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太子镇官路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开展“五访五看”排查工作,对村民进行全覆盖走访。 2021年7月,太子镇官路村贫困户全部摘帽,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对五年过渡期的新考卷,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振兴之路。 针对脱贫户发展能力不均、意愿不同的实际,驻村工作队坚持“一户一策”,着力点燃其自主发展的“引擎”。 养殖业正焕发“夕阳红”。脱贫户柯其忠年近六旬,但身体素质好,有养殖技术。驻村工作队鼓励其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生猪、鸡鸭等养殖。通过帮助其整修圈舍、优选品种、把好饲料关,并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对接,柯其忠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1头猪、30余只家禽,发展到2024年底存栏生猪15头、家禽80余只,年均增收显著,真正实现了“动手丰衣足食”,生活充实,抗风险能力大增。 种植业开启“新起点”。退休保安李名火一度失去收入来源。驻村工作队看中其身体硬朗、有土地和运输工具的优势,引导其种植季节性蔬菜。面对销售难题,驻村第一书记主动对接学校食堂,打通产销渠道。如今,李名火的三亩菜地硕果累累,不仅增加了收入,更在劳动中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价值。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驻村工作队科学谋划,让扶贫资金精准滴灌,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资金撬动特色产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10万元帮扶能人董谊渲发展50亩油茶项目,申请5万元帮助戴征云的“人人欢”白茶基地渡过资金难关。如今,油茶郁郁葱葱,白茶长势喜人,成为山村产业新名片。 基础先行畅通血脉。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申请专项资金7万元,修建了一条连接上董湾与白茶基地80米长的产业路。不仅解决了滞销问题,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就业技能是实现稳定增收的长远之策。驻村工作队注重“授人以渔”,实现就业多元化。 技能培训提升竞争力。今年3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联合镇人社部门在村内开展为期6天的技能培训,涵盖保健按摩、育婴护理等领域,采取“理论+实操”模式,惠及50余名劳动力,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适应性。 岗位开发保障岗位稳定性。油茶、白茶产业项目吸纳19户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合计增收5.7万元;修建产业路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带动4户增收0.8万元。技能提升与岗位开发相结合,确保了脱贫群众收入来源的稳定性。
后期,区农业农村局将深入总结“官路经验”,引导更多行政村立足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