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CNT专访陈数!黄石女儿,骨子里的韧

[同城] CNT专访陈数!黄石女儿,骨子里的韧

[复制链接]

CNT专访陈数!黄石女儿,骨子里的韧

发表于 2025-10-15 16:34:19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326 0 查看全部

163411gzvnmdsj34dn4q4v.jpeg


陈数

中国内地知名女演员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作为从黄石走出来的著名演员,陈数的艺术生涯与这座城市的文脉深深交融,她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家乡从工业重镇向生态文旅名城的蜕变,更以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人文温度。本次专访将透过这位“黄石旅游文化使者”的讲述,探寻矿冶之都的厚重底蕴与文旅新声的无限魅力,聆听她心中“最懂黄石”的答案。

163411gtwlfl9xlt9qthtq.jpeg

光与灰的城市:童年记忆里的黄石底色

因为本次专刊的原因,我有幸得知原来著名演员陈数是黄石人。新世纪以来,她在荧屏上塑造了大量极富个性与力量感的女性角色,俘获了一众影迷的心。

说到家乡黄石,又勾起了她对从艺起点的回忆:“其实,我很小就离开家乡了,大概11岁的样子的吧。那时还小,每日里‘家—学校—舞蹈班’三点一线的生活,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倒是走出黄石与外面的世界一对比,才发现家乡真的有点不同。‘矿冶之城’‘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在我这里变得更具象化了。印象最深的是,我总能在路上看到高低不等的烟囱、经过很多铁轨、听见机器运转发出的巨大轰鸣声,这种景象在其他地方是很难一见的。所以它才成了一座光与灰的城市。”重工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黄石也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的“工业粮仓”。只不过,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冶炼在推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黄石带来了千疮百孔的生态创伤,市区上空弥散着终年不散的大雾,城市中央的磁湖也一度饱受“折磨”。

她清晰地记得,儿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从事与矿业呀、水泥呀、电力呀有关的工作。“黄石人骨子里有种‘韧’,像江边的芦苇,风再大也压不垮。”她说,这份坚韧后来也成了她出外闯荡时最深的底气。

163411x5hrnvzh7devnhho.jpeg

见证家乡蝶变: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近年重返黄石,陈数惊叹于家乡的蜕变。印象中工矿城市“灰头土脸”的形象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江南水乡画卷。

“有那么几年工作很忙,几乎没怎么回过家乡。隔了许久再回来时真的被惊艳到了,它完全变了一个模样,清晨推开窗就能看到磁湖的波光,再不是灰蒙蒙一片。父母一直生活在黄石,去磁湖边散步遛弯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每次回来我也会陪他们一起去,现在磁湖已经是黄石重要的市民休闲公园了,近水一望,湖底的沙石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她手机里有不少自己拍的“磁湖美照”,有一片静卧湖畔的老式庭院,有成群结队在蒙蒙烟雨中翩翩起舞的鸬鹤,有满树盛开的桃花,还有和父母一起打球跳操的老伙伴……

“黄石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看到的不仅是建设,还有创新。”她坦言,最触动她的是“新旧碰撞的诗意”——华新水泥厂旧址改造成了博物馆,工业设备高高耸立,如同一位沧桑的老者默默讲述着岁月变迁的故事,原本破旧的“工业锈带”成了新时代的“生活秀带”“文旅秀带”,老厂区焕发出了新生命;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被精心保存下来,历经百年风雨,高炉依然屹立不倒,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近代钢铁工业冶炼遗址,展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起始之路;大冶特钢厂职工俱乐部旧址,如今是中信泰富特钢党史馆所在地,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带我们重温了大冶特钢从党支部成立到毛主席两次视察,再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历程……“这种融合不是断裂,而是黄石精神的传承。”她特别推荐“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矿坑星空露营:“站在亚洲第一天坑边缘,你真的会读懂这座城市重生的力量。”

163411xulqwnwcxlg7clk6.jpeg

私藏黄石:小众秘境与舌尖乡愁

每一次回家,乡愁浓度都很高。陈数说:“在外时间越久,反而越思念家乡的味道、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所以近几年我回家的频次很高,而且每次回家都要出门走走。”

问及“私藏宝藏地”,陈数开心地说:“去仙岛湖吧!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它,它是‘荆楚第一奇湖’,以前也叫千岛湖,和杭州千岛湖、加拿大千岛湖被游客们并称为‘世界三大千岛湖’。我去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避暑玩水,秋天拍出的芦苇雪和满山红叶实在太美了,冬天候鸟归来,远远地在湖上的雾气中飞来飞去,又宁静又祥和。真的,不是仙境胜似仙境。”虽然1002座的小岛含量可以让它稳称千岛湖,但为了避免重名而改的仙岛湖其实更符合它的气质,这里远离城市,碧波万顷,水中仙岛竞秀,山里溶洞幽深,两岸青山峡屿,生态野趣横生,而且文化底蕴浓厚,人文古迹众多,湖畔的龙港古镇就有着千年的历史,镇上的古建筑、石板路、古桥流水,无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我推荐大家可以多住几天,仙岛湖有东西两条线,感觉各不相同,一定要深度体验一下。”陈数对它的喜爱溢于言表。

至于美食,她力推黄石港饼:“酥皮咬开是糖桂花的香,甜而不腻,像极了黄石人的性格——粗粝外表下藏着一颗细腻的心。”黄石有很多小众蔬菜,在外地都是没有的,这让她深感遗憾,所以每次回家都要尽量“补偿”自己。“其实,很多美味都深藏在街头小馆里,那里有最正宗的家乡味道,我就特别钟爱一家老社区的藕汤馆,老板精心煨出的汤是粉粉的颜色,喝一口就能让我回到儿时除夕夜……”

163415p239r63vvd19d4r2.jpeg


微博里的乡情:以星光点亮故土

“没想到随手一拍的仙岛湖玻璃观景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陈数的微博里常有家乡、亲人出镜,她总能用镜头捕捉到“工业与生态共生的浪漫”。

我称她是家乡的文旅分享官,对此陈数谦逊道:“我只是桥梁,真正的魅力还在黄石本身,它现在越来越好,正从‘硬核钢城’变成‘有温度的博物馆’。将自己真实的体验感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这是我们这些走出去的孩子非常愿意做的事情。尤其是我,心思比较细腻,也很爱观察,所以宣传黄石我是义不容辞的。”

“若用一句话形容未来的黄石文旅,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她说:“我希望它是宜居的、用过往照亮未来的城,大家在这里可以跟山水共享天地之乐。”

163415fqtb6zblpmrl9l8j.jpeg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