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搜索
发新文章

3256

积分

好友

主题

[县市区] 媒体团来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探访“亚洲第一天坑”

发表于 2019-7-19 16:08:20 | 查看: 7345| 回复: 0| 来自湖北
7月16日,“舞动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网络主题活动湖北行媒体采访团,来到湖北工业重镇——黄石,他们来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探访“亚洲第一天坑”,惊叹昔日的荒山变成花海的力量,记者们纷纷称赞!

160901bwn63i23j677d2n3.jpg

(部分采访作品摘录如下)
01
央广网

160901h8ow3uwwaz8c4umu.jpg

向上滑动阅览

央广网黄石7月17日消息(记者梁爽)孙权在这里铸兵器、杨广在这里铸钱币、岳飞在这里铸刀剑......1700多年的中国古代冶金工业文明在此薪火相传。湖北黄石,一个因矿而生的城市。

“亚洲第一天坑”是黄石的标识。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矿冶大峡谷”留下了千百年来的采矿印记。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土地稀缺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应对?从黑色到绿色,黄石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生态转型之路。

滚滚长江流穿武汉,向北拐个弯折向南,浩浩汤汤地流经鄂东南,位于江南岸的这片土地就是黄石。7月的黄石,烈日炎炎。但走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片的树荫,阵阵的蝉鸣,倒让人感到一丝凉爽。满眼的绿树和鲜花,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矿山硬岩废石堆放场。

矿山公园内,一个用钢铁铸成的张之洞头像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洋务运动时期。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朝廷,兴建汉阳铁厂,决定开办大冶铁矿作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

如今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就是过去的大冶铁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冶萍厂矿有限公司”中大冶铁矿的主体。经过10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大冶铁矿已消耗铁矿储量1.3亿吨,到本世纪初,其铁矿资源保有储量已不足3000万吨,被国家列为“危机矿山”。

公开报道称,自1958年投产到2005年结束露天开采,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坑累计剥离岩石3.64亿吨,若将这些岩石铺成标准路基,可环绕赤道一圈多;采出的铁1.3亿吨,若将这些铁矿石全部炼轧成钢轨,可铺设220多条京九线;生产的矿山铜32.5万吨,若将这些铜全部制作成工业常用电缆,可以从地球牵到月球。

经济的粗放发展让黄石积累了太多的生态欠账。因露天采矿排放出3亿多吨的废石,形成了占地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废石场;长期无节制的开采,为这座城市留下了400多个开山塘口、150多座尾矿库;因工业废水的直排入湖,大冶湖从一碧万顷变成水质为劣Ⅴ类的严重污染……

“那时候废石场地表温度达到70°,可以直接煮鸡蛋,污染可想而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是“矿二代”,小时候矿山的采矿场景还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为摆脱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冶铁矿于2005年建成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并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回填植绿,从把山挖成了坑,再把坑堆成山,用了40年的时间。”阎红勇说,就是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实现了在石头上种树的奇迹。

“上世纪80年代,大冶铁矿联合相关科研院所经过反复尝试,最终发现了成活率较高的刺槐。”阎红勇介绍到,槐树的根系横向生长,对土壤的深度要求低,正适宜山地生存。

昔日的荒山变成花海。经过几十年努力,矿山人在废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刺槐,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每年槐花绽放时节,游客络绎不绝。

千年矿业文明,百年采矿历史,如今的黄石走出了工业游与生态游双轮驱动的转型之路。

——end——

02
新华网

160902qodriiahs1sx08xo.jpg

向上滑动阅览

新华网黄石7月17日电(游苏杭)绿荫环绕,鲜花簇拥,若非亲眼所见,很难将眼前之景与寸草不生的矿山采矿场和废石场联系起来。

16日,“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网络主题活动来到了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共同见证了这里曾经因多年采矿而遗留下的地表“伤疤”是如何一步步蝶变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奇迹。

作为公园核心景区的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坑,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南北跨度900米,东西跨度2200米,最大垂直落差达444米,能容下一幢148层高的大楼,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

