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黄石一地举行新闻发布会!事关养老、医疗、教育…… ...

[同城] 黄石一地举行新闻发布会!事关养老、医疗、教育……

[复制链接]

黄石一地举行新闻发布会!事关养老、医疗、教育……

发表于 2025-11-25 15:13:00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71 0 查看全部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

管委会副主任、铁山区委常委

常务副区长罗祖军

通报2025年开发区·铁山区十件实事落实情况





截至目前,经过开发区·铁山区上下共同努力,十件民生实事的各个分项已全部开工,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现将具体进展通报如下。

一、就业春风,温暖万家。开发区·铁山区始终将“稳就业、保民生”置于优先位置,推动就业服务从“广覆盖”向“精准化”升级。通过深入实施补贴性职业培训,成功帮助3516人提升职业技能,精准对接就业困难群体,协助1202名困难人员顺利实现就业,托牢了民生底线。此外,通过搭建高效的人力资源对接平台,全年累计为企业成功招工4.3万人,为区域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 民生暖阳,普照心田。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等特殊群体,推动民生保障体系织得更密、兜得更牢。在儿童关爱方面,为165名残疾儿童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救助,并为其中90名符合条件的孩子发放家庭生活补助20.2万元,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在职工关怀方面,通过送温暖、发放慰问物资与慰问金等方式,帮扶困难职工超100人次。在养老服务方面,全面完成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新建2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互助中心)、5家幸福食堂,完成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全市“一张网”任务,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优教良医,守护安康。着眼于群众最关切的教育和健康问题,努力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容。教育服务方面,创新开设 “闪闪红星”暑假托管班21个,实现了镇(街)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假期“看护难”问题,让孩子们在社区、企业门口就能享受安心照护。医疗卫生方面,将健康防线前置,免费为农村35岁以上居民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12.83万人次,并将筛查出的2122名高危群众全部纳入健康管理;同时,主动将体检服务送进企业,为733名规上企业食堂工作人员完成免费体检,筑牢了“从健康到安全”的双重防线。

四、文体乐园,滋养生活。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巧妙利用城市“边角料”区域,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四棵片区的4个主题口袋公园和王太片区的1个社区口袋公园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设施安装与验收工作。这些散布在居民身边的小型绿色开放空间,极大地美化了城市微环境,成为居民休闲、健身、交流的“城市客厅”,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五、美丽家园,宜居宜游。以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城乡人居面貌。在城市,扎实推进2个老旧小区改造,对人行道、路灯、绿化、消防设施等进行系统性提档升级,同时,预计完成20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让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在乡村,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拆除农村旱厕1135个,新建改建户厕300个,有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在住房保障方面,全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85套,基本建成还建房4000套,完成还建安置2974套,更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区D级危房动态清零,让群众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六、畅通都市,乐享其行。聚焦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持续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在道路建设上,完成了太子镇、汪仁镇等多地共计35公里的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打通了乡村联系的“毛细血管”。在市政设施上,通过科学规划,新增584个公共停车泊位;并对全区7309盏路灯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更换5107盏LED灯、改造2202盏太阳能路灯),既提升了夜间照明效果,又实现了节能环保,让市民的每一次出行都更加顺畅、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年度民生“十件实事”,确保年底交出过硬答卷。同时,2026年的民生实事谋划也已同步启动,我们将群策群力,让“计划清单”变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成果”。



相关负责人就群众关切

答记者问



Q:

针对“十件实事”中的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0人,您这边是如何开展这个工作,目前完成情况如何?这当中是有哪些亮点工作区别于往年?


A: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柳:开发区·铁山区人社局始终将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帮扶”的工作原则,通过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凝聚合力,多措并举推动就业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127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力兜牢了民生保障底线。主要工作和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立动态台账,夯实精准帮扶基础。精准识别是有效帮扶的前提。依托覆盖全区的基层人社服务平台,主动开展“敲门式”摸排行动,深入社区走访困难家庭376次,精准锁定失业人员、残疾人、脱贫人口、大龄失业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等6类重点群体。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帮扶对象建立了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技能特长、就业意向、家庭状况、培训需求等要素的动态管理台账。同时,主动加强与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协同,定期进行数据比对与信息校准。此外,及时做好全区劳动力8万人口信息系统数据更新,确保困难人员“底数清、需求明、动态准”,为精准帮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前期保障。

二是分类精准施策,提升就业服务实效。聚焦不同困难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推出“个性化帮扶套餐”。针对有技能短板的困难人员,联合职业院校开设电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342人,结业后通过校企合作推荐就业140人,就业率达41%;针对大龄、行动不便及需兼顾家庭的群体,推出“妈妈岗”等就业岗位,组织专场直播招聘会42场,提供弹性岗位1300余个;为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6场,达成就业意向141人;针对就业困难程度较大的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839个,重点安置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人员。同时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精准推送招聘信息400万条,确保岗位信息直达需求端。

三是强化部门协作,构建长效服务机制。联合残联、民政、财政等部门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协作机制,每月通报帮扶进度,累计共享困难人员信息600余条。招工专班深入辖区重点企业300余次,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用工缺口,定向推荐就业困难人员、“4050”人员等重点群体。同时,落实社保补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一次性就业补贴等政策,累计为企业发放社保补贴26.67万余元、企业吸纳脱贫户和退役军人就业补贴20万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81.78万元。同步开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为困难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匹配、政策咨询“一站式”服务,将平均求职周期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1天。


Q:

养老服务是民生大事,涉及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适老化改造、老年助餐等方面,开发区·铁山区是如何安排保障的?


