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不愧是黄石!又在全国打了个样!

[政能量] 不愧是黄石!又在全国打了个样!

[复制链接]

不愧是黄石!又在全国打了个样!

发表于 2025-11-13 09:37:59 来自 政能量 阅读模式 正序浏览
880 0 查看全部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黄石

有一种纤弱的紫色野花格外醒目

这就是铜草花

商周先民循着它的踪迹

在铜绿山叩开了中国矿冶文明的大门

从此

“江南聚宝盆”的炉火

绵延三千余年未熄

093742ghtlx1es6er7se7z.jpeg

“黄石的工业遗产是唯一的、独特的,值得深度研发其价值。”原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曾这样评价黄石这座城市三千年矿冶文明的厚重底蕴。


这份文脉厚度

近期再获权威颔首

11月5日至6日

省住建厅、省文旅厅专家组赴黄石

考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盛赞黄石文化遗产保护成效

一致同意推荐申报

11月13日至14日

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

将在这座点石成金之地启幕

全国目光聚焦黄石

探寻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黄石样本”

093742hf3oc5jl933zafjj.jpeg

093742thadpbwi2pb2fmfm.jpeg

黄石

以石命名、因石成名、靠石扬名

这里曾演绎

“大冶鼓铸、如天九神”的豪迈

书写“铁山三千六百九、

崭岩藏金自故有”的浪漫

两度撑起楚地辉煌

孕育了承上启下的矿冶文明

093742rwmuz5ovbn7owvne.jpeg


这份源自矿脉的工业禀赋

深深扎进这片沃土

融入黄石的城市基因里


鸦片战争后

张之洞秉持“师夷长技”之心,以黄石为基,创下诸多工业传奇。中国首座近代露天铁矿大冶铁矿奠基、中国首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诞生、“远东第一”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厂前身)崛起,用一连串创举扛起民族工业的先锋大旗。


新中国成立后

黄石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矿特区,27个重点工业项目拔地而起,大冶特钢、华新水泥等企业的产品,托起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姿、葛洲坝的波澜,以工业之力支撑起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步入新时代

“黄石炉锤”再铸辉煌。特种钢材助力航母探海、“神舟”巡天,超低温压缩机、工业机器人等硬核技术不断突破,船舶换热器实现完全国产替代。这座老工业城,正以炽热炉火与坚韧锤头,为民族复兴筑牢大国根基。


这份深厚的积淀

更化作

全国罕见的工业遗产富集图景



黄石现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工业遗产3处(汉冶萍公司—大冶铁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华新水泥厂旧址)。2011年,省政府便专门批准设立 “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这四大核心遗产纳入片区统筹保护。



093746xsrsrrrrr3xeljjx.jpeg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文物普查

是摸清文化遗产家底

守护历史根脉的基础工程

为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提供科学依据

早在“四普”启动之前,黄石便以先行者的姿态,出台了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专项法规《黄石工业遗产保护条例》,以立法的形式为遗产守护立下“规矩”。接着,黄石挂牌成立市工业遗产保护中心、市文物保护中心,稳步推进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2019年,黄石公布首批市级工业遗产名录,19项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存成功入选。这些带着时代温度的“工业印记”,拉开了工业遗产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序幕。

“四普”期间,黄石高标准完成1776处文物点数据录入、上传与审核,其中新发现366处文物点,为城市文物版图注入新鲜活力。


093746mxo8kl2765hz1pz8.jpeg
uter,label:edit by 135editor,data-pm-slice:0 0 []},namespaceURI:http://www.w3.org/1999/xhtml}]"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民参观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黄石工业遗产专项普查趁热推进,新发现工业遗存近200处,录入登记71处,城市工业文脉愈发清晰。“登记入库不是终点,而是动态保护体系的起点,我们始终以‘一物一档’标准守护每一处工业印记。”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阮鹏说。