尽管它被叫做“天坑”,但它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工所挖。事实上,这里曾是三座连绵起伏的铁矿山,自三国时期便开启了采矿活动,迄今已有1790多年的开采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更是成为华中地区的“钢铁粮仓”。

资料显示,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累计剥离岩石3.64亿吨,采出的铁1.3亿吨,生产的矿山铜32.5万吨、黄金16吨、白银32万公斤。

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步枯竭,过去的辉煌却成了后来的困扰。长期的开采留下了诸多矿坑、开山塘口和工矿废弃地,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便是这个“天坑”。

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负责人阎红勇介绍,当年曾有3.64亿吨的废石被丢弃在这里,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城市发展。

如何让这个寸草不生的采矿地再度焕发生机、重现自身价值,成了摆在后来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再造绿色家园,上世纪60年代,大冶铁矿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成立专业绿化队伍,在挖掘矿坑堆成的岩石山上种植生态复垦林。经过几代矿山人的努力,废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刺槐林,这里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

为推动矿山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发展,本世纪初大冶铁矿开启了绿色转型发展之路。2007年4月22日,在世界地球日当天,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开园迎客,成为中国首家国家矿山公园。随后,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又获得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风景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荣誉。

现今,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在槐花盛开时节,这里更是迎来了黄石一年一度的槐花旅游节,今年的槐花旅游节累计接待的游客量达5万人次。

如今,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已成为黄石的一张亮丽名片,为这个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活力。未来,黄石还将继续探索“工业+旅游”新模式,走出一条老工业城市的转型蝶变之路。

——end——

03
新浪湖北
160902gq3yy1o1ezw7fhve.jpg

向上滑动阅览

7月16日,“舞动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网络主题活动湖北行媒体采访团来到湖北工业重镇——黄石。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记者看到,曾经世界级规模的黄石矿山露天采石场,如今已变身为以“天坑”为中心,拥有矿冶博览、井下探幽、天坑飞索、石海绿洲等十大景观的矿山公园。从无序开发到美丽生态,从采矿到看矿、再到转型为工业旅游,昔日的“工业伤疤”成为一座绿色宝藏。

湖北黄石有3000年的矿冶史,地下蕴藏的78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长期资源开采留下了遍布地表的矿坑、开山塘口和工矿废弃地。其中最大的“伤疤”就是位于黄石铁山区的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坑,被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

自1958年投产到2005年结束露天开采,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坑累计剥离岩石3.64亿吨。新世纪以来,当地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山人几经摸索走上了“修复环境、改造环境、治理环境、再造环境”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森林化矿山”,形成了“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的生态环保格局。大冶铁矿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成立专业绿化队伍,累计在露天采矿废弃的岩石堆上种植生态复垦林,创造出在石头上种树的奇迹。

为绿化复垦,矿山人在废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刺槐,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每年槐花绽放时节,这里便成为了游客赏花观景的热闹去处。

从矿坑到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在工业伤疤——露天矿坑上建起人工的“自然绿色景观”。“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如今,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称号,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为标志,目前,黄石正着力打造包括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等特色景区为代表的“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工业旅游已成为黄石的一张亮丽名片,为这个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活力。(华纯皓、孙俊、曾晗)

——end——

04
中国经济网

160902bt77ezz71ekkar9p.jpg

向上滑动阅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黄石7月18日讯(记者 魏敏)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武钢大冶铁矿厂内,很多人都知道这里,却鲜有人知道,大冶铁矿是清廷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并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1893年大冶铁矿建成投产,并成为中国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经过10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大冶铁矿已消耗铁矿储量1.3亿吨,到本世纪初,其铁矿资源保有储量已不足3000万吨,被国家列为“危机矿山”。

