村却下定了决心:“文化为魂、生态为基、富民为本”;“花”是上巢村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今后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株花开,满村飘香。因为“古牡丹”和“牡丹之乡”这两张名片,上巢村很快成了周边的“网红村”。
自此之后,每年春天,都有不少外地游客专程赶到这里,一睹百年牡丹的芳容。村民们也逐渐明白,“金山银山”其实一直近在眼前。
2021年起,借助武穴长江大桥通车和2022年富上公路连接线贯通的优势,黄石电建港务物流有限公司、九江盛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落户上巢村。曾经的“边界死角”一跃成为“区域枢纽”,上巢村的产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产业振兴的同时,上巢村立足“面江靠山”的生态本底,开启了更深层次的乡村振兴探索。村庄以沿江仓储物流产业为基础,充分挖掘古树、古井等文化资源,借力大健康产业发展起民宿度假、养生养老等新业态。
漫步村中,一边是颜色亮丽、见证村庄过去足印的红砖瓦房;一边是正在建设中、已初具雏形的徽派联排民宿,上巢村的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采石厂关停复绿,裸露的山场披上了绿装;200多亩鱼塘如一方方明镜,映照着蓝天白云;拓宽硬化的村道两旁,一排排桂花树带着馥郁的芳香伫立,迎接八方来客。
更让人欣喜的是,曾经“悬在头顶的楔子”——尾砂库的治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黄太显介绍,2022年10月,尾砂库提前三年启动闭库程序,并于今年6月通过验收。目前,这座曾经的尾砂库正在规划建设4A级生态旅游景区。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座1000多亩的花园。”黄太显指着眼前的尾砂库旧址,信心满满地说。记者跟随着他的指引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葱茏的绿色草甸,“花海”已然成形。
73岁的村民黄子良退休前是上巢水运公司的一名运输工。如今,他的儿子黄涛子承父业,也跑运输。
但与父亲不同的是,他运送的货物不再局限于资源。近年来,上巢村组织70多名拥有驾驶技术特长、“洗脚上岸”的村民,组建湖北翔腾物流有限公司,业务转向建设与生态服务领域。“还在村里务工,一年的收入有15万元左右。”黄涛说。
“依靠长江,抓住地理区位优势,做好远景发展规划”“抓住沿江物流产业,做好黄石电建、盛禾环保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抓住生态旅游产业,做好一体化乡村旅游……”记者蹲点采访期间,黄运雨对上巢村未来发展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而且,“绿色”“生态”早已替代了“资源”“采砂”,成为新的关键词。
不远处,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上,车辆南来北往。村中,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一位村民指着古桂花树说:“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历经300年风雨,白蚁侵蚀也没能打倒它,如今更加枝繁叶茂了。”
这恰如上巢村本身的缩影——从资源枯竭、人口流失的“空心村”,到如今生态恢复、绿色发展的“网红村”。暮色四合,古桂花树摇曳生姿。树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