A: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赐勇: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是区域性综合服务枢纽,如金山街道、太子镇已完工项目,涵盖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助餐助浴等一站式服务,面向本区域所有老人,尤其满足“空巢老人”及需基础康复老人的常态化需求。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则以“邻里互助、就近便捷”为核心,今年新建的大王镇港沟村等5个项目,聚焦日间休息、休闲文体及助餐服务,重点解决农村留守老人、行动不便老人“吃饭难”“无人陪”问题,实现“家门口”养老。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精准聚焦需求。60户改造对象以民政认定的低保、特困供养、高龄独居、残疾等特殊困难老人为核心,经社区摸排、入户核查、公示确认三环节确定,确保无遗漏。改造坚持“一户一策”,联合专业评估机构结合老人身体状况与居住环境定制方案:为下肢残疾老人调整马桶高度,为视力障碍老人增设感应夜灯和墙面触觉标识。8月完成的改造经老人及家属确认和第三方验收,满意度100%。

老年助餐服务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建的5家幸福食堂(助餐点)就是为了织密城乡助餐网络。新建的5家幸福食堂以“适老”“多样”为菜品核心标准,菜品软烂易嚼、少盐少糖,每周更新清单并提供流食定制服务。收费实行“普惠+补贴”模式,普通老人午餐人均5-10元。安全保障采用“双把关”机制:食材与固定供货商合作,进场查验检疫证明并登记;市场监管部门每月检查卫生、消毒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结果公示。目前食堂日均服务老人超300人次。


Q:

我很关心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请介绍一下开发区·铁山区“35岁以上人群免费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及“规上企业食堂工作人员免费体检”两项民生工作推进情况。


A: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 邓伟:开发区·铁山区35岁以上人群免费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是省级民生实事,已圆满完成。年初计划筛查11.07万人次,实际完成12.83万人次,完成目标值的115.9%。

经筛查,新发现2122名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高危患者,均已纳入健康管理体系,并定期跟踪随访。规上企业食堂工作人员免费体检是区级民生实事,正有序推进。开发区·铁山区卫健局将该项实事纳入日常工作安排,截止10月底,已为全区55家规上企业的733名食堂工作人员完成免费体检,切实筑牢企业食品安全防线。

心脑血管疾病免费筛查实现闭环管理。构建“筛查—建档—随访”全流程体系,实时上传的个人健康档案数据为医生评估提供支撑,高危人群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一次筛查,长期服务”的健康管理。筛查后同步开展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

食堂工作人员免费体检实现“健康证与食品安全评级”的联动机制,卫健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建立联动机制,体检结果与企业食堂卫生评级挂钩,推动企业主动关注员工健康和食堂卫生,增强食堂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对体检结果异常人员,指导其及时就诊并复查。


下一步开发区·铁山区卫健局将持续深化民生实事服务内涵,总结此次工作经验,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辖区群众身体健康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Q:

请问开发区·铁山区在“厕所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针对性举措,目前成效如何?


A: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江国求:“厕所革命”事关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是农村的一大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今年来,开发区·铁山区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厕所革命”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提出大力推进拆厕、改厕、治厕三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区拆除旱厕1218处,改造户厕500户,新建公厕31处。


一是引导拆除一批。制定旱厕拆除奖补政策6条,印发旱厕拆除攻坚行动方案,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拆除农村旱厕并进行合理利用,2025年拆除旱厕1218处,原地改造为“小三园”311处、停车位564处、卫生厕所140处,兑现奖补资金125.45万元。

二是支持改造一批。坚持因地制宜、应改尽改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户厕新建或改造,协同推动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2025年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  500户、占目标任务的167%,超额完成改厕任务。目前,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98.04%,无害化厕所普及率77%。

三是整改治理一批。对2018年以来建设的农村户厕进行逐一排查,排查并整改问题厕所38户,整改率100%。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原则,明确管护制度和管护责任,充分发挥村委会、公益性岗位等管护主体作用,逐步健全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

下一步,开发区·铁山区将持续把农村“厕所革命”摆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不折不扣的抓实抓细,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进一步提升村庄“颜值”,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Q: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请问2025年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中,城建方面有哪些?取得哪些成效?


A: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饶兰:2025年开发区·铁山区建设局紧扣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部署,深耕农村公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打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四大重点领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推动城市建设从“补短板”向“提品质、强韧性、惠民生”转型,让城市颜值与温度同步提升,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

一、路网畅乡野,铺就振兴致富路。聚焦和美乡村建设,以农村公路升级为抓手,打通乡村发展“脉络”。2025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5公里,其中黄太公路改造工程的完工,彻底破解了1万余名群众安全出行的痛点。“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00公里,路网覆盖偏远村组与产业基地,实现农村公路从“通达”向“畅达、美丽”的跨越,为乡村振兴铺就坚实的“致富路”。

二、旧区焕新颜,攀升民生幸福值。今年8月,我们正式启动四棵、王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项目,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靶向破解民生堵点。一是通过二次供水设施更新,解决高峰期“用水难”;二是优化小区空间布局,实施封闭式管理,预计新增停车位近200个,缓解“停车难”;三是预计完成20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破解老人“爬楼难”;四是通过市政道路提档升级,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人行道,破解雨天“行路难”;新增路灯160余盏,破解夜间“夜行难”;更换破损井盖30个,破解路面“落脚难”,全方位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与舒适。

三、街角藏绿意,提升宜居舒适度。巧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全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年内再添5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化面积约6万平方米,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人城融合新格局。公园内配套8类儿童娱乐设施,包括滑滑梯、摇摇椅等,以及6种健身器材,涵盖太空漫步机、棋桌等,满足各年龄段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同时引入低干扰便民服务点,以商业收益反哺公园维护,形成“建设-运营-养护”良性循环。

下一步,开发区·铁山区建设局将紧扣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核心目标,以“强基础、优功能、提品质、促融合”为主线,锚定群众需求导向精准施策,持续深化城市建设提质焕新,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