矿山不能无止境的开采,发展中的问题也要在发展中解决。为摆脱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大冶铁矿开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相关负责人阎红勇介绍,由于废石场都是硬岩,很难有树木能够在岩石表面生长。如何扮靚这个大采坑、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矿区陆续投资数千万元,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通过反复试验,终于在硬岩废石场不覆土的条件下培养种植刺槐等树木,并对已成形的废石场进行绿化复垦。昔日的废石堆放场变成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天安门广场的亚洲最大的硬岩绿化复垦基地,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生态奇迹。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复垦林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提高了整个矿区的空气质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资料中获息,2005年,占地15平方公里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建成,并于2010年被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随后,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又获得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end——

05
中国青年网

160902olo9sbr3owwwhkol.jpg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青年网黄石7月17日电(记者 王一博)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武钢大冶铁矿厂内,历经了10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消耗铁矿储量1.3亿吨。到本世纪初,其铁矿资源保有储量已不足3000万吨,被国家列为“危机矿山”。

为摆脱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大冶铁矿于2005年建成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还原采矿原貌,向游人展示中国矿业的发展历程。由于长期的露天开采,这里的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高的陡坡,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如今也成为了游人观赏的一大亮点。

——end——

06
荆楚网

160902y1990jznv0npxt2j.jpg

向上滑动阅览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肖梦吟)在黄石铁山区,有一座铁矿山,这里曾因多年采矿产生大量废石,导致寸草不生。经过几代矿山人的努力,废弃的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刺槐。16日,来自全国的24家网络媒体齐聚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探访“亚洲第一天坑”的绿色救赎。

高山挖成了深坑 这里是“亚洲第一采坑”

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的介绍,走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最直观的感受是恍若走进一个满目绿色的郊野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矿山硬岩废石堆放场。沿着小路一直前行,步行二十多分钟,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坑就惊现在眼前,同行的外地记者直言,震撼人心。

这个巨大的天坑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景区,从空中俯瞰,采坑呈一个放倒的葫芦状,伏在群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峡谷。坑内部分区域呈暗红色,那是残留在坑内的铁矿石。虽然称作‘天坑’,其实它完全是一座人工形成的矿坑,至今已有1793年的历史。天坑南北跨度0.9公里,东西跨度2.4公里,最大垂直深度能容下一幢148层高的大楼,坑顶横截面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

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工作人员小马介绍,这里曾经是三座连绵起伏的铁矿山,早在三国时期便有了开采活动,清末建成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华中地区的“钢铁粮仓”。经过40多年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石头上种树 矿冶名城的绿色救赎

把山挖出了深坑,天坑像伤疤一样,牢牢印在了矿区人的心里。近年来,这座城市开始转型,矿山人开动脑筋,走上了一条修复、改造、治理、再造的科学发展之路。

据悉,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矿区陆续投资数千万元,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通过反复试验,攻克了硬岩条件下耐旱耐贫树种的选定难关,在硬岩废石场不覆土的情况下培养种植刺槐等树木,30多年来陆续栽种刺槐120多万株,并对已成形的废石场进行绿化复垦。昔日的废石堆变成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天安门广场面积的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基地,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奇迹。谈及多年复垦带来的变化,一路带领记者参观的工作人员小马告诉记者,曾经废石场上光秃秃一片,如今不仅树木成林,还出现了野鸡、野兔和各种鸟类,昔日的荒山真真实实的变成了花海。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是土生土长的“矿二代”。谈起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他滔滔不绝:“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黄石也在从重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发展,我们可以说是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样板,把矿山绿化,以前挖的千疮百孔的矿坑,‘见缝插绿,回填植绿,破墙透绿,形成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的格局。’”

据阎红勇介绍,目前,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只有1/6的土地和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下一步,要让人们实地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可以直通“天坑”底部……

俗话说,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必会报复人类。亚洲第一天坑就是个例子,它是巨大的伤疤,也是最严肃的告诫。告诫我们,告诫下一代,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牢记的道理。