从“一域试点”到“全域覆盖”,从摸清遗存家底到挖掘精神富矿,“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工业记忆,见证了‘一火三千年’的传承,彰显了‘点石成金’的智慧,更塑造了荆楚文化遗产的工业基因。”市文保中心主任夏鹏表示。


093746ksjnhcfuejbfu1uk.jpeg

在黄石

对文物的特殊情结

已深植城市精神内核

这份情结的核心

正是世代相传的工业文化

它既包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也蕴含敬畏历史的传承自觉

更彰显着

舍小利取大义的城市担当


093747d1npc3v3cbqp9aay.png
093751gvax8nfrxpyxdee8.png


“十四五”期间

黄石对上先后争取

20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修缮和利用项目

投入专项资金近3亿元

不管是

华新水泥旧址的“涅槃重生”

还是铜绿山遗址的“科学守护”

背后都是黄石

对文物的尊重、对文脉的坚守


093749nriyiyeubnye9yty.jpeg

文化是历史的星火

也是现实的回响

在华新水泥厂旧址

昔日钢铁巨构已然蜕变

矿渣库化身艺术殿堂

新装车站台变为艺术长廊与小剧场

旧厂房盛满书香与烟火

草坪涌动青春气息

市集、音乐与星空电影交织

点亮城市的浪漫夜空


093750zadvxxdwxpzaemmm.jpeg

在华新1907文化公园举行的茶文化节

黄石

以最小干预守护工业遗产本真

让老建筑静静诉说岁月故事

成为“活着的历史课本”

同时

打破“单一展览”的局限

迈向文博、文创、文旅、文商

“多元服务”新境界


093751yxbovv678pev8rmv.jpeg

华新1907文化公园

如今

华新1907文化公园已成为

黄石及周边城市的 “网红打卡地”

文创业态运营率达95%

真正实现了

“保护—利用—收益”的良性循环

“黄石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破局点,在于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它不再仅是路、桥、厂房,而是‘物理、政策、数字、人才’四位一体的协同系统。” 原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商会文旅新融合分会会长彭志凯,感慨于黄石工业遗产的活化成效。


为让“沉睡”的矿冶文明“活” 起来

黄石引入数字技术

打造“线上 + 线下” 联动的活化模式

10月17日

一场名为“铜与火的史诗:

青铜文明诞生记” 的直播

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80万人次参与

被网友盛赞为

 “一场超级解渴的文博公开课”


线上

直播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核心,特邀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级顾问吴宏堂带领观众沉浸式探秘,借助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从矿石样本到青铜器、从古代冶炼工具到现代科技展示,全景呈现铜矿开采与冶炼的完整链条。


线下

游客近距离观赏珍贵文物,观赏青铜文化主题情景剧《因为青铜》;线上,推出小程序,上线语音导览、网上展厅、3D文物空间等内容,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走进遗址,彰显了黄石对工业与矿冶遗产活化利用的多元巧思。


让工业记忆“活”在当下

让生态美景“立”在眼前

除了以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

黄石还以生态修复为底色

让工业遗址焕发自然与人文双重魅力


093754xq455h3fkifgtzl5.png


石藏千年韵,节承万古风

黄石以节令为媒、雅事相承

借传统佳节、遗产日与博物馆日之机

将《铜绿山寻宝记》口袋书

《文物里的黄石》融媒产品

《文物说历史》系列课程等

送进校园、社区


093753s6x16ff8cxi96ybl.jpeg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红楼”

让文博焕彩、文脉远播

黄石还将“工业印记之旅”

连同“奇域探险之旅”

“田园风情之旅”“神秘仙境之旅”

4条精品旅游线路

一并推向全国

市文物保护中心党组书记皮正茂说:“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不仅是守护一段历史,更是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动能。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更多活化路径,让老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今天(13日)9:00

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开幕式

即将在黄石举行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可观看本次大会

视频直播和图片流直播


093754bi9b6zztgqfi7it7.png
视频直播





093755pe5lgbmmlgmzllgt.png
图片流直播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