——end——

07
凤凰网

160902uj9m7rjerc9oyxwi.jpg

向上滑动阅览

7月16日,中央网信办在重庆、湖北、江西、上海四省市开展2019年“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网络主题活动湖北行走进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隶属于武钢资源集团矿有限公司大冶铁矿。从公元226年至今的1780多年,从孙策筑炉、岳飞锻剑,到张之洞洋务建厂,再到现代的大冶铁矿开采,最终形成“亚洲第一采坑”,这里是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全面展示铁元素被人类认识、开发、利用过程,以及大冶铁矿作为中国钢铁摇篮的发展全貌。矿冶峡谷经过50多年大规模机械开采,给人扑面而来的震撼,让人充分领略现实版的“愚翁移山”精神。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矿二代”,谈起这里的历史和未来规划,他滔滔不绝。

这里曾经是三座连绵起伏的铁矿山,早在三国时期便有了开采活动,清末建成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华中地区的“钢铁粮仓”。经过40多年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高山被挖成了深坑,南北跨度0.9公里,东西跨度2.4公里,最大垂直深度能容下一幢148层高的大楼,坑顶横截面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的“亚洲第一采坑”, 多年的采矿产生了大量的废石,当年有3亿吨的废石被丢弃在这里,寸草不生的山体期待着新生。为再造绿色家园,经过几代矿山人的努力,在废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刺槐,这里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从2012年开始,大冶铁矿顺势创办了“槐花旅游节”, 随着刺槐逐渐成林,初夏的刺槐林馨香四溢,吸引无数游人在林间漫步。矿山公园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还田植绿的方式,让园区靓起来,美起来,绿起来,形成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的生产和旅游文化和谐共存发展的格局。

矿业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已转井下开采,但周边仍有不少还在生产的工厂和车间。矿山人灵机一动,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矿山”。“与其费力修补这道巨大的地表‘伤疤’,不如让它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的见证和教训。”矿山人利用废弃的矿坑、工业遗址和周边的生产车间,先后建成了大冶铁矿博物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工业旅游点。

从事矿产开发20多年的阎红勇如今转型搞起矿山文化旅游,起初心里很没底,怕自己做不好,但到这里来的两年,他越来越觉得传播矿山文化非常有意义,向游客讲好大冶铁矿的文化故事,让大家了解这里曾经发生的辉煌历史,他们通过40年的时间将这里的三座大山挖成了亚洲第一天坑。熟悉矿产开采,冶炼技术的他讲起矿产文化来更得心应手。

日出东方广场矗立着毛泽东主席手托矿石的雕像,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毛泽东石雕像。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视察大冶铁矿,这是他一生唯一到过的铁矿山。雕像的两边有14组铜浮雕,都是由大冶铁矿的精铜制成,展现了新中国工业文明的辉煌史。

2007年4月22日,在世界地球日当天,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开园迎客,这是中国首家国家矿山公园。从矿坑到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在工业伤疤——露天矿坑上建起人工的“自然绿色景观”。2016年,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预备名单。

——end——
……

  当天,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环球网等12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15家省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还深入东贝集团等地进行集中采访,全媒体聚焦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变化。
160902r8qbl0t4i704fktk.jpg
  “一边是污水处理设备在嗡嗡作响,污水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另一边则是一群活泼的鱼儿在处理后的再生水中游来游去,不可思议。”在东贝集团,采访团对企业内设的污水处理系统惊叹不已,并为企业守护长江一江清水、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所作出的贡献频频称赞。
160902tmcjyiubw3w6p4qk.jpg
  17日,学习强国、央广网、凤凰网等媒体推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旧矿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从“亚洲第一天坑”到国家4A景区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生态转型之路》、《污水处理站里养金鱼 企业环保游来一群“活检测员”》、《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从矿坑到公园 创造石头上种树奇迹》等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极大提升了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160903widamakzma5sxikc.jpg 160903grs3ilacasaga9w3.jpg 160903qqe1u81e1zs1wvey.jpg
160903r4szqb6nbj6bysy7.jpg
160903jd4r5drdnsz2rrcd.jpg     160904nfilavfo2hb6fzvs.jpg
  在当天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团还重点关注了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人才引进工作,并为开发区·铁山区的人才环境点赞。
160904xbonv5jhhdn0t2h2.jpg
为咱们的美丽家园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4-5-9 12:21 , Processed in 0.27012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